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这个堆叠技术,谈什么精通交换机

号主:老杨丨11年资深网络工程师更多网工提升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网络工程师俱乐部

下午好,我的网工朋友。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儿:设备运行得好好的,突然间网络就卡成PPT了,检查一看,原来是交换机间的链路出了幺蛾子。

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咱们的设备没有配置得当,特别是没有利用好交换机的堆叠技术。

堆叠就像是给网络设备来了个“双剑合璧”,让它们能够更紧密地配合,提升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今天就来讲讲华为交换机堆叠技术从如何使用堆叠卡,到堆叠线缆的连接方式,再到一些实用的配置步骤,统统给你搞清楚,不管你是新手小白还是老司机都能有所收获。

今日文章阅读福利:《 华为交换机-典型配置案例》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堆叠技术,又或是在在寻找园区网络配置或者交换机特性的实用指南,这份资料绝对值得一看!

私信我,发送暗号“华为配置”,即可获取此份优质资源。

01 技术演进

01 口字型拓扑+MSTP方案:

在电信软件的数据网络中,两台核心交换机与ATAE的两块交换板构成口字型拓扑并搭配MSTP协议防止二层环路,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组网方案,也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方案(如上图所示)。

在这个方案中,两台核心交换机及ATAE的交换板均需开启MSTP,并做相应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核心交换机SW1配置为MSTP的主根交换机(Primary Root Switch),将SW2配置为次根交换机(Secondary Root Switch),同时将ATAE2.0的8号交换板连接到SW2的上行接口的MSTP Cost调大,使得该接口被MSTP阻塞(Block),形象化一点的理解请见下图。

MSTP协议解决了网络中的二层环路问题,但是在这个解决方案中也存在诸多短板:

1) 随着ATAE框数增加,MSTP的收敛速度、可靠性、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

2) 现网中不止一次出现过因MSTP协议异常从而引发环路的故障,影响程度及范围较大。

3) 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对于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高,导致故障和问题的定位速度慢。

4)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备份链路处于阻塞状态,无法承载业务数据,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各种问题,使得这个组网方案并不适合“云化大二层组网”的场景。

02 倒U型拓扑+AND工具方案:

另一种组网方案是“倒U型拓扑+AND工具”方案。这种组网方案中,MSTP不再是必须的防环协议,因为网络中的二层环路已经被彻底切断了。@网络工程师俱乐部

该方案的关键点在于,ATAE的两个交换板之间的内部互联接口被手工Shutdown,如此一来,两台核心交换机与ATAE的两个交换板就构成了一个类似“倒U型”的拓扑,而这个拓扑是不存在二层环路的,因此MSTP也就无需再开启。

另外,为了保证ATAE业务板主备网卡的冗余性、实现网卡的热备,还需要在业务板上运行AND工具。AND工具会周期性地从主网卡发送探测数据以便监测其与网关(例如核心交换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一旦发现到网关不可达,则触发主备网卡切换。针对这种组网方案的形象解析,请见下图:

使用这种组网方案时,我们在核心交换机以及ATAE交换板上所要做的配置就更少了,因为网络已经从物理上将环路打破,所以MSTP协议不再是必须的了,这部分配置即可省略。同时也可规避由MSTP协议自身问题而引发的网络环路等相关故障。

在该方案中,网络的冗余性依赖于AND工具的使用,当然,不同产品对AND工具的切换时间是存在差异化的要求的,因此关于AND工具的部署,以及各项检测参数的配置还需格外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1) AND组网对于部分故障点,故障收敛速度大概在10秒以上,后续可以优化提升,但优化空间有限

2) AND工具不支持VMware云平台,如遇到这类平台的云化组网的场景时,则必须采用其它组网方式

3) 和STP一样,冗余链路利用率低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在网络正常时,备份核心交换机及其连接ATAE交换板的这一侧链路都无法承载业务流量

4) 因为AND工具采用了ICMP协议检测链路的状况,随着组网规模扩大,对于网关设备(如交换机)压力会越来越大。在实际部署时,AND工具的相关配置参数需视情况做优化及调整,另外,核心交换机上也需要做一些相应的优化配置,以防止被大量的探测报文访问从而导致CPU利用率飙高。@网络工程师俱乐部

AND组网虽然物理上规避了环路,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所以从长远看AND技术在组网上只能作为一个过渡技术、备选方案

