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什么要消费?需求是创新之母。
幸福是什么?
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
幸福 =效用 / 欲望
什么是效用?
效用是从消费某种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
消费同一种物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效用。 - 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小。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均衡
假设条件:
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效用
消费者理性: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消费者会选择使其效用达到最大的方案
消费者的行为与目标具有一致性
消费者的偏好稳定
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资源稀缺)
商品的价格不变
一、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理论:效用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
二 、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方法)
序数效用论:效用无法计量和加总,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次序。
消费者的目标:面对各种商品,以自己有限的收入获取最大化的效用。
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证明
基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
总效用(Total Utility):
消费一定量某种商品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若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得到的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消费者以使总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配置其收入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文字表述: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
无差异曲线 与 预算约束线
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s)
无差异曲线表示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种组合有相同的效用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凸向原点),因为边际效用递减
斜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RS),表示用一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比率,为负值。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 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在货币支付能力的限制下所能购买的最大商品组合,也叫等收入线、等支出线、消费可能线。
预算约束线旋转表示相对价格的变化
预算约束线移动表示收入水平的变化
消费者均衡
价格比(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再一次得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