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源码分析之伙伴系统(三)

      

目录

伙伴关系基础

避免碎片

1,依据可移动性组织页

2、虚拟可移动内存域

内核中不连续页的分配

用vmalloc分配内存

释放内存


伙伴关系基础

        free_area[]数组中各个元素的索引也解释为阶,用于指定对应链表中的连续内存区包含多少页帧。第0个链表包含的内存区为单页(2的0次方),第一个链表管理的内存区为两页(2的1次方),第三个管理的内存区为4页,依次类推。

  • order阶通常设置为11,这就意味着一次可请求的最大页数是2的11方=2048
  • free_area空闲页的列表;
  • 伙伴不必是彼此连接的;

        查看有关伙伴系统当前状态信息,各个内存区域中每个分配阶中空闲项的数目,从左到右,阶依次升高

#  cat /proc/buddyinfo
Node 0, zone      DMA      0      0      0      1      2      1      1      0      1      1      3 
Node 0, zone    DMA32   5202   1301    575    315    221    105     48     22      8      4    656 
Node 0, zone   Normal   6912   5437    143   5020   2337    954    400     91     24     10      1 


避免碎片

1,依据可移动性组织页

无论空闲页在物理内存中是如何分布,应用程序看到内存似乎总是连续的。对于内核来说,碎片是一个问题。

反碎片的工作原理

  1. 不可移动页:在内存中有固定位置,不能移动到其他地方。核心内核分配的大多数内存属于该类别
  2. 可回收页:不能直接移动,但可以删除,其内容可以从某些源重新生成。例如,映射文件的数据类别属于该类别。kswapd守护进程会根据可回收页访问的频繁程度,周期性释放此类内存。另外,内存短缺时也可以发起页面回收。
  3. 可移动页:可以随意地移动。属于用户空间应用程序的页属于该类别,他们是通过页表映射的。
        由于页无法移动,导致在原本几乎全空的内存区中无法进行连续分配。根据页的可移动性,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列表中,即可防止这种情形。 例如,不可移动的页不能位于可移动内存区的中间,否则就无法从该内存区分配较大的连续内存块。
          在各个迁移链表之间,当前的页面分配状态可以从/proc/pagetypeinfo获得 
root@ubuntu:~# cat /proc/pagetypeinfo
Page block order: 9
Pages per block:  512

Free pages count per migrate type at order       0      1      2      3      4      5      6      7      8      9     10 
Node    0, zone      DMA, type    Unmovable      0      0      0      1      2      1      1      0      1      0      0 
Node    0, zone      DMA, type      Movable      0      0      0      0      0      0      0      0      0      1      3 
Node    0, zone      DMA, type  Reclaimable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DMA, type   HighAtomic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DMA, type          CMA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DMA, type      Isola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DMA32, type    Unmovable      5      3      4      5      6      1      0      0      1      1      0 
Node    0, zone    DMA32, type      Movable   5075   1219    534    262    192    100     47     21      6      2    656 
Node    0, zone    DMA32, type  Reclaimable    122     79     37     48     23      4      1      1      1      1      0 
Node    0, zone    DMA32, type   HighAtomic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DMA32, type          CMA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DMA32, type      Isola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Normal, type    Unmovable      0     10      0   1465   1433    744    391     85     19     10      1 
Node    0, zone   Normal, type      Movable   6269   5299    115   3415    862    200      4      2      2      0      0 
Node    0, zone   Normal, type  Reclaimable    335    137     30    126     42     10      5      4      3      0      0 
Node    0, zone   Normal, type   HighAtomic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Normal, type          CMA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de    0, zone   Normal, type      Isola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Number of blocks type     Unmovable      Movable  Reclaimable   HighAtomic          CMA      Isolate 
Node 0, zone      DMA            1            7            0            0            0            0 
Node 0, zone    DMA32           12         1500           16            0            0            0 
Node 0, zone   Normal          505         1859          196            0            0            0 

2、虚拟可移动内存域

        根据可移动性组织页是防止物理内存碎片的一种可能方法,内核还提供了一种阻止该问题的手段:虚拟内存域ZONE_MOVABLE。
        基本思想:可用的物理内存划分为两个内存域,一个用于可移动分配,一个用于不可移动分配。这会自动防止不可移动页向可移动内存域引入碎片。