03 堆叠/集群方案

堆叠(iStack)/集群(CSS)的技术使得多台物理设备能够协同工作,从而形成逻辑上的一台设备,这项技术将大大简化我们的网络逻辑架构、网络配置和设备管理。

例如两台原本独立工作的核心交换机在部署了堆叠/集群技术之后,可以形成逻辑上的一台设备,相当于一台交换机,另外ATAE3.0也支持交换板卡的堆叠,两块交换板卡也可以形成逻辑上的一台交换机。

因此在该解决方案中,通过将两台核心交换机进行堆叠/集群,同时ATAE的两个交换板也进行堆叠,并且用链路聚合技术(Eth-trunk)将设备之间的多条连线进行捆绑,这就是堆叠/集群组网方案。

堆叠/集群组网中不存在二层环路,从而杜绝STP协议的使用,同时可以解决AND工具收敛速度慢、不支持VMware等问题。所以堆叠技术方案是目前云化大二层组网中的首选技术方案。更形象的理解如下:

关于堆叠/集群技术的应用,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1) 交换机支持堆叠/集群的硬件成本因素。

2) ATAE2.0不支持堆叠/集群。

3) 产品组网方案有较大变化,相应会有一系列的其它方面的影响。

02 iStack

iStack(Intelligent Stack)堆叠是指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逻辑上的一台设备的技术。iStack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在不改变网络物理拓扑连接结构条件下,将网络同一层的多台设备虚拟化成单台逻辑设备,达到简化网络结构、简化网络协议部署、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的目的。iStack堆叠针对盒式交换机以及ATAE交换板。

01 堆叠系统的角色

● 主交换机(Master Switch)

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堆叠中只有一台主交换机。

● 备交换机(Standby Switch)

主交换机的备份交换机。堆叠中只有一台备交换机。

● 从交换机(Slave Switch)

除主交换机外,堆叠中所有交换机都是从交换机,其中备交换机同时承担备和从交换机两种角色。

02 堆叠ID及优先级

多台物理交换机可以通过部署堆叠技术并形成逻辑上的一台交换机,我们将这些物理交换机称为堆叠成员交换机。堆叠ID也被称为成员交换机的槽位号(Slot ID),用来标识和管理成员交换机,堆叠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都是唯一的。当堆叠系统建立起来之后,堆叠ID还用于体现成员交换机对应的“槽位号”。

当交换机单机运行时,缺省情况下堆叠ID为0,当然可以通过命令来修改这个值。如果参与堆叠的交换机的堆叠ID都为0,那么在堆叠系统建立时,由Master交换机来分配堆叠ID,以确保堆叠ID的唯一性。

堆叠优先级是成员交换机的一个堆叠属性,主要用于角色选举过程中确定成员交换机的角色,优先级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当选为主交换机的可能性越大。

03 堆叠方式

多台设备组建堆叠有两种连接方式:

堆叠卡连接:设备之间通过专用的堆叠插卡ETPC及专用的堆叠线缆连接。

业务口连接:设备之间通过堆叠端口绑定的堆叠物理成员端口相连,不需要专用的堆叠插卡。

不同设备支持的堆叠连接方式:

1) S5300EI、S5300SI支持堆叠插卡连接方式。

2) S5300LI、S5310EI、S6300支持业务口连接方式。

04 堆叠端口及堆叠成员端口

堆叠端口是专用于堆叠的逻辑端口,需要和堆叠成员端口(物理端口)绑定。堆叠系统的每台成员交换机上支持两个堆叠端口,分别为Stack-Port n/1和Stack-Port n/2,其中n为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

堆叠成员端口指的是设备上用于堆叠连接的物理端口。堆叠成员端口用于转发需要跨成员交换机的业务报文或成员交换机之间的堆叠协议报文,如下图所示。

堆叠系统对堆叠端口的配置是有要求的。我们已经知道堆叠端口是一个逻辑口,一个设备上支持两个堆叠端口,堆叠端口的连接有一定的要求,本设备的stack-port n/1只能和邻居设备的stack-port n/2相连,本设备的stack-port n/2只能与邻居设备的stack-port n/1相连。

如下图所示,S6300-1的XGE0/0/1及XGE0/0/2接口使用堆叠线缆与S6300-2的XGE0/0/1及XGE0/0/2互联,现在两台交换机要建立堆叠系统。

