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统SPI 标准接口 应用开发

LINUX 系统SPI 标准接口 应用开发

Linux系统中,和I2C一样,SPI也有系统自带的设备驱动程序,位于源码目录下drivers/spi/spidev.c,以下为驱动的移植和对应应用程序编写方法

驱动代码移植
要将此设备驱动加入到内核中,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将此驱动编译进内核
步骤:make menuconfig

        Device Drivers -> 

        <*>SPI support ->

         <*>User mode SPI device driver support

第二:在平台文件arch/arm/mach-mx6/board-mx6q_sabresd.c 中添加对spidev的设备注册
步骤:

1、准备spi_board_info变量(全局变量)

static struct spi_board_info spidev_ecspi2_board_info[] __initdata = {
{
/* The modalias must be the same as spi device driver name */
.modalias = “spidev”,
.max_speed_hz = 20000000,
.bus_num = 1,
.chip_select = 0,

},
};

2、注册spi_board_info变量到内核中,要在平台硬件初始化的函数中执行本段代码

spi_register_board_info(spidev_ecspi2_board_info,
ARRAY_SIZE(spidev_ecspi2_board_info));

应用程序编写
在对驱动代码进行修改之后,需要根据驱动的架构来完成应用程序的编写,在内核源代码Documentation/spi目录下有一个spidev_test.c文件,是内核作者提供给Linux开发人员的参考文档,笔者也是参考此文件来编写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无非是open、close、read、write、ioctl的使用。open,close没什么好说的,下面具体说下ioctl、read和write的使用。

spi应用程序编写步骤:
第一:open
第二:ioctl ,ioctl有九种cmd,分别对应不同的arg
a、设置或获取SPI工作模式
SPI_IOC_RD_MODE //读 模式
SPI_IOC_WR_MODE //写 模式
以上两种cmd对用arg是spi_device.mode
spi_device.mode有以下几种类型
#define SPI_MODE_0 (0|0)//SCLK空闲时为低电平,第一个时间延采样
#define SPI_MODE_1 (0|SPI_CPHA)//SCLK空闲时为高电平,第一个时间延采样
#define SPI_MODE_2 (SPI_CPOL|0)//SCLK空闲时为低电平,第二个时间延采样
#define SPI_MODE_3 (SPI_CPOL|SPI_CPHA)//SCLK空闲时为高电平,第二个时间延采样
#define SPI_CS_HIGH 0x04//片选为高
#define SPI_LSB_FIRST 0x08//低位数据先传输
#define SPI_3WIRE 0x10//三线式,输入输出数据线为一条线
#define SPI_LOOP 0x20//回环模式
#define SPI_NO_CS 0x40//没有片选信号
#define SPI_READY 0x80//
用法:
mode = mode | SPI_MODE_0 | SPI_CS_HIGH | SPI_LSB_FIRST | SPI_LOOP
ioctl(fd, SPI_IOC_WR_MODE, &mode);
注意:前面四种是对SCK时钟信号空闲时的电平,和采样时刻的选择,四个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后面的五种可以用或的形式选择任意几个,使用方法如上

b、设置或获取SPI读写是从高位还是低位开始
SPI_IOC_RD_LSB_FIRST //读 LSB
SPI_IOC_WR_LSB_FIRST //写 LSB
以上两种cmd对用arg是spi_device.mode
用法:同上,但是mode类型只有SPI_LSB_FIRST一种

c、设置或获取SPI读写数据位数
SPI_IOC_RD_BITS_PER_WORD //读 每字多少位
SPI_IOC_WR_BITS_PER_WORD //写 每字多少位
以上两种cmd对用arg是spi_device.bits_per_word
用法:
bits = 8;
ioctl(fd, SPI_IOC_WR_BITS_PER_WORD, &bits);

