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ive MIMO 预编码学习笔记1

开一个自己学习Massive MIMO的学习笔记,记录自己在这块儿学习的知识进展和个人理解(maybe?)。

对学习有帮助的网址

大规模MIMO下行链路预编码(1)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871127/article/details/104593325
大规模MIMO下行链路预编码(2)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871127/article/details/104722688
ZF、MMSE、SLNR、BD、SVD|几种常见的预编码原理总结加仿真
链接: https://blog.csdn.net/gsy_1234567/article/details/115999021?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2236643016780264072170%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2236643016780264072170&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v2~rank_v29-1-115999021.nonecase&utm_term=%E5%B8%B8%E8%A7%81%E9%A2%84%E7%BC%96%E7%A0%81%E6%80%A7%E8%83%BDmatlab%E4%BB%BF%E7%9C%9F&spm=1018.2226.3001.4450
混合波束成形| MIMO系统的DFT码本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274659/article/details/108894763?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2545470316780265438349%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2545470316780265438349&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v2~rank_v29-8-108894763.pc_v2_rank_blog_default&utm_term=DFT%E9%A2%84%E7%BC%96%E7%A0%81&spm=1018.2226.3001.4450
国外大佬自己整理的心得(包含5G N/R整体协议)(5G N/R>>CSI Framework>>CSI Codebook)
链接: http://www.sharetechnote.com/

仿真要点

初始参数设置(输入)
(1)发端天线数
(2)用户数
(3)用户接收天线数
(4)码元包含的比特数
(5)码元周期

系统性能参数(输出)
(1)误码率
(2)频谱效率(合速率)

在发射端:
假设已知精确的信道状态信息(直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矩阵并应用)
对于基于码本的数字预编码:
(1)生成码本矩阵
(2)初始对信道信息进行反馈,通过SVD分解后,可通过特征值等特点选择码本序号
(3)根据反馈回来的码本序号生成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角阵

对于基于非码本的数字预编码:
根据选择的预编码方案生成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预编码的矩阵大小一般为 发端天线数x(用户数x单个码元包含的比特数)

在接收端:思想是根据预编码方案生成的矩阵,使信道矩阵与预编码矩阵的乘经过处理(左乘接收端组合矩阵)后变为单位矩阵,然后就可通过判决(如F范数)后再对信号进行解调等操作。

在matlab仿真中可以将预编码写成子函数,输出预编码矩阵和信道矩阵与预编码矩阵的乘的逆矩阵,这样可以编写相对通用的接收端子函数。

具体可以参考Sally悦大佬上传的仿真文件进行尝试

部分翻译(以供个人后续查看)

个人在学习sharetechnote过程中的翻译,个别词汇翻译不会很准确,不确定的词会在括号中将原词标注出来,个别缩写也是如此。

码本的理解

简单来讲在5G有两种类型的码本构建方案。
第一种基于与LTE码本相同的的逻辑,基本上讲,这类方案应用的是根据UE报告和RRC配置选择的预设矩阵。
第二种没有预先定义的码表,它是基于一种具体设计的涉及多个参数的数学公式,这些参数有RRC和UE报告决定。不同于类型一有许多不同的码表,类型二只有一个码表,但是由公式定义的码表更加复杂。因此,类型二可以应用比类型一更精细的矩阵
类型二基于更多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主要是为多用户MIMO设计。
类型一和类型二码本都是由基于波束网格的二维DFT阵构建得出,并支持波束选择的CSI反馈和两个极化之间基于PSK的同相组合。
相比于类型一(只定义了选择波束的相位),基于类型二的CSI反馈报告了选择波束的宽带和子带的幅度信息。
类型一只选择了一组波束中的特定波束,而类型二选择了一组波束并对组内的所有波束进行了线性组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收端在解码接收信号时是否需要需要知道预编码矩阵?