内核中不连续页的分配

         物理上连续的映射对内核是最好的,但并不总能成功地使用。在分配一大块内存时,可能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到连续的内存块。在用户空间中这不是问题,因为普通进程设计为使用处理器的分页机制,当然这会降低速度并占用TLB。
IA-32 系统中,紧随直接映射的前 892 MiB 物理内存,在插入的 8 MiB安全隙之后,是一个用于管理不连续内存的区域。这一段具有线性地址空间的所有性质

 每个vmalloc分配的子区域都是自包含的,与其他vmalloc子区域通过一个内存页分隔

vmalloc分配内存

        vmalloc是一个接口函数,内核代码使用它来分配在虚拟内存中连续但在物理内存中不一定连续的内存。 特别是在设备和声音驱动程序中
        
void *vmalloc(unsigned long size);

数据结构

        内核在管理虚拟内存中的vmalloc 区域时,内核必须跟踪哪些子区域被使用、哪些是空闲的。为此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将所有使用的部分保存在一个链表中。
struct vm_struct {
	struct vm_struct	*next;
	void			*addr;
	unsigned long		size;
	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page		**pages;
	unsigned int		nr_pages;
	phys_addr_t		phys_addr;
	const void		*caller;
};
  • addr:定义了分配的子区域在虚拟地址空间中的起始位置,size表示该子区域的长度。
  • flags:存储了与该内存区关联的标志集合。它只用于指定内存区类型,可选值有以下3个VM_ALLOC指定由vmalloc产生的子区域;VM_MAP用于表示将现存的pages集合映射到连续的虚拟地址空间中; VM_IOREMAP:表示将几乎随机的物理内存区域映射到vmalloc区域中,这是一个特定于系统结构的操作。
  • page是一个指针,指向page指针的数组,每个数组成员都表述一个映射到虚拟地址空间中物理内存页的page实例
  • phys_addr仅当用ioremap映射了由物理地址描述的物理内存区域时才需要。
  • next使得内核可以将vmalloc区域中的所有子区域保持在一个单链表上。

将物理内存页映射到vmalloc区域

vmalloc分配内存区的调用关系

 核心源码

static void *__vmalloc_area_node(struct vm_struct *area, gfp_t gfp_mask,
				 pgprot_t prot, int node)
{
	struct page **pages;
	unsigned int nr_pages, array_size, i;
	const gfp_t nested_gfp = (gfp_mask & GFP_RECLAIM_MASK) | __GFP_ZERO;
	const gfp_t alloc_mask = gfp_mask | __GFP_NOWARN;
	const gfp_t highmem_mask = (gfp_mask & (GFP_DMA | GFP_DMA32)) ?
					0 :
					__GFP_HIGHMEM;

	nr_pages = get_vm_area_size(area) >> PAGE_SHIFT;
	array_size = (nr_pages * sizeof(struct page *));

	/* Please note that the recursion is strictly bounded. */
	if (array_size > PAGE_SIZE) {
		pages = __vmalloc_node(array_size, 1, nested_gfp|highmem_mask,
				PAGE_KERNEL, node, area->caller);
	} else {
		pages = kmalloc_node(array_size, nested_gfp, node);
	}

	if (!pages) {
		remove_vm_area(area->addr);
		kfree(area);
		return NULL;
	}

	area->pages = pages;
	area->nr_pages = nr_pages;

	for (i = 0; i < area->nr_pages; i++) {
		struct page *page;

		if (node == NUMA_NO_NODE)
			page = alloc_page(alloc_mask|highmem_mask);
		else
			page = alloc_pages_node(node, alloc_mask|highmem_mask, 0);

		if (unlikely(!page)) {
			/* Successfully allocated i pages, free them in __vunmap() */
			area->nr_pages = i;
			atomic_long_add(area->nr_pages, &nr_vmalloc_pages);
			goto fail;
		}
		area->pages[i] = page;
		if (gfpflags_allow_blocking(gfp_mask))
			cond_resched();
	}
	atomic_long_add(area->nr_pages, &nr_vmalloc_pages);

	if (map_vm_area(area, prot, pages))
		goto fail;
	return area->addr;