d、设置或获取SPI读写的最大频率
SPI_IOC_RD_MAX_SPEED_HZ //读 最大速率
SPI_IOC_WR_MAX_SPEED_HZ //写 最大速率
以上两种cmd对用arg是spi_device.max_speed_hz
用法:
speed = 50*1000;
ioctl(fd, SPI_IOC_WR_MAX_SPEED_HZ, &speed);

e、传输数据
SPI_IOC_MESSAGE(n) //传输n个数据包
以上一种cmd对用arg是spi_ioc_transfer
用法:全双工传输数据
struct spi_ioc_transfer tr = {
.tx_buf = (unsigned long)tx,
.rx_buf = (unsigned long)rx,
.len = ARRAY_SIZE(tx),
.delay_usecs = delay,
.speed_hz = speed,
.bits_per_word = bits,
};
ret = ioctl(fd, SPI_IOC_MESSAGE(1), &tr);

第三:read或write
用法:和大多数的设备read函数一样的用法,但是每次读或者写的大小不能大于4096Byte。
char* buf[n];
read(fd,buf,sizeof(buf));或者write(fd,buf,sizeof(buf));

第四:close
应用代码:

#include <stdin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getop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linux/types.h>
#include <linux/spi/spidev.h>

#define ARRAY_SIZE(a) (sizeof(a) / sizeof((a)[0]))

static void pabort(const char *s)
{
perror(s);
abort();
}

static const char *device = “/dev/spidev1.0”;
static uint8_t mode;
static uint8_t bits = 8;
static uint32_t speed = 50000;
static uint16_t delay;
unsigned char buf_me[1] = {0x55};

static void transfer(int fd)
{
int ret;
uint8_t tx[] = {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40, 0x00, 0x00, 0x00, 0x00, 0x95,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DE, 0xAD, 0xBE, 0xEF, 0xBA, 0xAD,
0xF0, 0x0D,
};
uint8_t rx[ARRAY_SIZE(tx)] = {0, };
struct spi_ioc_transfer tr = {
.tx_buf = (unsigned long)tx,
.rx_buf = (unsigned long)rx,
.len = ARRAY_SIZE(tx),
.delay_usecs = delay,
.speed_hz = speed,
.bits_per_word = bits,
};

ret = ioctl(fd, SPI_IOC_MESSAGE(1), &tr);
if (ret < 1)
	pabort("can't send spi message");

for (ret = 0; ret < ARRAY_SIZE(tx); ret++) {
	if (!(ret % 6))
		puts("");
	printf("%.2X ", rx[ret]);
}
puts("");

}

static void print_usage(const char *prog)
{
printf(“Usage: %s [-DsbdlHOLC3]\n”, prog);
puts(" -D --device device to use (default /dev/spidev1.1)\n"
" -s --speed max speed (Hz)\n"
" -d --delay delay (usec)\n"
" -b --bpw bits per word \n"
" -l --loop loopback\n"
" -H --cpha clock phase\n"
" -O --cpol clock polarity\n"
" -L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n"
" -C --cs-high chip select active high\n"
" -3 --3wire SI/SO signals shared\n");
exit(1);
}

static void parse_opts(int argc, char *argv[])
{
while (1) {
static const struct option lopts[] = {
{ “device”, 1, 0, ‘D’ },
{ “speed”, 1, 0, ‘s’ },
{ “delay”, 1, 0, ‘d’ },
{ “bpw”, 1, 0, ‘b’ },
{ “loop”, 0, 0, ‘l’ },
{ “cpha”, 0, 0, ‘H’ },
{ “cpol”, 0, 0, ‘O’ },
{ “lsb”, 0, 0, ‘L’ },
{ “cs-high”, 0, 0, ‘C’ },
{ “3wire”, 0, 0, ‘3’ },
{ “no-cs”, 0, 0, ‘N’ },
{ “ready”, 0, 0, ‘R’ },
{ NULL, 0, 0, 0 },
};
int c;

	c = getopt_long(argc, argv, "D:s:d:b:lHOLC3NR", lopts, NULL);

