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线架构师指南

整体这本书很实际,十年前写的也不过时。今天所谓好书越来越没水平,跟时下浮夸之风气相关吧。

 

关于分阶段,每个阶段在多视图。我觉得做一件事情是要以时间轴来看。更广泛一点,应该是主题来看。一个主题,我们可以有多种视角。拿时间来说,我们确实会分步骤去做长期的实施计划。

 

关于二维需求矩阵。一个维度是功能质量约束,没啥问题。但另外一个维度是说组织、用户和开发,这里问题比较大,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考虑涉众及其利益,包括boss、客户、用户等。研发是一个过程,他却把里面的很多点都放进去了,涉及软件工程。维度不怎么合理、差一点理论。我觉得他把组织和用户分开适合面向互联网to c的场景。好比一端是商户的需求,一端是用户的需求。目标和涉众,应该是更科学的划分。

 

关于鲁棒图。他弥补了从用例到交互图之间的缺失。交互图非常的复杂,因为它会有很多场景,是一个非常重的图,我不建议用在常规的设计里面,除非是一些核心的交互场景,而且是那些不易经常发生变化的。鲁班图可以识别出来对象和过程,相当于把用例更细化掉。后面可以做做推广实践。他定性成系统的初步设计,没啥问题。

 

关于用例架构驱动还是概念架构驱动。此文说,概念架构的驱动力,等于功能、质量、约束。但实际从软件的根本目标来讲,都服务于用户和商业价值。软件本身也可是一种商业,但这比较特殊。所以核心用例驱动,这句话没啥毛病,他虽然不是一个很全的覆盖面,但是他把软件的本质体现出来了。

如果求全我们可以说,是需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驱动。但本质并不对,很有可能很多功能需求,很是很傻逼的产品经理提出来的,并不代表着市场的认可。需求是伪需求,那根据伪需求构建的系统也是伪系统,所以,真正是市场驱动着软件的一个架构。

 

关于概念架构和方案的区别。概念架构他关注抽象的部分,它没有接口约定和子系统间的交互。方案更偏内容层面。

 

关于逻辑架构的分层、分区和机制。主要关于机制,他的定义是为了完成某一目标、基于抽象角色的协作方式和流程。可以理解为是基于角色和USECASE的功能流程。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角色,另外一个是流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