fail:
	warn_alloc(gfp_mask, NULL,
			  "vmalloc: allocation failure, allocated %ld of %ld bytes",
			  (area->nr_pages*PAGE_SIZE), area->size);
	__vfree(area->addr);
	return NULL;
}
  • 如果显式指定了分配页帧的结点,则内核调用alloc_pages_node。否则,使用alloc_page从当 前结点分配页帧。
  • 分配的页从相关结点的伙伴系统移除。在调用时,vmallocgfp_mask设置为GFP_KERNEL | __GFP_HIGHMEM,内核通过该参数指示内存管理子系统尽可能从ZONE_HIGHMEM内存域分配页帧。原因:低端内存域的页帧更为宝贵,因此不应该浪费到vmalloc的分配中,在此使用高 端内存域的页帧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 内核调用map_vm_area将分散的物理内存页连续映射到虚拟的vmalloc区域。该函数遍历分配的物理内存页,在各级页目录/页表中分配所需的目录项/表项。

释放内存

        vfree用于释放 vmalloc vmalloc_32 分配的区域,
        vunmap用于释放由vmap或 ioremap 创建的映射。
        这两个函数都会归结到__vunmap
void __vunmap(void *addr, int deallocate_pages)
  • addr表示要释放的区域的起始地址
  • deallocate_pages指定了是否将与该区域相关的物理内存页返回给伙伴系统。

  • __vunmap的第一个任务是在__remove_vm_area(由remove_vm_area在完成锁定之后调用)中扫描该链表,以找到相关项。
  • unmap_vm_area使用找到的vm_area实例,从页表删除不再需要的项。
  • 如果__vunmap的参数deallocate_pages设置为1(在vfree中),内核会遍历area->pages的所有元素,即指向所涉及的物理内存页的page实例的指针。然后对每一项调用__free_page,将页释放到伙伴系统。
  • 释放用于管理该内存区的内核数据结构

