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存储系统经过长期发展,种类及其繁多,架构也各不相同,按照从底层到上层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层、协议层、架构层、连接层四个层次。接下来我们由下往上详细分析。
物理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各种设备。企业级存储中的存储介质包括机械磁盘(HDD)、固态硬盘(SSD)、磁带(TAPE)、光盘(Optical Disk)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以HDD和SSD为介质的存储系统。从存储介质的维度进行分类,存储系统可分为磁盘存储、全闪存储、混闪存储、磁带库、光盘库等。
协议层:在各种物理介质内,数据统一抽象成0和1的字符串,但面对各种具体的数据使用场景和不同的数据接受者,我们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传输、呈现这些数据,这就需要不同的协议。主流协议可分为文件存储、块存储、对象存储三种。
文件存储:文件存储的目标用户是自然人。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有不同类型的文件,每个文件一个易于理解和记住的名称。当有很多文件时,我们会以某种方式将这些文件分组到目录中。当然,我们还需要命名这些目录。除文件外,该目录还可能包含子目录,形成一个树状结构。主要的的文件系统有:Windows的FAT、FAT32、NTFS,Linux的EXT2、EXT3、EXT4、XFS、BtrFS等。在网络存储中,基础数据不是存储在本地存储介质中,而是存储在另一台服务器上,不同的客户端可以以类似于文件系统的方式访问此服务器上的文件,即网络文件系统。常见的网络文件系统包括 Windows 的 CIFS、UNIX 的 NFS 等。而除了网络文件系统外,FTP、HTTP也是文件存储的特殊实现,可以通过网址访问文件。
块存储:块存储是为物理层的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