	if (c == -1)
		break;

	switch (c) {
	case 'D':
		device = optarg;
		break;
	case 's':
		speed = atoi(optarg);
		break;
	case 'd':
		delay = atoi(optarg);
		break;
	case 'b':
		bits = atoi(optarg);
		break;
	case 'l':
		mode |= SPI_LOOP;
		break;
	case 'H':
		mode |= SPI_CPHA;
		break;
	case 'O':
		mode |= SPI_CPOL;
		break;
	case 'L':
		mode |= SPI_LSB_FIRST;
		break;
	case 'C':
		mode |= SPI_CS_HIGH;
		break;
	case '3':
		mode |= SPI_3WIRE;
		break;
	case 'N':
		mode |= SPI_NO_CS;
		break;
	case 'R':
		mode |= SPI_READY;
		break;
	default:
		print_usage(argv[0]);
		break;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ret = 0;
int fd;

parse_opts(argc, argv);

fd = open(device, O_RDWR);
if (fd < 0)
	pabort("can't open device");


    mode = mode | SPI_MODE_1 | SPI_LSB_FIRST | SPI_LOOP;

/*
 * spi mode
 */
ret = ioctl(fd, SPI_IOC_WR_MODE, &mode);
if (ret == -1)
	pabort("can't set spi mode");

ret = ioctl(fd, SPI_IOC_RD_MODE, &mode);
if (ret == -1)
	pabort("can't get spi mode");

/*
 * bits per word
 */
ret = ioctl(fd, SPI_IOC_WR_BITS_PER_WORD, &bits);
if (ret == -1)
	pabort("can't set bits per word");

ret = ioctl(fd, SPI_IOC_RD_BITS_PER_WORD, &bits);
if (ret == -1)
	pabort("can't get bits per word");

/*
 * max speed hz
 */
ret = ioctl(fd, SPI_IOC_WR_MAX_SPEED_HZ, &speed);
if (ret == -1)
	pabort("can't set max speed hz");

ret = ioctl(fd, SPI_IOC_RD_MAX_SPEED_HZ, &speed);
if (ret == -1)
	pabort("can't get max speed hz");

printf("spi mode: %d\n", mode);
printf("bits per word: %d\n", bits);
printf("max speed: %d Hz (%d KHz)\n", speed, speed/1000);

// transfer(fd);
while(1){
write(fd,buf_me,1);
}
close(fd);

return ret;