参考

《深入Linux内核架构》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共计8个压缩包 本压缩包是:part01.ra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6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15187118/9787115187116 ·条形码:978711518711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附带品描述:附光盘一张 ·市场价格:49元 内容简介 Linux内核Linux操作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用于实现对硬件部件的编程控制和接口操作。《Linux2.6内核标准教程》深入、系统地讲解了 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对Linux内核的核心组件逐一进行深入讲解。 全书共8章,首先讲解Linux系统的引导过程;然后对Linux内核的3大核心模块——内存管理、进程管理、中断和异常处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时间度量、系统调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讲解了Linux内核中常见的同步机制,使读者掌握每处理器变量和RCU这两种新的 同步机制。 《Linux2.6内核标准教程》适合Linux内核爱好者、Linux驱动开发人员、Linux系统工程师参考使用,也可以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学 习操作系统的参考书。 引用: 目录 第1章 Linux内核学习基础 1 1.1 为什么研究Linux内核 2 1.1.1 Linux的历史来源 2 1.1.2 Linux的发展现状 3 1.1.3 Linux的前景展望 3 1.2 选择什么版本进行研究 3 1.3 内核基本结构 4 1.3.1 内核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 4 1.3.2 Linux 2.6内核源代码目录树简介 5 1.3.3 Linux 2.6内核的新特性 8 1.4 如何阅读本书 9 1.4.1 内核探索工具 10 1.4.2 推荐阅读方法 12 第2章 引导过程分析 14 2.1 内核镜像的构建过程 15 2.1.1 编译内核的步骤及分析 15 2.1.2 内核镜像构建过程分析 16 2.2 系统引导过程分析 18 2.2.1 傀儡引导扇区 18 2.2.2 探测系统资源 21 2.2.3 解压内核镜像 35 2.2.4 进入保护模式 40 2.2.5 系统最终初始化 47 2.3 系统引导过程总结 47 第3章 内存管理 50 3.1 基础知识 51 3.1.1 存储器地址 51 3.1.2 分段机制 52 3.1.3 分页机制 59 3.2 内核页表的初始化过程 65 3.2.1 启用分页机制 65 3.2.2 构建内核页表 68 3.3 物理内存的描述方法 76 3.3.1 内存节点 77 3.3.2 内存区域 81 3.3.3 物理页框 85 3.4 物理内存的初始化过程 86 3.4.1 探测系统物理内存 87 3.4.2 初始化内存分配器 89 3.5 物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101 3.5.1 伙伴分配算法 101 3.5.2 对象缓冲技术 103 3.6 内核地址空间 105 3.6.1 常规映射地址空间 105 3.6.2 固定映射地址空间 107 3.6.3 长久内核映射空间 109 3.6.4 临时内核映射空间 116 3.6.5 非连续映射地址空间 119 第4章 进程管理 128 4.1 进程与线程的概念 129 4.1.1 程序与进程 129 4.1.2 进程与线程 129 4.2 进程描述符 131 4.2.1 进程标识符 132 4.2.2 进程的状态 132 4.2.3 进程上下文 134 4.2.4 当前进程 139 4.3 进程的组织形式 143 4.3.1 进程标识符构成的哈希表 143 4.3.2 所有进程构成的双向链表 148 4.3.3 执行态进程组成的运行队列 149 4.3.4 阻塞态进程组成的等待队列 152 4.4 进程的创建过程 155 4.4.1 进程创建的接口函数 156 4.4.2 进程创建的处理过程 162 4.5 进程调度算法 177 4.5.1 进程的分类 178 4.5.2 进程优先级 178 4.5.3 时间片分配 181 4.5.4 进程调度时机 182 4.6 进程切换过程分析 183 4.6.1 选取合适进程 183 4.6.2 完成上下文切换 184 4.7 空闲进程的初始化 187 4.7.1 空闲进程的内核态栈 187 4.7.2 空闲进程的内存描述符 188 4.7.3 空闲进程的硬件上下文 190 4.7.4 空闲进程的任务状态段 190 第5章 中断和异常 192 5.1 基础知识 193 5.1.1 中断和异常的定义 193 5.1.2 中断和异常的分类 193 5.1.3 中断和异常的对比 194 5.2 处理机制 195 5.2.1 IA32架构下的处理机制 195 5.2.2 Linu
