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毕业于北京这所高校

23日,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是该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1级硕士毕业生、2012级博士毕业生。他是第三位飞向太空的北航博士。

2011年,王杰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其间实现硕博连读,继续向工程力学方向深造。在不懈攀登下,他的人生轨迹与航天事业发展道路渐渐交叠。2018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首次扩大了范围,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有机会成为航天员,当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的王杰,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

作为王杰的研究生导师,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大方和副教授赵寿根为他送上了祝福:“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每一位为人师者最骄傲的事情,而这必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培养空天优秀人才的强大动力。在北航学习期间,王杰思想上积极向上,学业上刻苦努力,科研上勤勉务实,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预祝航天员王杰本次航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做出北航人应有的贡献!”

北航介绍,航天员王杰是第三位飞向太空的北航博士。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是北航2017届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北航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是神舟十六号载荷专家,他本硕博就读于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