}

  • 3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  录 第1章 引言 1 1.1 演进 1 1.2 gnu copyleft 2 1.3 kernel.org 2 1.4 邮件列表和论坛 3 1.5 linux发行版 3 1.6 查看源代码 4 1.7 编译内核 7 1.8 可加载的模块 8 1.9 整装待发 9 第2章 内核 11 2.1 启动过程 11 2.1.1 bios-provided physical ram map 12 2.1.2 758mb lowmem available 14 2.1.3 kernel command line: ro root=/dev/hda1 14 2.1.4 calibrating delay...1197.46 .bogomips (lpj=2394935) 15 2.1.5 checking hlt instruction 16 2.1.6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2 17 2.1.7 freeing initrd memory: 387k freed 17 2.1.8 io scheduler anticipatory registered (default) 18 2.1.9 setting up standard pci resources 18 2.1.10 ext3-fs: mounted filesystem 19 2.1.11 init: version 2.85 booting 19 2.2 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 20 2.3 进程上下文和中断上下文 20 2.4 内核定时器 21 2.4.1 hz和jiffies 21 2.4.2 长延时 22 2.4.3 短延时 24 2.4.4 pentium时间戳计数器 24 2.4.5 实时钟 25 2.5 内核中的并发 26 2.5.1 自旋锁和互斥体 26 2.5.2 原子操作 30 2.5.3 读—写锁 31 2.5.4 调试 32 2.6 proc文件系统 32 2.7 内存分配 33 2.8 查看源代码 34 第3章 内核组件 37 3.1 内核线程 37 3.1.1 创建内核线程 37 3.1.2 进程状态和等待队列 41 3.1.3 用户模式辅助程序 42 3.2 辅助接口 43 3.2.1 链表 44 3.2.2 散列链表 49 3.2.3 工作队列 49 3.2.4 通知链 51 3.2.5 完成接口 54 3.2.6 kthread辅助接口 56 3.2.7 错误处理助手 57 3.3 查看源代码 58 第4章 基本概念 61 4.1 设备和驱动程序介绍 61 4.2 中断处理 63 4.2.1 中断上下文 63 4.2.2 分配irq号 64 4.2.3 设备实例:导航杆 65 4.2.4 softirq和tasklet 68 4.3 linux设备模型 71 4.3.1 udev 71 4.3.2 sysfs、kobject和设备类 73 4.3.3 热插拔和冷插拔 76 4.3.4 微码下载 76 4.3.5 模块自动加载 77 4.4 内存屏障 78 4.5 电源管理 79 4.6 查看源代码 79 第5章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81 5.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81 5.2 设备实例:系统cmos 82 5.2.1 驱动程序初始化 83 5.2.2 打开与释放 86 5.2.3 数据交换 88 5.2.4 查找 92 5.2.5 控制 94 5.3 检测数据可用性 95 5.3.1 轮询 95 5.3.2 fasync 98 5.4 和并行端口交互 99 5.5 rtc子系统 108 5.6 伪字符驱动程序 109 5.7 混杂驱动程序 110 5.8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注意事项 115 5.9 查看源代码 115 第6章 串行设备驱动程序 118 6.1 层次架构 119 6.2 uart驱动程序 121 6.2.1 设备实例:手机 122 6.2.2 rs-485 132 6.3 tty驱动程序 132 6.4 线路规程 134 6.5 查看源代码 141 第7章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 143 7.1 输入事件驱动程序 144 7.2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 