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坚立我们手所做的工;我们手所做的工,愿你坚立。 《诗篇》 90:17
社会就像部庞大而又无比复杂的机器,每天在不信的运转着。各行各业就像是这机器上的部件,组装在上面,也不停的随着机器运转而运转。具体的公司,就像这部件上的钢和铁,一块块的。剩下的个人,好似些细小的螺丝钉,把一块块的钢和铁有机的衔接到一起,组装成一个个部件。组装好的部件,再装配到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社会在转,机器在动。行业在流动,公司在运营。公司在运营,我们在工作。作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我们在机器本身里面工作。机器离不开部件,部件离不开螺丝钉。等值传递,机器也离不开螺丝钉。反过来,螺丝钉的存在是为了部件,部件的存在是为了机器。螺丝钉的价值体现在部件上,部件的价值体现在机器里。如此一来,离不开螺丝钉离不开部件,部件离不开机器。等值传递,螺丝钉也离不开机器。加上前面的半句结合起来就是,螺丝钉离不开机器,机器也离不开螺丝钉。
以此类推,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可很多时候,我们却看不到这一点。不是陷入以为社会这部大机器多一个少一个螺丝钉无所谓的自卑,就是掉进以为社会这部大机器最核心的就是他所在的那个部件、最关键的就是他所在的那个螺丝钉的自负。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 12:3)”。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说道,要照着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合乎中道”,翻译成中国人的话就是“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这庸”。不偏不倚,不高不低,实际情况就是什么。同样的,当我们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信息化行业时就应采取这种“合乎中道”的“中庸”之法。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社会上的行业,就像这诗人笔下“舟”和“树”,新陈代谢此起彼伏。一个时期,一个时代。时代的狂风吹着,各行各业就像海滩上的海浪。后浪扑前浪,命长的前浪化进了后浪,再次回到浪里,命短的前浪死在了沙滩上。信息化,就如近代的从海面奔跑着而来的一个巨浪,嘶喊着,咆哮着。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不到一百年时间里,电脑就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平民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不仅如此,信息化早已形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深深的融入了当今社会的这部大机器里,甚至成为里面最耀眼、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也许,我们这些世纪的宠儿,还来不及思考是怎么一回事,就早已习惯了电脑、网络,甚至以此为工作,养家糊口。
然而,哪怕单一的零件在机器里的位置再为核心,再为关键,也仅只是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构成不了一台单独的机器。一台机器也不可能只是一个零件,还有其他众多的零件。特别是对于社会这么一个即庞大又复杂的机器。社会是多元的,除了信息化,还是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等。自然,当今的社会也离不开信息化,就像一台机器少了重要零件,就无法正常运转。
作为程序员的我们,或许感到庆幸。没有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作为信息化行业里一个螺丝钉,被拧在某个公司的部件里,然后又顺带被组装了社会这部大机器里。至少在职业上,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当社会这部大机器在运转时,位于其中的我们不知不觉的也随之运转。借此,当信息化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之后,带动人类社会进步、创进历史发展时,甚至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那时我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就拧在了什么公司,为公司的信息化做了些有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