圆柱电池滚槽机机构设计

摘 要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电池,一种是不常见的镍氢电池,另一种是应用广泛的锂电池。锂电池的特点有很多,比如质量轻、占用空间小、不会污染环境、含能量较高、循环寿命长等,应用较镍氢电池广泛的多。正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锂电池在被发明出来以后,在很多电器中得到了应用,比如遥控器,无线鼠标,手机,电动车等。锂离子电池在被使用时,一般由一个或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对单个电池的一致性有很高的要求。在电池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电池壳体越薄,电池所含的能量就越高,电芯在电池壳体中所占的体积就越大,放电就越多。同时,电池壳体越薄,电池本身的抗腐蚀能力就越低,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障,容易出现漏电漏液的安全性问题。在对壳体进行滚槽加工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滚破壳体,提高废品率。基于这一现象,论文对电池壳体的材料、尺寸等方面进行分析,借鉴国外锂电装备发达国家的制造经验,对电池及滚槽机构进行研究,在保证电池壳体完整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

关键词: 滚槽; 滚刀; 圆柱形锂电池;

1 滚槽机的总体方案

1.1 滚槽工序方案

直线式滚槽机和旋转式滚槽机在市场上较为常见,其优缺点对比如下所述。
直线式滚槽机,待滚槽的零件从一边以链传动或带传动运动到另一边,每个零件之间有固定的间隔,一个一个完成电池壳体的滚槽。旋转式滚槽机,滚槽零件的传动方式与直线式并无太大差别,特点在于滚槽时沿着主机旋转,相对直线式滚槽机速度有些缓慢,完成滚槽后从出料部分将待滚槽零件送出。该传送路线在转盘旋转过程中完成对零件的滚槽工作。
为了保证滚槽后的电池壳体一致性较高,采用旋转式滚槽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工作连续且平稳,承载能力大,传动精度高。实现了滚槽工序的分散,提高了滚槽的质量,因此选用此方式的滚槽机传送设计。
在综合对比过直线式与旋转式的传动线路的优缺点,参考国内外自动化电池滚槽机的设计方案,决定采用后者作为滚槽方案,设计的方案原理图,如图2.9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9 旋转式滚槽机设计方案展示图
设备主要分为三部分,输料端,出料端以及滚槽。为了不影响工作效率,一共设置了5个滚槽部件。
待滚槽的电池外壳体从输料端进入,分离后的电池壳体运动至滚槽部件,完成滚槽。滚槽后的电池壳体绕着转盘旋转,由出瓶拨轮将滚槽过的电池壳体拨入出料部件,最后从出料部件离开转盘。

2 滚槽部件设计方案

滚槽部件是滚槽机的工作部件。在滚槽部件的转盘上均匀分布五套滚槽部件,可以大幅度提高滚槽效率而不用担心一致性的问题。滚槽部件主要由如图2.10中的36个零件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10 滚槽部件工作原理图
下压头和上托板夹持待滚槽的电池壳体,待滚槽的电池壳体绕转盘的中心轴旋转;
滚刀相对待滚槽的电池壳体做相对运动,径向与待滚槽的电池壳体接触,滚槽过程中,为了延长滚刀的使用寿命同时不降低滚槽质量,待滚槽的电池壳体自身旋转;
上压座上安装有由滚刀、滚压凸轮、滚压弹簧、滚压摆臂组成的滚压组件。滚压凸轮固定不动,滚压组件随上压座绕转盘的中心轴线转动。滚压弹簧牵拉滚压凸轮与滚压轴承紧密贴合,沿着滚压凸轮的凸轮边缘,驱动滚刀相对电池壳体作渐进的径向进给滚槽运动;
在工序盘上安装有由下压板、下压头、下压轴承、下压凸轮、下压导轨、下压座、下压弹簧等组成的下压组件。下压组件绕主机中心轴线旋转。下压凸轮固定,下压弹簧牵拉下压轴承,始终与下压凸轮保持紧密接触,通过下压板驱动下压头做下行运动,与上托板一起夹持电池壳体作自转运动;
在工序盘上安装有由上托板、上托弹簧、上托座、上托导轨、上托轴承、上托凸轮等组成的上托组件。上托组件转盘中心轴线旋转。上托凸轮固定,上托弹簧牵拉上托轴承,始终与上托凸轮紧密贴合,通过上托座驱动上托板做上行运动,与下压头一起夹持电池壳体作自转运动;
在工序盘上的上压座中安装有由侧压辊、侧压导轨、侧压弹黃、侧压座、侧压凸轮、侧压轴承等组成的侧压组件。侧压组件绕转盘中心轴线旋转。侧压凸轮固定,侧压弹簧牵拉侧压轴承,始终与侧压凸轮紧密接触,驱动侧压辊做侧向的进给运动,保证电池壳体在滚槽过程中总是与侧向辊紧密接触,以提供滚槽时的滚压支反力。
整体传动路线如下所示:
公转输入齿轮—工序盘—下压座—上托座—滚槽部件绕中心回转轴公转
自转输入齿轮—自转齿轮组—(下压头/自传带轮组—上托板)—下压头与上托板共同夹持电池壳体、自转
公转输入齿轮—工序盘—下压座—(滚槽部件绕主机中心轴线公转/滚压轴承在滚压弹簧作用下,与滚压凸轮紧密接触—滚刀相对电池壳体作径向进给滚槽运动)
公转输入齿轮—工序盘—下压座—下压板—下压凸轮—下压头下行,与上托板共同夹持电池壳体
公转输入齿轮—工序盘—上托座—上托凸轮—上托板上行,与下压头共同夹持电池壳体
公转输入齿轮—工序盘—下压座—上压座—侧压凸轮—使侧压辊侧向压紧电池壳体,提供滚槽时的支反力。