深入分析Linux内核源码 前言 第一章 走进linux 1.1 GNU与Linux的成长 1.2 Linux的开发模式和运作机制 1.3走进Linux内核 1.3.1 Linux内核的特征 1.3.2 Linux内核版本的变化 1.4 分析Linux内核的意义 1.4.1 开发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 1.4.2 开发高水平软件 1.4.3 有助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和科研 1.5 Linux内核结构 1.5.1 Linux内核在整个操系统中的位置 1.5.2 Linux内核的作用 1.5.3 Linux内核的抽象结构 1.6 Linux内核源代码 1.6.1 多版本的内核源代码 1.6.2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 1.6.3 从何处开始阅读源代码 1.7 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工具 1.7.1 Linux超文本交叉代码检索工具 1.7.2 Windows平台下的源代码阅读工具Source Insight 第二章 Linux运行的硬件基础 2.1 i386的寄存器 2.1.1通用寄存器 2.1.2段寄存器 2.1.3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2.1.4 系统地址寄存器 2.1.5 调试寄存器和测试寄存器 2.2 内存地址 2.3 段机制和描述符 2.3.1 段机制 2.3.2 描述符的概念 2.3.3系统段描述符 2.3.4 描述符表 2.3.5 选择符与描述符表寄存器 2.3.6 描述符投影寄存器 2.3.7 Linux中的段 2.4 分页机制 2.4.1 分页机构 2.4.2页面高速缓存 2.5 Linux中的分页机制 2.5.1 与页相关的数据结构及宏的定义 2.5.2 对页目录及页表的处理 2.6 Linux中的汇编语言 2.6.1 AT&T与Intel汇编语言的比较 2.6.2 AT&T汇编语言的相关知识 2.6.3 Gcc嵌入式汇编 2.6.4 Intel386汇编指令摘要 第章中断机制 3.1 中断基本知识 3.1.1 中断向量 3.1.2 外设可屏蔽中断 3.1.3异常及非屏蔽中断 3.1.4中断描述符表 3.1.5 相关汇编指令 3.2中断描述符表的初始化 3.2. 1 外部中断向量的设置 3.2.2中断描述符表IDT的预初始化 3.2.3 中断向量表的最终初始化 3.3异常处理 3.3.1 在内核栈中保存寄存器的值 3.3.2 中断请求队列的初始化 3.3.3中断请求队列的数据结构 3.4 中断处理 3.4.1中断和异常处理的硬件处理 3.4.2 Linux对异常和中断的处理 3.4.3 与堆栈有关的常量、数据结构及宏 3.4.4 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 3.4.5 从中断返回 3.5中断的后半部分处理机制 3.5.1 为什么把中断分为两部分来处理 3.5.2 实现机制 3.5.3数据结构的定义 3.5.4 软中断、bh及tasklet的初始化 3.5.5后半部分的执行 3.5.6 把bh移植到tasklet 第四章 进程描述 4.1 进程和程序(Process and Program) 4.2 Linux中的进程概述 4.3 task_struct结构描述 4.4 task_struct结构在内存中的存放 4.4.1 进程内核栈 4.4.2 当前进程(current宏) 4.5 进程组织的方式 4.5.1哈希表 4.5.2双向循环链表 4.5.3 运行队列 4.5.4 等待队列 4.6 内核线程 4.7 进程的权能 4.8 内核同步 4.8.1信号量 4.8.2原子操作 4.8.3 自旋锁、读写自旋锁和大读者自旋锁 4.9 本章小节 第五章进程调度 5.1 Linux时间系统 5.1.1 时钟硬件 5.1.2 时钟运作机制 5.1.3 Linux时间基准 5.1.4 Linux的时间系统 5.2 时钟中断 5.2.1 时钟中断的产生 5.2.2.Linux实现时钟中断的全过程 5.3 Linux的调度程序-Schedule( ) 5.3.1 基本原理 5.3.2 Linux进程调度时机 5.3.3 进程调度的依据 5.3.4 进程可运行程度的衡量 5.3.5 进程调度的实现 5.4 进程切换 5.4.1 硬件支持 5.4.2 进程切换 第六章 Linux内存管理 6.1 Linux的内存管理概述 6.1.1 Linux虚拟内存的实现结构 6.1.2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6.1.3 虚拟内存实现机制间的关系 6.2 Linux内存管理的初始化 6.2.1 启用分页机制 6.2.2 物理内存的探测 6.2.3 物理内存的描述 6.2.4 页面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 6.2.5页表的建立 6.2.6内存管理区 6.3 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6.3.1 伙伴算法 6.3.2 物理页面的分配和释放 6.3.3 Slab分配机制 6.4 地址映射机制 6.4.1 描述虚拟空间的数据结构 6.4.2 进程的虚拟空间 6.4.3 内存映射 6.5 请页机制 6.5.1 页故障的产生 6.5.2 页错误的定位 6.5.3 进程地址空间中的缺页异常处理 6.5.4 请求调页 6.5.5 写时复制 6.6 交换机制 6.6.1 交换的基本原理 6.6.2 页面交换守护进程kswapd 6.6.3 交换空间的数据结构 6.6.4 交换空间的应用 6.7 缓存和刷新机制 6.7.1 Linux使用的缓存 6.7.2 缓冲区高速缓存 6.7.3 翻译后援存储器(TLB) 6.7.4 刷新机制 6.8 进程的创建和执行 6.8.1 进程的创建 6.8.2 程序执行 6.8.3 执行函数 第七章 进程间通信 7.1 管道 7.1.1 Linux管道的实现机制 7.1.2 管道的应用 7.1.3 命名管道(FIFO) 7.2 信号(signal) 7.2.1 信号种类 7.2.2 信号掩码 7.2.3 系统调用 7.2.4 典型系统调用的实现 