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更新策略,先更新数据库还是缓存呢?

学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缓存更新的策略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后稍稍总结一下。

缓存更新的策略主要分为三种:

  • Cache aside

Cache aside

Cache aside也就是旁路缓存,是比较常用的缓存策略。

(1)读请求常见流程

应用首先会判断缓存是否有该数据,缓存命中直接返回数据,缓存未命中即缓存穿透到数据库,从数据库查询数据然后回写到缓存中,最后返回数据给客户端。

(2)写请求常见流程

 

 

  • Read/Write through

  • Read through

    在 Cache Aside 更新模式中,应用代码需要维护两个数据源头:一个是缓存,一个是数据库。而在 Read-Through 策略下,应用程序无需管理缓存和数据库,只需要将数据库的同步委托给缓存提供程序 Cache Provider 即可。所有数据交互都是通过抽象缓存层完成的。

  • ,应用程序只需要与Cache Provider交互,不用关心是从缓存取还是数据库。

    在进行大量读取时,Read-Through 可以减少数据源上的负载,也对缓存服务的故障具备一定的弹性。如果缓存服务挂了,则缓存提供程序仍然可以通过直接转到数据源来进行操作。

    Read-Through 适用于多次请求相同数据的场景,这与 Cache-Aside 策略非常相似,但是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别,这里再次强调一下:

  • 在 Cache-Aside 中,应用程序负责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更新到缓存。

  • 在 Read-Through 中,此逻辑通常是由独立的缓存提供程序(Cache Provider)支持。

  • Write behind

  • Write behind

    Write behind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Write back, 简单理解就是:应用程序更新数据时只更新缓存, Cache Provider每隔一段时间将数据刷新到数据库中。说白了就是延迟写入

  • 应用程序更新两个数据,Cache Provider 会立即写入缓存中,但是隔一段时间才会批量写入数据库中。

    这种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 优点是数据写入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频繁写的场景。

  • 缺点是缓存和数据库不是强一致性,对一致性要求高的系统慎用。

Cache aside 通常会先更新数据库,然后再删除缓存,为了兜底通常还会将数据设置缓存时间。

Read/Write through 一般是由一个 Cache Provider 对外提供读写操作,应用程序不用感知操作的是缓存还是数据库。

Write behind简单理解就是延迟写入,Cache Provider 每隔一段时间会批量输入数据库,优点是应用程序写入速度非常快。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