我们在S6300-1上将XGE0/0/1及XGE0/0/2这两个堆叠成员端口添加到堆叠端口stack-port 0/1中(假设S6300-1的堆叠ID为0),那么在S6300-2上进行配置时,就要将其XGE0/0/1及XGE0/0/2这两个堆叠成员端口添加到堆叠端口stack-port 1/2中(假设S6300-2的堆叠ID为1)

堆叠成员端口的连接可以是如图所示的连接方式:S6300-1的GE0/0/1口与S6300-2的GE0/0/1口互联,另外S6300-1的GE0/0/2口与S6300-2的GE0/0/2口互联。

或者也可以是S6300-1的GE0/0/1端口与S6300-2的GE0/0/2端口互联,S6300-1的GE0/0/2端口与S6300-2的GE0/0/1端口互联,也就是说,堆叠成员端口的连接并不要求两端一一对应。

05 堆叠主备交换机的确立

主交换机选举规则如下(依次从第一条开始判断,直至找到最优的交换机才停止比较):

1) 运行状态比较,已经运行的交换机优先处于启动状态的交换机竞争为主交换机。

2) 堆叠优先级比较,堆叠优先级高的交换机优先竞争为主交换机。

3) MAC地址比较,MAC地址小的交换机优先竞争为主交换机。

备交换机选举规则如下(依次从第一条开始判断,直至找到最优的交换机才停止比较):

1) 除主交换机外最先完成设备启动的交换机成为备份交换机。

2) 当除主交换机外其它交换机同时完成启动时,堆叠优先级最高的设备成为备交换机。

3) 当除主交换机外其它交换机同时完成启动时,并且堆叠优先级又相同时,MAC地址最小的成为备交换机。

注:主、从交换机的软件版本号不一致时,从交换机将同步主交换机的软件版本,复位重启后加入堆叠系统。

06 堆叠的管理和维护

堆叠系统建立后,所有的成员设备组成一台虚拟设备存在于网络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资源由主交换机统一管理。用户可以通过任意一台成员交换机的管理网口或串口登录堆叠系统,对整个堆叠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但是同一时间只能从一个管理网口登录。

对于单台没有运行堆叠的设备,接口编号采用:“0/子卡号/端口号”的方式,例如GigabitEthernet0/0/1。设备加入堆叠系统后,接口编号采用:“堆叠ID/子卡号/端口号”的方式,例如在设备没有运行堆叠时,某个接口的编号为GigabitEthernet0/0/1,当该设备加入堆叠系统后,如果其堆叠ID为2,则该接口的编号将变为GigabitEthernet2/0/1。

07 堆叠系统上的配置文件

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堆叠系统中,存在着主交换机/备交换机/从交换机三种角色,如上图所示,假设主交换机上有配置文件Config-1,在该配置文件中,创建了VLAN100,备交换机及从交换机也有配置文件,配置信息如图所示。

那么当堆叠建立起来之后,堆叠系统使用的就是主交换机的配置文件——Config-1,也就是说当前堆叠系统中的配置就只有VLAN100,而不会有VLAN200及VLAN300。在主交换机上变更配置后,一旦配置被保存(执行save命令),那么堆叠系统的当前配置会保存,主备从交换机上的配置文件全部会被覆盖并且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堆叠端口的配置不保存到配置文件中,使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是无法查看到堆叠的相关配置的。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display device及display stack查看堆叠的相关信息。

08 多主检测

由于堆叠系统中所有成员交换机都使用同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堆叠系统MAC),一个堆叠分裂后,可能产生多个具有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堆叠系统。为防止堆叠分裂后,产生多个具有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堆叠系统,引起网络故障,必须进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冲突检查。

多主检测MAD(Multi-Active Detection),是一种检测和处理堆叠分裂的协议。链路故障导致堆叠系统分裂后,MAD可以实现堆叠分裂的检测、冲突处理和故障恢复,降低堆叠分裂对业务的影响。

MAD检测方式有两种:直连检测方式和代理检测方式。在同一个堆叠系统中,两种检测方式互斥,不可以同时配置,在电软的组网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直连检测方式。直连检测方式是指堆叠成员交换机间通过普通线缆直连的专用链路进行多主检测。在直连检测方式中,堆叠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发送MAD报文;堆叠系统分裂后,分裂后的两台交换机以1s为周期通过检测链路发送MAD报文以进行多主冲突处理。