7.2.5 进程与信号的关系 7.2.6 信号举例 7.3 System V 的IPC机制 7.3.1 信号量 7.3.2 消息队列 7.3.3 共享内存 第八章 虚拟文件系统 8.1 概述 8.2 VFS中的数据结构 8.2.1 超级块 8.2.2 VFS的索引节点 8.2.3 目录项对象 8.2.4 与进程相关的文件结构 8.2.5 主要数据结构间的关系 8.2.6 有关操作的数据结构 8.3 高速缓存 8.3.1 块高速缓存 8.3.2 索引节点高速缓存 8.3.3 目录高速缓存 8.4 文件系统的注册、安装与拆卸 8.4.1 文件系统的注册 8.4.2 文件系统的安装 8.4.3 文件系统的卸载 8.5 限额机制 8.6 具体文件系统举例 8.6.1 管道文件系统pipefs 8.6.2 磁盘文件系统BFS 8.7 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 8.7.1 open 系统调用 8.7.2 read 系统调用 8.7.3 fcntl 系统调用 8 .8 Linux2.4文件系统的移植问题 第九章 Ext2文件系统 9.1 基本概念 9.2 Ext2的磁盘布局和数据结构 9.2.1 Ext2的磁盘布局 9.2.2 Ext2的超级块 9.2.3 Ext2的索引节点 9.2.4 组描述符 9.2.5 位图 9.2.6 索引节点表及实例分析 9.2.7 Ext2的目录项及文件的定位 9.3 文件的访问权限和安全 9.4 链接文件 9.5 分配策略 9.5.1 数据块寻址 9.5.2 文件的洞 9.5.3 分配一个数据块 第十章 模块机制 10.1 概述 10.1.1 什么是模块 10.1.2 为什么要使用模块? 10.2 实现机制 10.2.1 数据结构 10.2.2 实现机制的分析 10.3 模块的装入和卸载 10.3.1 实现机制 10.3.2 如何插入和卸载模块 10.4 内核版本 10.4.1 内核版本与模块版本的兼容性 10.4.2 从版本2.0到2.2内核API的变化 10.4.3 把内核2.2移植到内核2.4 10.5 编写内核模块 10.5.1 简单内核模块的编写 10.5.2 内核模块的Makefiles文件 10.5.3 内核模块的多个文件 第十一章 设备驱动程序 11.1 概述 11.1.1 I/O软件 11.1.2 设备驱动程序 11.2 设备驱动基础 11.2.1 I/O端口 11.2.2 I/O接口及设备控制器 11.2.3 设备文件 11.2.4 VFS对设备文件的处理 11.2.5 中断处理 11.2.6 驱动DMA工作 11.2.7 I/O 空间的映射 11.2.8 设备驱动程序框架 11.3 块设备驱动程序 11.3.1 块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11.3.2 块设备基于缓冲区的数据交换 11.3.3 块设备驱动程序的几个函数 11.3.4 RAM 盘驱动程序的实现 11.3.5 硬盘驱动程序的实现 11.4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11.4.1 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11.4.2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11.4.3 一个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实例 11.4.4 驱动程序的编译与装载 第十二章 网络 12.1 概述 12.2 网络协议 12.2.1 网络参考模型 12.2.2 TCP/IP 协议工作原理及数据流 12.2.3 Internet 协议 12.2.4 TCP协议 12.3 套接字(socket) 12.3.1 套接字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2 套接字接口的种类 12.3.3 套接字的工作原理 12.3.4 socket 的通信过程 12.3.5 socket为用户提供的系统调用 12.4 套接字缓冲区(sk_buff) 12.4.1 套接字缓冲区的特点 12.4.2 套接字缓冲区操作基本原理 12.4.3 sk_buff数据结构的核心内容 12.4.4 套接字缓冲区提供的函数 12.4.5 套接字缓冲区的上层支持例程 12.5 网络设备接口 12.5.1 基本结构 12.5.2 命名规则 12.5.3 设备注册 12.5.4 网络设备数据结构 12.5.5 支持函数 第十章 启动系统 13.1 初始化流程 13.1.1 系统加电或复位 13.1.2 BIOS启动 13.1.3 Boot Loader 13.1.4 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13.2 初始化的任务 13.2.1 处理器对初始化的影响 13.2.2 其他硬件设备对处理器的影响 13.3 Linux 的Boot Loarder 13.3.1 软盘的结构 13.3.2 硬盘的结构 13.3.3 Boot Loader 13.3.4 LILO 13.3.5 LILO的运行分析 13.4 进入操作系统 13.4.1 Setup.S 13.4.2 Head.S 13.5 main.c中的初始化 13.6 建立init进程 13.6.1 init进程的建立 13.6.2 启动所需的Shell脚本文件 附录: 1 Linux 2.4内核API 2.1 驱动程序的基本函数 2.2 双向循环链表的操作 2.3 基本C库函数 2.4 Linux内存管理中Slab缓冲区 2.5 Linux中的VFS 2.6 Linux的连网 2.7 网络设备支持 2.8 模块支持 2.9 硬件接口 2.10 块设备 2.11 USB 设备 2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