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人总面临着要证明自己拥有科研产出和声望的压力,那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学术人这方面的压力更大,而论文的引用率对于能否得到晋升或取得终身职位都会产生影响。
学术界依赖期刊影响因子、引文索引和其他研究人员层面的指标(如h指数)来衡量研究人员工作的重要性,但该系统并非绝对正确。
因此有人可能会试图在论文中引用自己的多篇文章,来增加之前发表的文章的引用次数,从而提高自己的h指数。
引用操纵,包括过度的自我引用,属于科研不端行为,是必须避免的。
然而,我们也可能有充分的学术理由在当前的论文中引用自己以往的工作,那么如何确定区分可接受的和过度的自我引用之间的界限呢?
有哪些不道德的自我引用的例子?
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文章,其参考文献中作者自己以往发表的工作的比例过高。这种不平衡很容易被发现。
过度自引或“引文填充”是指在当前文章中引用某些文章没有正当理由,而仅仅是问了操纵这些文章的引用率。
作者不仅有责任避免这种行为,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也有责任避免这种行为,并仔细评估所提交稿件的参考文献列表。
以下情况属于过度自我引用:
-
作者故意在文章中添加对其先前论文的引用,以增加先前论文的影响力。这可能同时包括缺失对其他研究人员论文的正当引用,尤其是那些提出相反结果或观点的论文。
-
审稿人反复要求作者引用审稿人自己的论文,即使这些论文与当前主题的相关性有限。
-
为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编辑建议引用的该期刊的论文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