答案取决于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方式。 大致有如下两种实现情况。 简而言之,接收方不需要知道情况 1 中的预编码矩阵信息,而接收方应该知道情况 2 中的预编码矩阵。
在第一种情况里,信道估计理论上可以不知晓预编码矩阵的信息,只根据基准数据计算出预编码和射频信道的全部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第二种情况,信道估计只能从已知的基准数据中计算出射频信道矩阵,因为基准数据没有通过预编码器,所以无法获知任何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中,接收端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比如信令)获知预编码矩阵信息或者接收端让发端使用一个特定的预编码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R的实现属于第一种情况。
而多数的LTE传输模式(如TM1,2,3,4等)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只有数据(比如PDSCH)进行了预编码,而用于信道估计的基准信号(如小区专属参考信号)没有进行预编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会获知基站(eNB)使用了哪个预编码矩阵。用户设备通过预先定义的规范(如TM1,2,3)或者用基站传递信令信息。
但在LTE中,TM9属于第一种情况,在TM9中,PDSCH(下行业务信道)传送它自己的DMRS(解调参考信号)。在这种情况中,LTE预编码阶段没有使用任何预编码矩阵。PDSCH数据和PDSCH解调参考信号会进行一个波束成形的处理,这个波束成形处理可以看做是预编码的一种类型。由于PDSCH数据和PDSCH解调参考信号都进行了相同的波束成形处理,因此用户设备不需要知道基站使用了什么预编码矩阵。
然后,至于我们为什么关注NR中的预编码器(码本),“我们不需要知道并不代表这是没用的”,即使不是强制要求的,接收端在获知码本也是绝对有用的。

进一步深入了解参考信号

将解释进一步扩展到有不同类型参考信号的可能情况,可以将它们归类成以下几种情况。以下的描述可能不是很清楚甚至当读者深入细节时可能是误导性的,但这至少在理解整体的数学流程和参考信号的设计上会有所帮助。

情形1

在这种情况中,会有一种参考信号,称为CRS(信道参考信号)。在下图中,这种CRS仅通过信道矩阵进行调整(modified,工程看得少,不知道咋翻译合适)。假设CRS预先对接收端是可知的(如通过规范),接收端可以利用这种信号通过对比实际接收的CRS和期望的CRS(规范中规定的CRS)来对信道进行估计。那么问题来了,接收端可以只通过信道矩阵信息解码用户数据吗?大概率是不可能的,因为用户数据不仅仅由信道矩阵修正,还通过了预编码器。下一个问题是,接收端可以估计(计算出)预编码矩阵吗?接收端无法通过接收信号直接获取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的信息一般是通过其他方法比如信令信息、物理控制信息或预定的规范使接收端获知。
LTE使用的小区专属参考信号属于这种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情形2

在这种情况中,会有一种参考信号称为DMRS(解调参考信号)。在下图中,DMRS由预编码矩阵和信道矩阵进行调整。假设DMRS事先由接收端获知(如通过制定规范),接收端大概可以通过使用DMRS修正接收信号来解码用户数据。但是,是否用户设备可以对预编码矩阵和信道矩阵进行估计呢?这一回答仍然是大概率不行。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比实际接收的DMRS和规范中期望的DMRS来估计信道矩阵和预编码矩阵的乘,但是分别估计出信道矩阵和预编码矩阵仍然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情形3
在这种情况中,会有两种参考信号,分别是DMRS和CSI-RS(CRS)。根据下图,DMRS只会由预编码矩阵和信道矩阵的乘调整,CRS只会由信道矩阵调整。接收端可以对信道矩阵进行估计,但预编码矩阵无法通过DMRS直接估计,原因与情形2相同。所以预编码矩阵信息会通过信令或者制定的规范发送给接收端。(理论上来讲,如果接收端同时使用了根据CRS得到的信道矩阵估计,可能能够估计预编码矩阵)。理论上,在这种情况中,接收端一般能够在仅使用DMRS下解码用户数据。虽然CRS可能携带额外的有用信息,但它没有那么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情形4
在这种情况中,会有两种参考信号,DMRS和CRS。在下图中,DMRS由预编码矩阵、波束成形矩阵和信道矩阵的乘调整,而CRS由波束成形矩阵和信道矩阵的乘调整。接收端可以估计信道矩阵和波束成形矩阵的乘,但两者不能分别进行估计。根据DMRS,接收端可以估计三个矩阵的乘,但他们无法被独立分离出来。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中没有矩阵可以被独立估计,但理论上因为DMRS能抵消所有组合矩阵[H][X][W]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1
    点赞
  • 10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是一种基于多天线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利用大量的基站天线和用户终端天线来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预编码技术是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对多个天线的信号进行加权和相位调整,可以实现在不同用户之间的空间分离和干扰消除。 国内外在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上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以下是一些研究现状: 1. 预编码算法:目前主要的预编码算法有零替换(Zero Forcing)、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ing)等。这些算法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信道估计: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天线数量、信噪比等因素。目前主要的信道估计方法有基于导频的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的方法等。 3. 天线分布: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天线分布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目前有一些研究表明,基站天线的分布可以采用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而用户终端的天线分布可以采用均匀分布。 4. 混合预编码:混合预编码是一种结合数字预编码和模拟预编码的方法,可以在保证预编码效果的同时减少预编码器的硬件复杂度。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混合预编码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总之,大规模MIMO预编码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MIMO系统的性能将会越来越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