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CHATGPT学习硬件外设 | 01】SPI

本文详细介绍了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的原理、工作流程、生活类比以及实战案例,包括模式选择、全双工通信、同步特性、微控制器与传感器通信的应用。同时讨论了SPI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如速度、距离限制和错误检测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根据博主设计的Prompt由CHATGPT生成,形成极简外设概念。

🚀 概念揭秘

SPI,全称为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串行设备间通信总线,最早由摩托罗拉公司开发。SPI是一种高速、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主要用于微控制器和其各种外设之间的通信。

SPI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是:模式0、模式1、模式2和模式3。这四种模式根据SCLK(时钟信号)的极性和相位的不同进行划分。
模式0: SPI模式0(CPOL = 0, CPHA = 0)
时钟极性(CPOL)为0:时钟信号在空闲状态时保持低电平。
时钟相位(CPHA)为0: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一个边缘,即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的上升沿,而数据在时钟信号的下降沿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式1: SPI模式1(CPOL = 0, CPHA = 1)
时钟极性(CPOL)为0:时钟信号在空闲状态时保持低电平。
时钟相位(CPHA)为1: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二个边缘,即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下降沿,而数据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变化。
在模式1中,数据通信开始于第一个下降沿,并在每个下降沿进行采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式2: SPI模式2(CPOL = 1, CPHA = 0)
时钟极性(CPOL)为1:时钟信号在空闲状态时保持高电平。
时钟相位(CPHA)为0: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一个边缘,即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下降沿,而数据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变化。
在模式2中,数据通信开始于时钟的第一个下降沿,并在随后的每个下降沿进行采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式3: SPI模式3(CPOL = 1, CPHA = 1)
时钟极性(CPOL)为1:时钟信号在空闲状态时保持高电平。
时钟相位(CPHA)为1:数据采样发生在时钟信号的第二个边缘,即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的上升沿,而数据在时钟信号的下降沿变化。
在模式3中,数据通信开始于第一个上升沿,并在每个上升沿进行采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机器未来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