以上图所示的场景为例,SW1及SW2属于一套堆叠系统,两台交换机之间通过两条堆叠线缆互联,建立堆叠系统。另外双方的XGE0/0/5接口也形成互联,这个接口被配置为MAD接口,当堆叠组的状态正常时,不会发送MAD报文,而当交换机之间的堆叠线缆全部发生故障时,原来的堆叠系统分裂成了两套独立的堆叠系统,此时MAD报文开始通过MAD线路发送。

堆叠分裂后,MAD冲突处理机制会使分裂后的堆叠系统处于Detect状态或Recovery状态。Detect状态表示堆叠正常工作状态,Recovery状态表示堆叠禁用状态。

MAD冲突处理机制如下:MAD分裂检测机制会检测到网络中存在多个处于Detect状态的堆叠系统,这些堆叠系统之间相互竞争,竞争成功的堆叠系统保持Detect状态,竞争失败的堆叠系统会转入Recovery状态;并且在Recovery状态堆叠系统的所有成员交换机上,关闭除保留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物理端口,以保证该堆叠系统不再转发业务报文。所以当堆叠系统分裂后,SW2是备交换机,竞选失败,因此它的所有业务端口均被关闭(保留端口以及堆叠端口不会被关闭)。

堆叠链路修复后,处于Recovery状态的堆叠系统重新启动,与Detect状态的堆叠系统合并,同时将被关闭的业务端口恢复Up,整个堆叠系统恢复。

注意接口配置直连多主检测功能后,不能再配置其他业务,也不能被配置为堆叠物理端口。

09 各产品堆叠注意事项

1.S5300-EI

堆叠方式:堆叠卡堆叠

是否需要Licence:无需

堆叠接口:堆叠卡的两个堆叠口

堆叠线缆:PCIe电缆和SFP+电缆

堆叠带宽:单条堆叠线缆单向12Gbps

成员数量:2-9台

2.S6300

堆叠方式:业务口堆叠

是否需要Licence:无需

堆叠接口:设备任意10GE接口,最多同时8个接口用于堆叠

堆叠线缆:SFP+电缆;SFP+光模块和相应光纤

堆叠带宽:单条堆叠线缆单向10Gbps

成员数量:2-9台

3.ATAE3.0交换板(EX650、EX610)

堆叠方式:业务口堆叠

是否需要Licence:无需

堆叠接口:ATAE的两块交换板的之间内部8个互联端口

堆叠线缆:内部走线,不需要人为布线

堆叠带宽:8个10GE互联,带宽单向80Gbps

成员数量:2台

03 组网对比

01 完全堆叠

在这种组网形态中,核心交换机SW1及SW2进行堆叠,ATAE的两块交换板也进行堆叠。二层环路在这种组网方案中被彻底杜绝。

部署条件:

硬件配置上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产品选型的交换机支持堆叠/集群,并配置了相关堆叠/集群模块

如:S5300EI、S9306/S9306E、S9312/S9312E

2)ATAE交换板支持堆叠

如:ATAE3.0平台的交换板支持堆叠(V3R1C30版本,2013Q4)

特点及优势:

组网上无二层环路,无需依赖二层消环协议或者功能。

堆叠组网中的链路使用效率均衡(不再有Block点)。

局限及约束:

S9303(E)不支持这种场景(不支持堆叠),如为了支持堆叠而更换交换机型号(如替换成S9306或S9306E),有成本方面的增加。

完全堆叠形态只针对ATAE3.0设计,ATAE2.0不支持这种场景(交换板不支持堆叠)。

推荐使用场景:

完全堆叠的形态,适合在以下2种场景中设计使用:

1)采用ATAE3.0平台,且不使用(或不希望使用)STP协议组网的场景。

2)采用ATAE3.0平台,构建云化大二层组网的场景。

02 交换机堆叠形成三角组网

在这种组网中,两条核心交换机进行堆叠,而ATAE的两块核心交换板不堆叠(ATAE2.0交换板不支持堆叠)。网络中存在一个三角形的二层环路,通过在堆叠后的核心交换机上部署Smart Link破环。

部署条件:

硬件配置上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产品选型的交换机支持堆叠/集群,并配置了相关堆叠/集群模块

如:S5300EI、S9306/S9306E、S9312/S9312E

2)ATAE交换板不支持堆叠

如:ATAE2.0平台的交换板不支持堆叠。

特点及优势:

