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公式推导)

波束形成是阵列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常规的波束形成,可以通过FFT是实现,其权矢量一般由期望方向的导向矢量加窗后得到。

 假设有一个由N个阵元组成的线阵,有一来自\theta方向的来波信号入射到阵元上,其导向矢量可以写为

\alpha(\theta)=[1 ,e^{\frac{j2\pi dsin\theta}{\lambda}},e^{\frac{j2\pi 2dsin\theta}{\lambda}},...,e^{\frac{j2\pi (N-1))dsin\theta}{\lambda}}]^{T}

        其中,d为阵元间距,\lambda为波长。则入射信号可以写为X(t)=\alpha(\theta)s(t)+N(t),N(t)为加性噪声。若该方向的信号为期望信号,则对该方向形成波束。对入射信号进行加权后,可以表示为Y(t)=W^{H}X(t),W^{H}为加权权矢量,W=[W_{1} ,W_{2},...,W_{N} ]^{T}

        若想实现对方向\theta_{0}的波束形成,则令W=\alpha (\theta_{0})即可。现在假设一仿真背景,有一个由11个阵元构成的均匀线阵(ULA),阵元间距为半波长,实现对方向15°的波束形成。以下为仿真代码与结果图,

%%天线方向图
clear all;clc;close all;
N=11;%阵元数目
d_lambda=0.5;%阵元间距比波长
theta0=15;%波束指向
theta=-90:0.1:90;
win=taylorwin(N);
theta0=theta0*pi/180;
theta=theta*pi/180;
a0=exp(j*2*pi*d_lambda*(0:N-1)'*sin(theta0));%导向矢量
a=exp(j*2*pi*d_lambda*(0:N-1)'*sin(theta));
ww=a0.*win;//对权矢量加窗
pattern=abs(ww'*a);
pattern1=abs(a0'*a);
figure;
plot(theta*180/pi,20*log10(pattern/max(pattern)),'-',theta*180/pi,20*log10(pattern1/max(pattern1)),'--');
xlabel('方位角/(°)');ylabel('归一化方向图/dB');
legend('加权','未加权');
grid on;

但是,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阵列接收信号不仅有期望信号,也有噪声,干扰,杂波。若期望信号功率较弱,可能会出现被干扰、杂波信号淹没的情况。因此希望波束方向图可以在干扰、杂波等方向形成零陷,从而得到更好的抑制,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应运而生。

在自适应算法中,有几种常见的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最大信噪比准则、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等。在不同的优化准则下,自适应波束形成可以得到不同的最优权矢量。各种优化准则都有其使用的前提条件:最小均方误差准则需要已知期望信号、最大信噪比准则准则需要已知信号自相关矩阵与噪声自相关矩阵、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需要已知期望信号的来波方向与。现在主要讲解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

假设有一个来自\theta方向的期望信号,阵列接收信号为

X(t)=X_{s}(t)+X_{n}(t)=a(\theta)s(t)+n(t)

其中,X_{s}(t)为期望信号,X_{n}(t)为噪声信号。假设最优权矢量为W,经加权后得到

Y(t)=W^{H}X(t)=W^{H}X_{s}(t)+W^{H}X_{n}(t)

现在希望经加权后,W^{H}X_{n}(t)项尽可能小,即Y(t)尽可能小。阵列接收信号总功率可以表示为

P=E[Y(t)]^{2}=E[(W^{H}X(t))(W^{H}X(t))^{H}]=W^{H}R_{n}W

因此,优化问题就转为了希望W^{H}R_{n}W尽可能小,即噪声方差最小化(在信号处理中,我们常常假设信号、噪声满足零均值的高斯分布,即自相关函数与协方差等价)。

同时为了保证阵列对在\theta方向的期望信号保持一定的增益。因此需要加一个约束条件,我们常用的约束条件为W^{H}a(\theta)=g(g为一常数,一般取1)。

由此可将优化问题最终表述为

minW^{H}R_{n}W

s.t. W^{H}a(\theta)=g

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解上述优化问题

L(W,\lambda)=W^{H}R_{n}W+\lambda(W^{H}a(\theta)-g)

将上式分别对W\lambda求偏导得

\frac{\partial L}{\partial W}=2R_{n}W+\lambda a(\theta)=0

                                             (1)

\frac{\partial L}{\partial \lambda}=W^{H}a(\theta)-g=0

                                                   (2)

化简(1)式得到

W=-\frac{1}{2}R_{n}^{-1}\lambda a(\theta)

两端同乘a^{H}(\theta),利用(2)式得到

a^{H}(\theta)W=-\frac{1}{2}a^{H}(\theta)R_{n}^{-1}\lambda a(\theta)

g=-\frac{1}{2}a^{H}(\theta)R_{n}^{-1}\lambda a(\theta)

