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经历过哪些大事件?

备份一下 省的被删除


何谓大事件?

我理解,那些当时轰动一时,铺天盖地的事,或许是个大事。

但是,真正能称得上大事件的,一定是那种若干年后,才发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痕迹,最终酝酿成一个巨大能量,但在起初却是不经意的起点。

就像腾讯的大事,不是3Q大战,而是当年QQ秀的设立,确定T家把中国人的人性作为产品衡量的标准,最终在移动时代推出了完美适配国人社交心态的微信

就像百度的大事,不是魏则西事件,而是当年依托历史洪流驱走最大的竞对谷歌,然后一手遮天一家做大,最终整个B家的产品都围绕搜索而生,至于这是福是祸,其实难说。

而BAT中另外一个A家,也在初生时代有过一个大事件,这个大事件闻者不多,知者也仅仅当作A家众多励志鸡汤中的一味,但是这事却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这个事件悄然间奠定了阿里家今天的成就

这个事件,就是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提到的,昨天阿里在全球共庆阿里日的起点——03年阿里非典事件。

(很少有一家公司会把一个非创始日,非重大胜利日当作自己公司最重要的节日,而然阿里却把当时看来几乎有灭顶之灾的日子,作为了自己的节日,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事件拨回到2003年,那时刚4岁的阿里,还只是中国众多互联网商业公司中的一叶小舟,旗下的中供铁军还在拿着皮包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家一家的推广。

而那年春天,SARS的魔爪已经开始肆虐全国,彼时阿里巴巴自信,接着全国人为了躲避非典,线下商业的萎缩的机会,大力利用阿里的互联网优势,发展线上商业来打开一条出路。

然而,谁都没想到,本来想借着非典打响第一枪的阿里,被非典的第一枪打中了。

5月初,一名从广交会回来的阿里员工,刚进公司,就发烧,随后被诊断为疑似非典,这成为了杭州第一例疑似非典案例。

处理的结果毫无意外,卫生部门下了死命令,彼时还在华星的阿里巴巴,600多人,关门,封房,隔离,回家,等待消息,一秒都不许耽误。

想象一下,如果在2018年,你是互联网创业公司里普通的一名员工,早上到公司打卡,然后突然接到消息,带着东西,立刻回家,返工时间不确定,一切等待通知,公司清空。

你会觉得什么。

你会觉得你是不是去了一家即将暴雷的P2P公司。

然而当初阿里面临的场景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家B2B公司,每日工作,或者说生存的状态,就是维系阿里巴巴网站,用电话沟通连接千万商家,就像一台中央处理器,分发处理无数信息,这需要众多部门的协作和沟通,信息无误的传递和汇总。

然而,现在告诉你,这个中央处理器拆了,回家隔离吧。

对于这个世界上99,999999%的创业公司来说,这等于宣告了公司的死刑,谁家公司有勇气敢在1天的时间内,全部打散,回家工作?

要知道,隔离期限未知,公司业务停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你不走就是落后,更何况是把腿给拆了。

然而,用现在的资料看,后来无数人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600多名阿里日=人,在一天之内完成了工作资料的打包搬运,把电话线接回家接着办公。然后再接下的1个月里,整个阿里巴巴通过邮件和电话维持着网页的正常运行和销售。

现在的人已经对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见怪不怪了。

然而那时2003年,windows98还占据国内半壁江山的时代,一家被打散了肉体的600多人的团队,居然可以散如幽灵维系了整个公司灵魂的继续。

后来的十多年里,有无数对当时经理了非典事件阿里人的采访,所有人的回复都是,觉得坚守在家依然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是内心深处的共鸣,当时所有的阿里人面对非典带来的未来不确定,第一反应不是思考那个不确定的未来,而是埋下头去接着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一个月之后,隔离解除,对于外界来说,那时的阿里太小,不是什么大事