150 7.2.1 serio 150 7.2.2 键盘 150 7.2.3 鼠标 152 7.2.4 触摸控制器 157 7.2.5 加速度传感器 158 7.2.6 输出事件 158 7.3 调试 159 7.4 查看源代码 160 第8章 i2c协议 161 8.1 i2c/smbus是什么 161 8.2 i2c核心 162 8.3 总线事务 164 8.4 设备实例:eeprom 164 8.4.1 初始化 165 8.4.2 探测设备 167 8.4.3 检查适配器的功能 169 8.4.4 访问设备 169 8.4.5 其他函数 170 8.5 设备实例:实时时钟 171 8.6 i2c-dev 174 8.7 使用lm-sensors监控硬件 174 8.8 spi总线 174 8.9 1-wire总线 176 8.10 调试 176 8.11 查看源代码 176 第9章 pcmcia和cf 179 9.1 pcmcia/cf是什么 179 9.2 linux-pcmcia子系统 181 9.3 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 183 9.4 pcmcia核心 183 9.5 驱动程序服务 183 9.6 客户驱动程序 183 9.6.1 数据结构 184 9.6.2 设备实例:pcmcia卡 185 9.7 将零件组装在一起 188 9.8 pcmcia存储 189 9.9 串行pcmcia 189 9.10 调试 191 9.11 查看源代码 191 第10章 pci 193 10.1 pci系列 193 10.2 寻址和识别 195 10.3 访问pci 198 10.3.1 配置区 198 10.3.2 i/o和内存 199 10.4 dma 200 10.5 设备实例:以太网—调制解调器卡 203 10.5.1 初始化和探测 203 10.5.2 数据传输 209 10.6 调试 214 10.7 查看源代码 214 第11章 usb 216 11.1 usb体系架构 216 11.1.1 总线速度 218 11.1.2 主机控制器 218 11.1.3 传输模式 219 11.1.4 寻址 219 11.2 linux-usb子系统 220 11.3 驱动程序的数据结构 221 11.3.1 usb_device结构体 221 11.3.2 urb 222 11.3.3 管道 223 11.3.4 描述符结构 223 11.4 枚举 225 11.5 设备实例:遥测卡 225 11.5.1 初始化和探测过程 226 11.5.2 卡寄存器的访问 230 11.5.3 数据传输 233 11.6 类驱动程序 236 11.6.1 大容量存储设备 236 11.6.2 usb-串行端口转换器 241 11.6.3 人机接口设备 243 11.6.4 蓝牙 243 11.7 gadget驱动程序 243 11.8 调试 244 11.9 查看源代码 245 第12章 视频驱动程序 247 12.1 显示架构 247 12.2 linux视频子系统 249 12.3 显示参数 251 12.4 帧缓冲api 252 12.5 帧缓冲驱动程序 254 12.6 控制台驱动程序 265 12.6.1 设备实例:手机 266 12.6.2 启动logo 270 12.7 调试 270 12.8 查看源代码 271 第13章 音频驱动程序 273 13.1 音频架构 273 13.2 linux声音子系统 275 13.3 设备实例:mp3播放器 277 13.3.1 驱动程序函数和结构体 278 13.3.2 alsa编程 287 13.4 调试 288 13.5 查看源代码 289 第14章 块设备驱动程序 291 14.1 存储技术 291 14.2 linux块i/o层 295 14.3 i/o调度器 295 14.4 块驱动程序数据结构和方法 296 14.5 设备实例:简单存储控制器 298 14.5.1 初始化 299 14.5.2 块设备操作 301 14.5.3 磁盘访问 302 14.6 高级主题 304 14.7 调试 306 14.8 查看源代码 306 第15章 网络接口卡 308 15.1 驱动程序数据结构 308 15.1.1 套接字缓冲区 309 15.1.2 网络设备接口 310 15.1.3 激活 311 15.1.4 数据传输 311 15.1.5 看门狗 311 15.1.6 统计 312 15.1.7 配置 313 15.1.8 总线相关内容 314 15.2 与协议层会话 314 15.2.1 接收路径 314 15.2.2 发送路径 315 15.2.3 流量控制 315 15.3 缓冲区管理和并发控制 315 15.4 设备实例:以太网nic 316 15.5 isa网络驱动程序 321 15.6 atm 