1)三角组网使用Smartlink技术消环,可替代STP协议,提高环路网络的稳定性。

2)本组网形态中,华为自研交换机、ATAE2.0的AXCBF交换板,都支持Smartlink flush特性,该特性的启用可提高链路切换时MAC地址刷新速度。

局限及约束:

1)S9303(E)不支持这种场景(不支持堆叠),如为了支持堆叠而更换交换机型号(如替换成S9306或S9306E),有成本方面的增加。

2)华为交换机smartlink的规格是16个,所以这种场景交换机支持下挂的ATAE框数有限制。

3)ATAE2.0平台只有AXCBF交换板支持Smartlink Flush特性。AXCBF只有BSS在使用。其它ATAE2.0交换板均不支持Smartlink flush特性,如采用这个组网形态,故障时MAC地址刷新速度需要各产品验证是否满足需求。

推荐使用场景:

“交换机堆叠”的形态,适合在以下2种场景中设计使用:

1)采用ATAE3.0平台,但可能会存在少量ATAE2.0混用的场景(比如硬件利旧,最大不超过8框),此时“交换机堆叠”形态可与“完全堆叠“形态混合使用。

2)采用ATAE2.0平台(最大不超过8框),但不使用(或不希望使用)STP协议组网的场景。

03 交换板堆叠形成三角组网

这种组网方案中,两台核心交换机无法堆叠,但ATAE的两块交换板进行堆叠。网络中存在一个三角形的二层环路,通过在堆叠后的ATAE交换板上部署Smart Link来破环。

部署条件: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ATAE交换板支持堆叠

如:ATAE3.0平台的交换板支持堆叠(V3R1C30版本,2013Q4)

2)堆叠后的交换板,支持Smartlink功能

如:ATAE3.0平台的交换板支持smartlink、MAC Flush(V3R1C30版本,2013Q4)

特点及优势:

三角组网使用Smartlink技术消环,可替代STP协议,提高环路网络的稳定性。

本组网形态中,华为自研交换机、ATAE3.0交换板都支持Smartlink MAC flush特性,该特性的启用可提高链路切换时MAC地址刷新速度。

外部交换机不需要堆叠。

局限及约束:

本形态只针对ATAE3.0设计,ATAE2.0不支持这种场景(交换板不支持堆叠)。

推荐使用场景:

“交换板堆叠”的形态,适合在以下2种场景中设计使用:

1)采用ATAE3.0平台,且不使用(或不希望使用)STP协议组网的场景,但是外部交换机不支持堆叠(如S9303),或者不适合堆叠(如现网扩容)的场景。

2)采用ATAE3.0平台,且不使用(或不希望使用)STP协议组网的场景,但因产品业务特点不适合交换机堆叠的场景(如:业务流量很大、原有组网方案机制较复杂,等等原因)

04 AND工具+U型组网

在这种组网方案中,核心交换机以及ATAE交换板都不进行堆叠。如此一来网络中存在一个口字型的二层环路,通过将ATAE两块交换板之间的内部连线断开,从而打破二层环路。另外在ATAE业务板上部署AND工具,从而保证网络拓扑变更时,业务板到网关的连通性。

部署条件:

AND工具+U型组网,需要部署在ATAE 2.0和ATAE3.0的单板上,对交换机没有额外的预置条件。

特点及优势:

ATAE2.0和ATAE3.0平台都支持AND

组网上无二层环路,无需依赖二层消环协议或者功能。

局限及约束:

1)AND对部署环境有限制:

- 使用的是ATAE业务板。

- 业务单板安装SuSE Linux操作系统(SuSE Linux 10 SP1 x86_64、SuSE Linux 10 SP2 x86_64和SuSE Linux 11 SP1 x86_64、支持VGS-SCG定制的SPUA单板的RTOS)。非以上操作系统或者非标准SUSE内核,则不支持。

- 业务网卡采用主备模式绑定。

2)不支持VMware虚拟化平台

3)产品需要验证分析AND切换速度,是否满足产品自己的需求。

4)依赖于ping包检测网关可达性,需要组网上对网关进行ICMP包的防护,避免出现意外。

推荐使用场景:

“AND工具+U型组网”是堆叠组网技术推广之前,用于替代STP组网的一种组网技术,适合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 非云化场景,产品不使用堆叠组网,同时也不希望使用STP协议组网;业务可以接受组网故障切换在10-20秒级别。

