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团队新发现:严重社交孤立者患帕金森病风险提高19%

复旦大学研究发现,严重社会孤立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比低社会孤立组高出近20%,特别是在高遗传风险人群中风险更高。研究强调了社交联系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如减少独居、鼓励社交活动来降低帕金森病发病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来源:澎湃新闻 2024/4/11

相较于低社会孤立组,严重社会孤立组未来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提高19%。高危人群中,严重社交孤立者未来患帕金森的风险升高28%。

社交孤立可能增加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风险?

当地时间4月8日,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院长、公卫学院高翔教授课题组在英国医学-神经科学类期刊 NPJ Parkinsons Disease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严重社会孤立者未来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近20%。

这项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数据,共纳入192340名年龄在60岁或以上、最初未患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参与者,随访过程中共有2048人患上帕金森病。最终结果显示,相较于低社会孤立组,严重社会孤立组未来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提高19%。

遗传易感性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遗传风险组别中,严重社交孤立者未来患帕金森的风险升高28%。但在低遗传风险组别中,未发现社交孤立与帕金森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提示在帕金森病高危人群中,社交孤立带来的影响更大。

社交孤立指的是缺乏有意义的社会联系。高翔向澎湃科技介绍,根据以往的研究,社交孤立可能会增加抑郁、痴呆、心血管疾病和早逝的风险。存在社交孤立的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更低,且死亡率更高。

高翔团队通过问卷从三个方向定义“社交孤立”:1. 是否独居?(独居得1分) 2. 是否有朋友往来?(每月少于1次得1分) 3. 是否参加休闲或社交活动?(不参加活动得1分)。将得分相加后得到社交孤立评分(0~3分),评分越高则社交孤立越严重。

研究团队推测,社交孤立增加帕金森病发生风险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增加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此外,社交孤立可能限制人们获取社会支持和医疗资源的机会,导致帕金森病的风险因素无法被及时控制,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他们认为,这项研究的发现将有助于制定针对社交孤立状态的公共卫生策略,进而降低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家庭成员应尽可能避免让老人独居,亲戚朋友间多互相走动。社区中也可以想办法刺激老年人多走出家门参加活动,给老年人提供各种活动的场地、器材与机会,关爱社区中可能存在社交孤立的老人。医疗机构可以向老年人,尤其是帕金森病高发人群进行科普宣传,告知他们社交孤立的危害。”高翔建议。

据悉,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为特征,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致残原因之一,对个人和卫生系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改变或逆转疾病的治疗方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