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各种先进及复杂的电力设备及设施在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电力设备及设施在使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有时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根据《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因电力设备及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电气火灾占全国火灾总数的近30%,火灾给人们的生活、生产、生命和财产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而漏电引起的火灾又是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漏电火灾的起因及监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漏电火灾及其成因
1.1漏电火灾
漏电火灾是指当漏电发生时,供电线路漏泄的电流在流入大地途中,遇电阻较大的部位时会产生局部高温,致使附近的可燃物着火,从而引起火灾。此外,在漏电故障点产生的漏电火花或电弧,也同样可以引燃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1.2漏电火灾的成因
⑴由漏电电流引起的火灾。因供电线路通常会有接触不实的情况,似接而非接而形成漏电故障点,并导致接触电阻较大,使过负荷保护装置难以动作,而且会在漏电故障点处产生电弧。据实测,即使只有0.5A的电流产生的电弧温度也可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漏电故障点附近可燃物造成火灾。
⑵由零线或地线在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引起的火灾。这会导致电阻过大,然而被供电设备依然会正常工作不受影响,故漏电故障点不易被发现。一旦漏电发生,由于故障点接头松动或被腐蚀等原因导致出现高阻,连接端子处会引起高温或电弧,从而引燃漏电故障点附近可燃物造成火灾。
(3)由漏电电压引起的火灾。在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导致阻力小的另一回路通地,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并向邻近低电位的供暧管、燃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从而成为起火源,即使仅有20V的维持电压都可使电弧连续发生,从而引燃附近可燃物造成火灾。
⑷由零线或地线的线径选择过小引起的火灾。因零线或地线的线径选择过小,当通过较大的漏电电流时,会引起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甚至引起导线的绝缘体发生燃烧,从而引燃导线附近可燃物火灾。
2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原理与应用
2.1系统特点
在高层建筑中,保障防火安全的消防电子系统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且相互独立,其关系和区别见表1。可见,在高层建筑中采用的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其特点在于漏电监控方面属于早期预报警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的是,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前报警,从而避免损失,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能在确认火灾发生后减少损失。
2.2设计依据
近年来我国为加强电气火灾防范的监控力度,相继制订或修改了相关第13.12篇规定了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2.3系统构成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电气火灾监控装置、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以及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3个*基本的设备组成。其中火灾监控探测器又由监控探测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分对插式、闭合式两种)组成,而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由监控探测器和测温传感器组成。
2.4监控原理
漏电监控报警主要是利用装在被监控配电线路上的剩余电流互感器检测线路上的漏电流来实现。剩余电流互感器本质上是一个高灵敏的电流互感器,它能检测出配电线路上小到几毫安或十几毫安的微小漏电流,而漏电流检测则是依据剩余电流原理来确定的。当配电线路中3条相线和1条零线共同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的铁芯线圈时,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电流矢量和为零,则互感器的线圈不会感应出任何电流;但当任何一条相线或者零线有一部分电流在互感器之后分流到大地(即漏电),此时在互感器处它们的电流矢量和就不为零了,而互感器的线圈也就感应出相应的漏电电流,故称为剩余电流。把检测到的剩余电流处理后与监控装置设定值进行比较,一旦达到和超过设定值,与剩余电流互感器连接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即发出漏电报警,并同时输出脱扣跳闸信号切断相应故障线路电源。漏电检测如图1。
2.5实施方案
通过在被监控电力配电线路主开关下方安装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并通过信号总线实现与电气火灾监控主机间的信息通讯来实现对电气火灾的监控,如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