05 STP组网

部署条件:

外部交换机建议是华为自研交换机,如果是第三方的,STP协议对接可能会存在兼容性问题。

特点及优势:

各产品当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组网技术

局限及约束:

STP组网规模会随着ATAE框数增加而扩大,收敛速度、可靠性、稳定性会受到到影响

网络设备本身出现逻辑故障,可能会引起STP协议异常,从而引发广播风暴,影响程度、范围较大。

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对于人员技能要求高,导致故障和问题的定位速度慢。

STP组网中,冗余链路处于阻塞状态,利用率不均衡。

推荐使用场景:

STP组网技术逐渐将被取代,目前适用于如下场景:

1)选用产品旧STP组网方案开局的场景

2)STP组网可以作为一种备选方案,作为堆叠、AND组网技术的补充

04 配置及实现:S5300-EI

01 堆叠卡

S5300交换机只支持堆叠卡堆叠。堆叠卡堆叠必须配套使用ES5D00ETPC00堆叠后插卡和PCIe线缆。需注意的是ES5D00ETPC00堆叠后插卡不支持热插拔,因此安装堆叠卡时,需先将设备下电。堆叠卡的安装如下图所示:

由于S5300-SI和S5300-EI的前插卡插槽和后插卡插槽共用芯片,共享4×10GE的带宽。所以,S5300-SI和S5300-EI的前插卡和堆叠后插卡同时使用时,存在如下限制:

1) 2端口10GE的前插卡与堆叠后插卡同时使用时:堆叠后插卡可以正常使用,两个堆叠端口各占用10GE带宽;前插卡可以正常使用,两个端口各占用10GE带宽。

2) 4端口10GE的前插卡与堆叠后插卡同时使用时:堆叠后插卡可以正常使用,两个堆叠端口各占用10GE带宽;前插卡仅第1、2端口可以正常使用,各占用10GE带宽,3、4端口不能使用。

02 堆叠线缆

ES5D00ETPC00提供2个12Gbit/s速率的电接口用于设备间堆叠卡堆叠,使用专用的PCIe电缆进行连接,PCIe电缆的外观如下图所示:

堆叠线缆的链接如下图(采用链形链接):

堆叠卡堆叠的话,可以连一条线,也可以连两条线,总之是设备A的Stack1连设备B的Stack2,设备A的Stack2连设备B的Stack1。

03 堆叠配置

此处以两台S5300-EI交换机(SW1及SW2)部署堆叠为例,讲述堆叠的步骤:

1. SW1、SW2先下电,安装“ES5D00ETPC00堆叠后插卡“,然后将设备上电。

ES5D00ETPC00堆叠后插卡不支持热插拔,如果设备处于上电状态,安装前需要先将设备下电。堆叠卡安装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相关软件配置。

2. 设备启动后,使能堆叠功能并配置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和优先级。

SW1的配置如下:

[SW1] stack enable                  #使能设备堆叠功能,缺省使能


[SW1]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将SW1的堆叠优先级调大,使他成为主交换机


[SW1] quit


<SW1>save

SW2的配置如下:

[SW2] stack enable 


[SW2] stack slot 0 renumber 1       #将SW2的堆叠ID修改为1,方便管理及维护


[SW2] quit


<SW2>save

3. SW1、SW2下电,使用PCIe线缆按照规范连接堆叠端口并上电。

4. 设备启动后,堆叠系统将会建立起来,可以使用相关命令查看堆叠系统。

<HUAWEI> display stack


Stack topology type: Link


Stack system MAC: 0018-82b1-6eb4


MAC switch delay time: 2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0018-82b1-6eb4   200         S5328C-EI


    1   Standby    0018-82b1-6eba   100          S5328C-E

05 配置及实现:S6300

01 堆叠线缆

S63全系列支持堆叠特性。S63系列不需要额外配置堆叠卡,可以使用前面板上任意的10GE业务口堆叠,堆叠连接有两种方式:

1) 光纤连接,支持长距40km堆叠。

2) 专用堆叠线缆连接,堆叠线缆有如下三种类型:

  • S6300,LS6MCAS01,SFP+ 堆叠线缆(100cm,含有两个堆叠模块)。
  • S6300,LS6MCAS03,SFP+ 堆叠线缆(300cm,含有两个堆叠模块)。
  • S6300,LS6MCAS10,SFP+ 堆叠线缆(1000cm,含有两个堆叠模块)。