3 圆柱形锂电池滚槽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1 圆柱形锂电池滚槽机组成部分

由第二章进行的滚槽机部件设计方案与滚槽机工序设计方案,对机械的三维进行设计,通过三维绘图软件完成建模。
滚槽机主要由转盘、进料部件、出料部件、滚槽部件等部分组成。由电动机进行驱动,通过减速器变速,由传动部件使机器运转。具体结构如图3.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1 圆柱形锂电池滚槽机外形图
(1)进料部件与旋转主机链接,由进瓶拨轮完成待滚槽电池壳体的分离工作,逐次将待滚槽电池壳体送入旋转主机。
(2)五个滚槽部件均匀分布在旋转主机上,工作时,滚槽部件绕着旋转主机转动,完成待滚槽电池壳体的滚槽工作。
(3)完成滚槽的电池壳体由出料部件输出,进入接下来的电解液注液机,通过出料拨轮将完成滚槽的电池壳体输出,然后在传送机构的运动下进入下一轮加工。
为了更好的看到机器的工作部件细节,隐藏滚槽机的一部分外框架、机架组件、部分滚槽部件,得到图3.2的详细模型。如此处理,可以更好的了解机器的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公转电机启动后,先由公转减速器减速,然后带动公转输入齿轮,进而驱动整体结构进行滚槽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2圆柱形锂电池滚槽机整机模型展示图

3.2 滚槽部件工作原理

滚槽机由这部分完成对零件的加工。图3.3所示是滚槽部件的三维模型,上定位机构和下定位机构对电池壳体进行夹持,固定好滚槽部件后,以一定速度自转。接着,滚刀在程序的控制下,逐渐靠近电池壳体,做径向进给运动,由此实现自动滚槽。在滚槽过程中,滚刀可以绕着自身滚轴进行旋转,由此提高滚刀使用寿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3滚槽部件三维模型展示图
图2.10所示的滚槽部件工作原理,上托凸轮驱动上托组件与下压凸轮驱动下压组件相向运动,夹住待滚槽的电池壳体进行旋转。将上托凸轮由上托基本凸轮和上托补偿凸轮代替,下压凸轮由下压基本凸轮和下压补偿凸轮代替,可以减少滚槽时产生的力量,保证滚槽质量。图3.4所示为下压组件模型。

4 结 论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目前,我国大部分锂电池生产设备采用半自动化滚槽机,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品质量稍有欠缺。论文对圆柱形锂电池滚槽机研究结果如下:
1.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滚槽机的生产工艺、工艺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国内外行业发展以及国内发展趋势后,觉得锂电池设备还有待升级,市场前景非常不错。
2.了解到锂电池的电池结构,对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进行分析。设计了滚槽机的原则与技术要求,对滚槽机的总体方案也进行了简述。
3.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滚槽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4.通过机械设计手册,对电机、减速器、联轴器、轴承等常用零件进行选型计算和设计计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