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

计量经济学的起源

计量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挪威经济学家R.弗里希在1926年创造了“Econometrics”这个词,这个术语是受到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的启发。

第一阶段(20-40年代):
19世纪之前,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经济工作者主要是使用头脑直接对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和推理。十九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人们对经济问题做出更精确、深入的分析、解释与判断。这是计量经济学诞生的社会基础。
到20世纪初,数学、统计学理论日趋完善为计量经济学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17世纪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提出微积分,19世纪初勒让德尔(Legendre)和高斯(Gauss)分别提出最小二乘法,1821年高斯提出正态分布理论。19世纪末英国统计学家高尔登(Galton)提出“回归”概念。20世纪20年代学生(Student)和Fisher提出抽样分布和精确小样本理论。尼曼(Neyman J. D.,波兰裔美国人)和皮尔逊(Pearson)提出假设检验理论。至此,数理统计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这时,人们自然想到要用这些知识解释、分析、研究经济问题,从而诞生了计量经济学。
30年代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个别生产者、消费者、家庭、厂商等。基本上属于微观分析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给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从40年代起,计量经济学研究从微观向局部地区扩大,以至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体系,处理总体形态的数据,如国民消费、国民收入、投资、失业问题等。但模型基本上属于单一方程形式。

第二阶段(50-70年代)

第二阶段:1950年以Koopman发表论文“动态经济模型的统计推断”和Koopman-Hood发表论文“线性联立经济关系的估计”为标志计量经济学理论进入联立方程模型时代。
计量经济学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方程到联立方程的变化过程。进入五十年代人们开始用联立方程模型描述一个国家整体的宏观经济活动。比较著名的是Klein的美国经济波动模型(1921-1941,1950年作)和美国宏观经济模型(1928-1950,1955年作)后者包括20个方程。联立方程模型的应用是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进入70年代西方国家致力于更大规模的宏观模型研究。从着眼于国内发展到着眼于国际的大型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可能引起的各种后果,以及制定评价长期的经济政策。70年代是联立方程模型发展最辉煌的时代。最著名的联立方程模型是“连接计划”(Link Project)。截止1987年,已包括78个国家2万个方程。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是L.Klein教授。他于198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也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到30年代就中止了。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开始大量编制投入产出模型并取得有益成果。

第三阶段(80年代-至今)

因为七十年代以前的建模技术都是以“经济时间序列平稳”这一前提设计的,而战后多数国家的宏观经济变量均呈非平稳特征,所以在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非平稳经济变量进行预测时常常失败。从7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变量的非平稳性问题以及虚假回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经济计量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Granger-Newbold于1974年首先提出虚假回归问题,引起了计量经济学界的注意。Box-Jenkins1967年出版《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一书。时间序列模型有别于回归模型,是一种全新的建模方法,它是依靠变量本身的外推机制建立模型。由于时间序列模型妥善地解决了变量的非平稳性问题,从而为在经济领域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发现耗费许多财力人力建立的经济计量模型有时竟不如一个简单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能力好(Cooper 1972年专门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作了详细比较)。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基础数学知识
线性代数知识
统计学知识
经济学理论知识

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

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贸易、金融、宏微观…

计量经济学的优劣

利用统计和数理工具市政研究经济学的各种问题,并通过统计学的方式对经济中各种问题的发展做出预测。

《本文部分内容摘抄自其他学者的研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