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网络基础知识总结(包括TCP/IP协议、ARP、UDP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基础知识,包括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对比了两者的特点与差异。重点讲解了TCP/IP协议栈中的TCP、UDP、IP协议,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数据封装过程、分片与重组以及ARP、RARP协议。此外,还探讨了IP分片的原因、IP地址分类以及路由过程。最后,分析了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机制,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完整传输。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说到网络相关知识,首先先说说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两种最为重要的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称为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2、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赞助的研究网络。逐渐地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结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当无线网络和卫星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它们相连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分为四层(从下到上分为第一、二、三、四层的,IP位于协议簇的第二层(对应OSI的第三层:网络层),TCP位于协议簇的第三层(对应OSI的第四层:传输层)。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OSI七层模型结构的协议体系结构结构完整,概念明确,但其只能算是理想的一种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发杂,定义的层数越多,实现的难度也就随之越大,所以TCP/IP的四层模型结构成了至今被大量运用的网络体系的模型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OSI就被搁置一旁甚至弃而不用。

3、两种模型结构的比较:

共同点:

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2)、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1)、OSI采用的七层模型,而TCP/IP是四层结构。

2)、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定义,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而OSI参考模型不仅分了两层,而且每一层的功能都很详尽,            甚至在数据链路层又分出一个介质访问子层,专门解决局域网的共享介质问题。

3)、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协议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功能基本相似,都是负责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端对端的通信服务,也对高层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实现细节。            所不同的是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互联层基础之上的,而网络互联层只提供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所以面向连接的功能完全在TCP          协议中实现,当然TCP/IP的传输层还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如UDP;相反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层基础之上的,网络层既提供面向连          接的服务,又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但传输层只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5)、OSI参考模型的抽象能力高,适合与描述各种网络;而TCP/IP是先有了协议,才制定TCP/IP模型的

6)、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划分清晰,但过于复杂;而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和协议的 区别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实现细节混在一起。

7)、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并不是真正的一层;OSI参考模型的缺点是层次过多,划分意义不大但增加了复杂性。

8)、OSI参考模型虽然被看好,由于技术不成熟,实现困难;相反,TCP/IP参考模型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比较成功的。


       关于TCP/IP的四层模型结构,也可以是五层结构,即在最底层加上了物理层,因为物理层注重的是信号的传递以及具有某些电机特性,所以严格的来讲,应该将其加上,放在网络接口层的下层位置。


4、关于各层间的作用(基于TCP/IP):

1)、物理层:

        指的是电信号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 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集线器(Hub)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用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大使之传得更远)。  

2)、链路层:

        链路层有以太网、令牌环网等标准。链路层负责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就是说从网线上检测到什么信号算作新帧的开始)、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就自动重发)、 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交换机是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比如十兆以太网和百兆以太网之间、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首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网络层的IP协议是构成Internet的基础。Internet上的主机通过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上有大量路由器负责根据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数据包,数据包从Internet上的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往往要经过十多个路由器。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层的网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网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首部并重新封装。IP 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中提供支持。

3)、网络层:

        负责点到点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 (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4)、传输层:

       该层定义了两个重要的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就像打电话,双方拿起电话互通身份之后

  • 8
    点赞
  • 5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