堆叠端口的连接有一定的要求,即本设备上与Stack-Port n/1绑定的堆叠物理端口只能和邻居成员设备Stack-Port n/2口上绑定的堆叠物理端口相连,本设备上与Stack-Port n/2口绑定的堆叠物理端口只能和邻居成员设备Stack-Port n/1口上绑定的堆叠物理端口相连,以三台设备为例(见下图):

错误的连线(见下图):

02 业务口的配置和使用

S6300系列设备使用前面板上任意10GE业务口做堆叠口,由于设备芯片结构的原因,前面板上的10GE口,从端口1开始,每4个口为一组,一组中的4个口必须都是堆叠口或者都是业务口,因此,只要一组中其中一个被配置为堆叠口,其他的都不能作为业务口使用。还需要再强调一下,一旦接口被配置为堆叠成员端口,那么该接口将不能作为普通业务口使用。

03 基本配置及实现

在上图所示的拓扑中,两台S6300交换机进行堆叠。SW1的XGE0/0/1口通过堆叠线与SW2的XGE0/0/1口互联,另外SW1的XGE0/0/2口通过堆叠线与SW2的XGE0/0/2口互联。

一个推荐的堆叠流程是,先规划设备的堆叠ID并明确哪一台是主设备。接着配置设备的堆叠ID以及堆叠优先级,再配置stack-port,完成上述配置后保存配置(save),然后将设备下电、连线、再上电,最后完成堆叠。

1. 设备配置(设备的堆叠ID、堆叠优先级以及stack-port)

SW1(V200R002之后的版本)的配置如下:

<Switch-A> display arp interface vlanif 27
[SW1]stack enable                       #缺省情况下已经激活堆叠特性


[SW1]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将本设备的堆叠优先级设置为200,缺省为100


[SW1]interface stack-port 0/1           #向堆叠端口中添加堆叠物理成员端口


[SW1-stack-port0/1]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1 enable


[SW1-stack-port0/1]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2 enable


[SW1-stack-port0/1]quit


[SW1]quit


<SW1>save

SW2的配置如下:

[SW2]stack enable


[SW2]stack slot 0 renumber 1            #将本设备的堆叠ID从缺省的0修改为1


[SW2]interface stack-port 0/2


[SW2-stack-port0/2]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1 enable


[SW2-stack-port0/2]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2 enable


[SW2-stack-port0/2]quit


[SW2]quit


<SW2>save

2. SW1及SW2下电,连接堆叠线缆。

3. SW1及SW2同时上电。

完成堆叠后,查看一下堆叠系统:

<HUAWEI> display stack


Stack topology type: Link


Stack system MAC: 0018-82b1-6eb4


MAC switch delay time: 2 min


Stack reserved vlan: 4093


Slot of the active management port: --


Slot    Role       Mac address       Priority   Device type


-------------------------------------------------------------


    0  Master      0018-82b1-6eb4   200         S6300


    1  Standby     0018-82b1-6eba   100         S6300

4. (补充)如果要将特定的接口还原为业务接口,则配置如下:

[SW1]interface stack-port 0/1


[SW1-stack-port0/1]shutdown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1


[SW1-stack-port0/1]undo 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1 enable


[SW1-stack-port0/1]shutdown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2


[SW1-stack-port0/1]undo port interface xgigabitethernet 0/0/2 enable

堆叠端口的配置不保存到配置文件中,所以不需要SAVE来保存配置,是自动保存的。使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是无法查看到堆叠的相关配置的。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display device及display stack查看堆叠的相关信息。

04 MAD配置

在上一个配置案例的基础上,增加MAD的配置。

堆叠系统的配置如下:

[SW]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5


[SW-GigabitEthernet0/0/5] mad detect mode direct


Warning: This command will block the port, and no other configuration running on


 this port is recommended. Continue?[Y/N]:y


[SW]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5


[SW-GigabitEthernet0/0/5] mad detect mode direct


Warning: This command will block the port, and no other configuration running on


 this port is recommended. Continue?[Y/N]:y


<Quidway> display mad verbose      //检查配置


Current MAD domain: 0


Current MAD status: Detect


Mad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GigabitEthernet1/0/5


 GigabitEthernet2/0/5


Mad relay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06 配置及实现:ATAE3.0交换板

