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华三大学:逆势而上,顺势而为,应势而变

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美国企业大学研究专家马克∙艾伦(Mark Allen)在其著作《企业大学手册》一书中指出: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实体,它作为一个战略性工具支持母公司实现其使命,即通过众多活动来推进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发展。

 

确实如此,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企业大学在国内“热度未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国家一系列关于产教融合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大学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

 

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新华三大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日前,在被誉为中国企业培训界风向标的“2020年(第十六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论坛”活动上,新华三大学更是从30个省市、自治区、涵盖30多个行业、100多个产业的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奖”,而这也是新华三大学连续两年获得该奖项。

 

那么,新华三大学连续“霸榜”背后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更为关键的是,对于企业大学未来的发展,新华三大学又有哪些深入的思考与布局呢?

 

逆势而上

 

事实上,要探寻新华三大学连续获奖的秘诀,背后的故事还需要从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年初讲起……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让本应正常展开的工作、学习都相继受到严重的影响。

 

当时为防控疫情蔓延,全国31个省份或地区明确要求“延期开学”,这一举措不仅让全国各地中小学和各大院校无法开展线下教学,对于很多从未面临过如此情况的线下教培机构来说,疫情的冲击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教育工作。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张涛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张涛对此就有着切身的感受:“2020年2月份时候,当时新华三大学的收入下滑到一个非常低的数字,所有的管理层为此都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我们又不能把这种焦虑和消极的情绪释放给员工,为此我们连续开了十几天的会议并最终做出决定,那就是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转型,主动出击线上。”

 

在做出决定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之内,新华三大学就迅速实现了培训工作的线上化,包括:第一时间采购在线教育平台;对所有的课程进行了在线化的模板转型;研发出如何向客户进行宣教和推广的宣传模式;此外,报名、检录流程也实现了线上化的转移,让客户足不出户还能够继续原先的培训和教育的流程。

 

“在这15天的时间里,我们争取到了一个机会的窗口,很快地把很多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3月中旬完成转型,3月底就有大量的在线培训需求产生了。从3月份一直持续到8月份,我们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到8月份,线下培训可以开放了,新华三大学又逐渐地又转回线下,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互动教育的机会。”张涛说。

 

线上转型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截止到2020年11月底,新华三大学开班数量比去年还增长10%,11月新华三大学有78个班级在外面交付,开班数量创造了大学成立以来单月最高记录;同时,新华三大学参与培训的“人天数”指标更比去年增长了55%;不仅如此,“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今年报名人数也创历史新高,共有超过2.4万人报名参赛。

 

这些关键指标和开班数量逆势增长背后,其实也正是新华三大学“逆境之中见真章”的真实印证,在整个教育培训交付的方式从线下转线上的过程中,新华三大学所有的老师、所有的交付人员、所有的项目经理都没日没夜的加班,包括测试了当时市场中所有的线上平台,而且重新梳理了所有的教育培训流程……

 

按照张涛的说法,那段时间对新华三大学而言可以用“至暗时刻”形容,但结果却是令人振奋的,除了数据逆势增长之外,由新华三大学探索和沉淀出的在线教育体系,也为整个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了一种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场景化赋能解决方案,在后疫情期间也得以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华三大学的表现正是业界一直所追求的“高韧性”企业的最佳体现,而这也是过去几年新华三大学通过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耗散结构”实践,成功构建了自身的反脆弱能力,由此才能在2020年最为特殊的那段时间里,保持着“逆势而上”的成长韧性。

 

顺势而为

 

所谓“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新华三大学逆势增长的另一大关键原因,其实也和新华三集团过去几年在中国ICT市场强势领跑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让新华三大学能够“顺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极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爆发式的发展,这本身也表明了新华三集团如今积累的势能达到了一个新的爆发点,这让它有实力,也有信心在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

在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看来,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就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熵减”,而企业大学的使命,也不仅仅是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人才,还要助力企业布局和践行“耗散结构”。

 

简单理解企业的“耗散结构”,其实就是企业要建立一个跟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学习型组织,也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跟外界进行交流,及时地分享企业的核心成果,与外界进行信息共享,投入新的研发,进入产品的优化过程中,由此才能让企业持续地保持比较有优势的竞争力,而对于新华三大学而言,助力新华三大学推动“耗散结构”的方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工作展开:

 

一是,新华三大学坚持做一家“外向型企业大学”,通过产教融合和生态融合,助力新华三集团的保持企业开放融合的格局,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其中,在产教融合方面,新华三大学荣获国家教育部认定的“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称号,这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H3C的技术认证也成为了进入全球34个主流技术认证体系的唯一中国品牌等;在生态融合方面,新华三每年和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展开各种研讨会,研修班和多种多样的工作坊,覆盖人次近10000+,促进了整个教育培养生态圈的进一步开放。

 

二是,新华三大学通过智库建设来实现广泛的能量和信息交换。目前,新华三大学已形成智库输出机制,例如出版了专著《数字化转型之路》,翻译出版了《数字化时代企业AI的优势》等,同时还针对学习、培训、技术、行业、产业等领域也衍生开发了许多相应的课程。

 