对于客户来说,一切正常,网站正常运作,商贸正常进行,什么都没变化。

对于阿里的业务来说,公司不仅还在,而且流量暴涨,业绩攀升。

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自2001年经历互联网寒冬时,通用电气过来的关明生作为COO给阿里带来使命愿景价值观洗礼后。

阿里巴巴第一次发现,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所维系的员工认同,居然可以让一家肉体被冲的七零八落皮骨皆无的公司,转了一圈,居然有惊无险,魂魄犹在,依然挺立。

[图片]

(估计全世界每一个了解互联网史的人都知道的一张照片,03年阿里非典事件当日,马云给阿里员工做动员。这张照片拍摄前1小时,阿里接到隔离通知后,这张照片拍完6个小时后,阿里华星总部被隔离,600多人回家办公)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淘宝,支付宝,天猫,all in无线转型,上市,成为无处不在的经济体。

很多人探究阿里成功的因素,但如果你仔细研究过阿里20年的创业历程,你会发现,这20年这家公司走过无数个十字路口,每一个路口走错一步,就是粉身碎骨。

互联网很残酷,一步错处处错,就像3Q大战里的360,赢了腾讯的所有,然后再随后的移动端浪潮里输掉了全世界一样。

研究阿里的人都会被阿里的强势内在文化所困扰,比如外人看来十分强势的HR体系,与互联网崇尚自由时代格格不入的,强调员工企业价值认同的阿里精神。

对于互联网行业崇尚自由的年轻从业者来说,这多少有点让人无所适从。这在主流的技术和产品经理圈子里,也时常受到诟病。

而这一切的背后,如同非典事件中阿里的应对一样,一个被所有忽略的内核是:

阿里巴巴与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格格不入一点,他从来没有“硅谷执念”。

硅谷一直是中国科技从业者心中的圣地。

中国互联网公司从蹒跚学步时代,就把将硅谷元素注入自己的企业作为“使命”,学Google提供免费午餐和健身房,在工作日里举办一场黑客马拉松,穿上套头衫和牛仔裤致敬乔布斯……

仿佛越像硅谷企业,就越接近互联网的灵魂。

然而,“硅谷文化”是在美国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下孕育的,经历了嬉皮士运动、反战思潮、种族平等浪潮洗礼后的一代所催生的。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画皮难画骨,其实中国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更多则是先有公司后有文化。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说过,一些已经开张三五年,再业内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会把高管关进会议室,大家脑暴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而阿里却正好相反,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先有文化,然后在这种文化的一脉相承之下才有了公司。

去年Pingwest撰写过一篇关于阿里历史的文章,其中关于阿里文化一段这样说:

阿里巴巴是有意识形态的,但Google也是有意识形态的。Google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技术如何在“不作恶”的原则下重塑世界的信息整合规则。
阿里巴巴的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推崇全球化的商业文明和消费主义。阿里巴巴意识形态并不是中国庙堂式的和红色革命式的,否则不会产生超级碗式全民狂欢的“天猫双十一”和娱乐至死的内部年会。
但革命时代的组织架构和话语体系在能高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阿里巴巴实现商业愿景的方面,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而太极、禅和武侠的传统文化的民间元素又消解了革命话语的庄重性和压迫感,包容了个性,让每个人可以做自己,让它变得更像一家科技公司,为它赋予了非正式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当代科幻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的精神相通就在于此。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再回溯到2003年,阿里的非典事件时,你会发现,阿里在非典时的坚守,既是自身文化认同和锤炼的结果,也是阿里再之后十多年弄潮江湖的资本和重拳。

这在中国众多趋附与西方文化的互联网公司中,既难被理解,也无法被复制,然而却是阿里巴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和商业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本钱。

谁能想到16年前扛过非典冲击下的小创业公司,居然在那一刻锤炼出了屠龙之术,那谁还能去小瞧那段当时不起眼的大事件呢,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历史里,最让人玩味的地方。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