\lambda=g(-\frac{1}{2}a^{H}(\theta)R^{-1}a(\theta))^{-1}

\lambda表达式回带入(1)式得到

W=\frac{gR_{n}^{-1}a(\theta)}{a^{H}(\theta)R_{n}^{-1}a(\theta)}

做如下仿真实验,阵元数20的线阵,期望信号从0°入射,干扰从20°,40°入射,分别用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和常规波束形成得到的权矢量对入射信号加权,得到如下结果。 

N=20;%阵元数
d_lambda=0.5;
theta0=0;%期望信号方向
theta=[-60:1:60];
thetaj=[20,40];%干扰方向
SNR=20;%信噪比
JNR=60;%干燥比
Ns=32;%采样点
nj=length(thetaj);
j=sqrt(-1);eps=0.00001;
as0=exp(j*2*pi*d_lambda*[0:N-1]'*sin(theta0*pi/180));
noise=0.707*(randn(N,Ns)+1i*randn(N,Ns));
amp_j=10^(JNR/20)*0.707*(randn(nj,Ns)+1i*randn(nj,Ns));
aj=exp(j*2*pi*d_lambda*[0:N-1]'*sin(thetaj*pi/180));
xj=aj*amp_j+noise;
Rin=1/Ns*(xj*xj');
Rin_inv=inv(Rin);
W=Rin_inv*as0;
atheta=exp(j*2*pi*d_lambda*[0:N-1]'*sin(theta*pi/180));
pattern1=abs(W'*atheta);
pattern2=abs(as0'*atheta);
pattern1=20*log10(pattern1/max(pattern1));
pattern2=20*log10(pattern2/max(pattern2));
plot(theta,pattern1,'-',theta,pattern2,'--');
legend('LCMV准则','常规波束形成');
axis([-60 60 -80 0]);
grid on;

  • 23
    点赞
  • 1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3
    评论
### 回答1: matlab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目标是在多个接收信号中将所需信号的能量最大化,同时抑制其他干扰信号和噪声。 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阵列天线的权重来达到所需信号的空间增益最大化。首先,需要对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然后将其传递给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是利用波束权重的自适应调整来实现最优的信号增益。它通过不断估计波束权重的值,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和已知的系统参数进行计算,以使得目标信号增益最大化。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计算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以确定系统的特定参数。然后,根据特定的算法准则,计算出波束权重的更新值。最后,通过调整每个天线的权重,将波束指向目标信号的方向。 matlab 在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它提供了丰富的信号处理工具和函数库,使得算法的实施过程更加简便和高效。用户可以使用 matlab 中的内置函数,如cov和lms,来处理和计算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和波束权重的更新值。 总之,matlab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利用波束权重自适应调整来实现最优信号增益的信号处理算法。通过利用 matlab 的信号处理工具和函数库,可以实现该算法的简单且高效的实际应用。 ### 回答2: Matlab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它使用空间滤波器来增强所感兴趣信号的接收,同时抑制干扰信号。该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信号采集:首先,通过阵列天线收集到多个传感器位置上的信号。 2. 信号预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如去噪、滤波等,以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 3. 构建波束权重:基于接收阵列的几何结构和所感兴趣信号的方向,利用自适应算法计算出各个传感器的波束权重。这些权重将使阵列的主瓣指向感兴趣信号的方向。 4. 波束形成:将波束权重应用于接收信号,通过对各个传感器的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叠加,形成一个合成的波束。这样,合成的波束将增强感兴趣信号的接收。 5. 干扰抑制:通过波束形成,使阵列对于感兴趣信号具有方向选择性。在阵列主瓣指向感兴趣信号的方向上,干扰信号将被抑制,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6. 输出信号评估:对形成的波束输出信号进行评估,如计算接收信号的功率、信噪比等指标,以评估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 Matlab提供了丰富的信号处理工具箱和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并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通过调整算法参数和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场景中的波束形成需求。 ### 回答3: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通过自动调整权重系数来提高信号接收系统性能的算法。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来提高阵列信号处理的效率。 具体来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通过分析各个接收天线的输入信号,从而自动生成适当的权重系数。这些权重系数可以用来调整各个天线的输出信号,使得在特定方向上的期望信号被加强,而不希望接收的干扰信号则被抑制。 MATLAB中常用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包括最小均方误差(Least Mean Square, LMS)和逆协方差矩阵(Inverse Covariance Matrix, ICM)等。其中,LMS算法通过迭代调整权重系数,使得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化。而ICM算法则通过计算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及其逆矩阵,得到最优权重系数。 在MATLAB中,使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可以通过计算接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相关矩阵和协方差矩阵来实现。其中,功率谱密度可以使用periodogram函数计算,相关矩阵和协方差矩阵可以使用cov函数计算。然后,根据所选择的自适应算法,使用LMS或ICM等函数来计算权重系数,并将其应用于接收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 总的来说,MATLAB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工具,使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实现变得非常简单和高效。通过使用MATLAB来分析和调整权重系数,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阵列信号处理效果,提高信号接收系统的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Karen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