321 15.7 网络吞吐量 322 15.7.1 驱动程序性能 322 15.7.2 协议性能 323 15.8 查看源代码 324 第16章 linux无线设备驱动 326 16.1 蓝牙 327 16.1.1 bluez 328 16.1.2 设备实例:cf卡 329 16.1.3 设备实例:usb适配器 330 16.1.4 rfcomm 331 16.1.5 网络 332 16.1.6 hid 334 16.1.7 音频 334 16.1.8 调试 334 16.1.9 关于源代码 334 16.2 红外 335 16.2.1 linux-irda 335 16.2.2 设备实例:超级i/o芯片 337 16.2.3 设备实例:ir dongle 338 16.2.4 ircomm 340 16.2.5 联网 340 16.2.6 irda套接字 341 16.2.7 lirc 341 16.2.8 查看源代码 342 16.3 wifi 343 16.3.1 配置 343 16.3.2 设备驱动程序 346 16.3.3 查看源代码 347 16.4 蜂窝网络 347 16.4.1 gprs 347 16.4.2 cdma 349 16.5 当前趋势 350 第17章 存储技术设备 352 17.1 什么是闪存 352 17.2 linux-mtd子系统 353 17.3 映射驱动程序 353 17.4 nor芯片驱动程序 358 17.5 nand芯片驱动程序 359 17.6 用户模块 361 17.6.1 块设备模拟 361 17.6.2 字符设备模拟 361 17.6.3 jffs2 362 17.6.4 yaffs2 363 17.7 mtd工具 363 17.8 配置mtd 363 17.9 xip 364 17.10 fwh 364 17.11 调试 367 17.12 查看源代码 367 第18章 嵌入式linux 369 18.1 挑战 369 18.2 元器件选择 370 18.3 工具链 371 18.4 bootloader 372 18.5 内存布局 374 18.6 内核移植 375 18.7 嵌入式驱动程序 376 18.7.1 闪存 377 18.7.2 uart 377 18.7.3 按钮和滚轮 378 18.7.4 pcmcia/cf 378 18.7.5 sd/mmc 378 18.7.6 usb 378 18.7.7 rtc 378 18.7.8 音频 378 18.7.9 触摸屏 379 18.7.10 视频 379 18.7.11 cpld/fpga 379 18.7.12 连接性 379 18.7.13 专用领域电子器件 380 18.7.14 更多驱动程序 380 18.8 根文件系统 380 18.8.1 nfs挂载的根文件系统 381 18.8.2 紧凑型中间件 382 18.9 测试基础设施 383 18.10 调试 383 18.10.1 电路板返工 384 18.10.2 调试器 385 第19章 用户空间的驱动程序 386 19.1 进程调度和响应时间 387 19.1.1 原先的调度器 387 19.1.2 o(1)调度器 387 19.1.3 cfs 388 19.1.4 响应时间 388 19.2 访问i/o区域 390 19.3 访问内存区域 393 19.4 用户模式scsi 395 19.5 用户模式usb 397 19.6 用户模式i2c 400 19.7 uio 401 19.8 查看源代码 402 第20章 其他设备和驱动程序 403 20.1 ecc报告 403 20.2 频率调整 407 20.3 嵌入式控制器 408 20.4 acpi 408 20.5 isa与mca 410 20.6 火线 410 20.7 智能输入/输出 411 20.8 业余无线电 411 20.9 voip 411 20.10 高速互联 412 20.10.1 infiniband 413 20.10.2 rapidio 413 20.10.3 光纤通道 413 20.10.4 iscsi 413 第21章 调试设备驱动程序 414 21.1 kdb 414 21.1.1 进入调试器 415 21.1.2 kdb 415 21.1.3 kgdb 417 21.1.4 gdb 420 21.1.5 jtag调试器 421 21.1.6 下载 423 21.2 内核探测器 423 21.2.1 kprobe 423 21.2.2 jprobe 427 21.2.3 返回探针 429 21.2.4 局限性 431 21.2.5 查看源代码 431 21.3 kexec与kdump 431 21.3.1 kexec 432 21.3.2 kdump与kexec协同工作 432 21.3.3 kdump 433 21.3.4 查看源代码 437 21.4 性能剖析 437 21.4.1 