01 概述

ATAE3.0交换板(VRP8,OSCA V100R002C01版本)支持堆叠特性,2X和3X槽位在安装交换板卡后,两个交换板卡的Fabric交换机可以进行堆叠,当然两个Base交换机也可以进行堆叠。在堆叠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端口的编号采用“堆叠ID/子卡号/端口号”的形式。

缺省情况下,2X交换板的堆叠ID为2,而3X交换板堆叠ID为3。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ATAE交换板各个接口及编号。表格中Slot1到Slot6是交换板与业务板的内部接口,17是交换板对外的面板出口,18是两个交换板之间的内部互联接口。

02 基本配置及实现

此处以ATAE的Fabric交换板堆叠为例介绍相关配置。两块板卡采用内部互联线路(40GE 2/18/1及2/18/2)完成堆叠。MAD则采用面板接口10GE 2/17/4。

1. 配置2X-Fabric

使能交换板堆叠功能,并设置堆叠优先级、域ID,堆叠ID保持默认(2X-Fabric默认堆叠ID为2,3X-Fabric默认堆叠ID为3)。

<2X_Fabric>system-view


[2X_Fabric]stack


[2X_Fabric-stack]stack member 2 priority 150   #配置2X-Fabric堆叠优先级为150


[2X_Fabric-stack]stack member 2 domain 100     #配置堆叠的域ID,两个交换板的域ID要相同


[2X_Fabric-stack]commit         #提交配置

配置2X-fabric堆叠端口,一个堆叠端口中可以加入多个堆叠物理成员端口,以提高堆叠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先创建堆叠端口再将堆叠物理成员端口加入到堆叠端口中。

[2X_Fabric]interface stack-port 2/1      #创建并进入堆叠端口member-id/port-id


[2X_Fabric-Stack-Port2/1]commit     #提交配置


[2X_Fabric-Stack-Port2/1]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40GE 2/18/1 to 2/18/2


Warning: The interface(s) (40GE2/18/1-2/18/2 will be converted to stack mode. [Y/N]: y    


[2X_Fabric-Stack-Port2/1]commit


<2X_Fabric>save       #保存配置

2. 配置3X-fabric

<3X_Fabric>system-view


[3X_Fabric]stack


[3X_Fabric-stack]stack member 3 priority 100  


[3X_Fabric-stack]stack member 3 domain 100  


[3X_Fabric]interface stack-port 3/1  


[3X_Fabric-Stack-Port3/1]commit


[3X_Fabric-Stack-Port3/1]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40GE 2/18/1 to 2/18/2


Warning: The interface(s) (40GE2/18/1-2/18/2 will be converted to stack mode. [Y/N]: y


[3X_Fabric-Stack-Port3/1]commit


<2X_Fabric>save

3. 将交换板下电,再上电使配置生效。

4. 检查配置

[~2X_Fabric]display stack


-------------------------------------------------------------------------------


MemberID Role     MAC              Priority   Device Type     Bay/Chassis        


-------------------------------------------------------------------------------


2        Master  5439-dfd4-c400   150        CX911_10GE      2X/1               


3        Standby 5439-dfd4-c44b   100        CX911_10GE      3X/1               






[~2X_Fabric]dis stack topology


Stack topology:


----------------------------------------------


            Stack-Port 1      Stack-Port 2


MemberID   Status Neighbor   Status Neighbor 


----------------------------------------------


2          up    3          --     --       


3          up    2          --     --

5. 配置DAD功能

<2X_Fabric> system-view
[~2X_Fabric]interface 10ge 2/17/4
[~2X_Fabric-10GE2/17/4]dual-active detect mode direct
Warning: The interface will block common data packets, except BPDU packets. Continue? [Y/N]: y
[~2X_Fabric-10GE2/17/4]commit
[~2X_Fabric-10GE2/17/4]quit
[~2X_Fabric] interface 10ge 3/17/4
[~2X_Fabric-10GE3/17/4]dual-active detect mode direct
Warning: The interface will block common data packets, except BPDU packets. Continue? [Y/N]: y
[~2X_Fabric-10GE3/17/4]commit
[~2X_Fabric-10GE3/17/4]return
<2X_Fabric> display dual-active
Dual-active status: Normal
Dual-active detect mode: Direct
Dual-active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10GE2/17/4 up
10GE3/17/4 up

整理:老杨丨11年资深网络工程师更多网工提升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网络工程师俱乐部

  • 26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