三是,新华三大学积极建设企业管理方法论,通过方法论的普及,来推进企业内部不断地变革,创新和持续改进。比如,新华三集团成功整合的过程,就被写入了商学院的案例,而其中对方法论的总结,就是新华三大学具体负责和承担的部分,通过类似方法论的总结和建立,后续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形成通用的管理和工作语言,就会帮助企业形成巨大的“熵减”力量。

 

最后,新华三大学在企业内部积极践行“立体式学习”的理念。新华三大学是新华三集团的企业大学,它从企业中来,必须为企业服务。因此,新华三的人才技能发展路线,也是立体的,而不是线性的,而作为新华三大学而言,日常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是非线性的,这种“非线性”主要体现在跨部门同主题的培训上,跨岗位工作坊等多种多样的交付方式上……

 

不难看出,新华三集团的快速增长,让新华三大学得以站在更高的格局,更大的市场实现自我的突破和绽放,同时新华三大学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和生态融合,注重培训模式开拓创新,打造多元整合的人才解决方案,重视校企合作实战实效等等,也让新华三集团推动的“耗散结构”得以真正落地,由此不仅在行业内树立起了全新的标杆,更为我国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势而变

 

在这方面,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最有“发言权”,作为完整经历过十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的他而言,今年的比赛参赛人数再次突破历年中的最高水平,既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意料之中。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

 

刘小兵认为,“意料之外”是今年疫情造成了很多的困难,但仍然有如此之多的大学生报名参赛,这说明了新华三大学的品牌越来越受到莘莘学子们的喜爱;而“意料之中”,则是源自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技术、职业能力的培训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此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赛促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都进一步推动企业大学的教育和培训必须走向专业化、深入化,通过“应势而变”,才能更好的推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具体来看:

 

首先,在校企合作方面,新华三大学依托新华三集团在ICT领域的强势地位和行业资源,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创新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在产教供需双向实现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了ICT产业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这让新华三企业大学为企业培养更多数字化创新人才,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奠定了基础。

 

目前,新华三大学针对研究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培养上,都建立起了相适应的模式。比如,在面向研究性人才培养方面,新华三与清华大学等合作,面向未来技术的研究合作,构建产业技术的前瞻能力;在面向开发性人才培养方面,新华三与偏应用型的院校合作,在技术项目创新上引入高校力量的参与;此外,在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新华三也与众多高职院校合作,倡导“授课、学习与动手”一体化的培训理念,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实习机会。

 

其次,在产教融合方面,新华三大学此前继承了惠普大学商学院、IT管理学院的经验,能够为整个行业数字转型提供从规划到管理层的上层支撑;在具体的业务层,新华三大学也拥有专门的数字学院,如智能技术学院、安全技术学院、ICT技术学院等;而在此基础上,依托紫光集团芯云产业优势,新华三大学今年还建设了“芯云产业学院”,进一步实现了产业与院校的“深度融合”。

 

而“芯云产业学院”所聚焦的正是产教融合3.0阶段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共建”成为关键词:一方面是资源共建,新华三与学校双方都投入新技术、资源、设备等,共同提升学校的硬件装备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是科研共建,与学校一起做科研,通过申请教育部的产教融合基地、教师培训基地等,在人才培养上深入布局;新华三也助力学校的应用开发,包括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此外,还形成了人才联盟,通过举办人才双选会、就业直通车,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而下一步,新华三将继续向产教融合4.0升级,逐步打造“生产型的产业学院”,从以学习、培养为主,转向与产业相联系,使培训最终服务于实际生产,目前试点项目已经开始。“新华三集团对我们整个产业学院的定位,就是要更好地赋能人才培养,回馈国家建设。为此,无论是技术力量、产业实践、人才就业方面都给我们很大的支持,也奠定了一个输血机制,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开放手脚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刘小兵说。

 

最后,在以赛促学方面,新华三大学也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习、以赛促教学、以赛促就业”的发展思路,通过持续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在“以赛促学”创新之路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了解,今年的“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就与500多所院校展开合作,在全国设立220余个赛场,共集结了近2.4万名选手参加,历时6个月,比赛内容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历时之长都堪称历届之最。除此之外,新华三还支持了很多次国家教育部举办的相关赛事,同时还举办了面向民航、铁路、运营商等行业专项赛事,为数字化人才的多渠道锻炼和培养打通了新的一片天地。

 

正如刘小兵最后所言:“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大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质变,过去我们聚焦在自己的生态教育培训体系之中,现在又延展到整个社会的教育培训。不仅如此,从标准的建设到智库的建设,再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企业大学也都在全面地涉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必将是数字化教育和培训的黄金时期。”

 

总的来看,逆势而上,是疫情期间新华三大学快速应对挑战,并成为“高韧性”教育培训企业的最佳印证;而顺势而为,则是新华三大学依托新华三集团的势能,得以站在更高的格局,更大的市场实现自我的突破和绽放;而应势而变,则是新华三大学通过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不断融合与协同,极大的推动了国内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可以说,通过深入了解这三大“片段”中的点滴故事,我们也就读懂了新华三大学连续霸榜“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奖”的真正秘诀。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自媒体人申斯基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