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开展等级保护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与挑战。其主要目标是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信息安全。
二、等级划分:
1.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2.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适用于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3.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4.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5.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三、2.0时代,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在国家网络空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转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的引擎,等级保护将继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同时,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网络空间主权成为了国家主权的一个新维度。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重心在网络空间安全,等级保护的防护核心始终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因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将在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四、2.0时代,等级保护制度法制化: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法制化,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核心地位。网络的安全也将受到法律维护。
五、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意义:
1.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
2.有利于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和服务,有效控制信息安全建设成本
3.有利于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对信息系统分级实施保护,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4. 有利于明确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的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利于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安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