利用oprofile剖析内核性能 438 21.4.2 利用gprof剖析应用程序性能 440 21.5 跟踪 441 21.6 ltp 444 21.7 uml 444 21.8 诊断工具 444 21.9 内核修改配置选项 444 21.10 测试设备 445 第22章 维护与发布 446 22.1 代码风格 446 22.2 修改标记 446 22.3 版本控制 447 22.4 一致性检查 447 22.5 构建脚本 448 22.6 可移植代码 450 第23章 结束语 451 23.1 流程一览表 451 23.2 下一步该做什么 452 附录a linux汇编 453 附录b linux与bios 457 附录c seq文件 461
一 首先说说ARM的发展 可以用一片大好来形容,翻开各个公司的网站,招聘里面嵌入式占据了大半工程师职位。 广义的嵌入式无非几种:传统的什么51、AVR、PIC称做嵌入式微控制器;ARM是嵌入式微处理器;DSP;FPGA。 客观的讲,工作需求量上DSP的需求比ARM要多,而ARM和FPGA差不多。 DSP因为数字处理与通信领域的空前发展而火暴,小到MP3 射象头,大到我们军品里的控制器,应用面很广。 FPGA的兄弟一般做ANSIC(特殊芯片设计,好象是这么翻译的)。 而ARM单纯说来并不比一个单片机强多少,但是它的独特就在于不断下降的价格和提升的性能。这完全依靠于ARM公司的战略,厉害!!很佩服他们的战略眼光!! 值得注意的是:在找工作中,企业(著名的,小的不算)对单纯的ARM硬件开发工程师并不比单片机重视,很少有大企业的职位里写“从事过ARM开发优先”。 写的多的是什么?“嵌入式LINUX” 到这相信大家看出来了吧,需要的是硬件中的软件。 二 ARM是硬件还是软件 很难说,ARM是硬件,LINUX是软件。 ARM的硬件多半已经模块化了,像我这样把板子改成这样的就算动的多的了,这同样是ARM公司的战略,再次佩服。 实际中的LINUX的开发工作更多,更耗时。从这方面说ARM应该算是软件了。 在找工作中更是这样,举个例子,联想里和ARM最接近的是“BIOS工程师”是软件,MOTO里接近的是嵌入式LINUX工程师是软件。而其他很多公司把嵌入式产品开发归为硬件。 所以,不要讨论这个,好好玩转自己的板子才是关键。实在不爽你就把自己叫“嵌入式开发工程师” 三 要不要买开发板 买哪家 我的答案是“在你个人的学习方*”,但是如果看家是需要看这骗笔记的水平,个人推荐还是买现成的。 1 买 买板子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软件开发上,软件开发(尤其是驱动)可以不必担心自己硬件上的问题,我就是以便调试一边写驱动和程序,每次写驱动前就要先确认硬件没问题。 另外,买板子更省钱和时间,我自己做的板子,原理图PCB花了2周以上!制版又15天,回来以后焊接44B0 160个脚!那叫一个麻烦~~花了多少钱呢?2层板,制版费就300块!当然 我把接口都外引了,还做了个20X18的LCD背板,板子比较大。 总体下来 元件+LCD屏+PCB=11XX块!够2410的了。 再有就是买的资料相对来说比较全,但是不要指望有技术支持!都是骗人的,卖你之后就不会理你。 2 做 自己做可以更了解底层硬件,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加东西,比如我就加了GPS模块、 GPRS模块 、SD卡模块,扩了个IIC的35个键子的键盘、把LCD接口按照买的LCD改装了,可以用FPC线直接连接。做的很爽的。玩一把吗。 当然,你可以有策略的做,比如像我一样,把RAM和ROM,网络都保持和某现成的板子一样,这样他们的资料你就可以拿过来直接用,给自己留个退路。其他的如SD了 什么的自己做。都达到了~~就是费钱,费时间。 再有就是给做的朋友几点建议:尽量拿到现成的板子,尽量多搜集其他板子的全套资料,一定要拿到一张没问题的原理图。 网上流传的原理图多数是龚俊03年画的,再这里对龚俊表达一下我的敬意!!牛人! 但是那个图有个小BUG,我指的是03版的,后来的没这问题了。8019那地址线和地址有问题。还有人仿照他的PDF图画的SCH,更是漏洞百出!谴责!顺便谴责把龚俊板子偷卖的人。 3 买哪家 个人感觉分3类吧 1)首先是ZLG的,资料非常的全,感觉他是真正想教你怎么开发ARM,而不是像有的公司自己技术都没做好就做个板子出来卖钱。但是最大的不利就是价格太贵!而且主要是PHILIP的,货源比较麻烦~~可能有人说21XX系列的不贵啊,那是总线不外扩的,只能跑UCOS,不能跑UCLINUX。但是说是话,21XX系列才是ARM7的价格性能结合点。ARM7最适合做工业控制,ARM普及,销量都是怎么来的?都是ARM7来的,而44B0是典型的商业片子。但是,这里如果你看中的是为工作做准备,还是选能跑UCLINUX的吧。 但是仍然作为第一个推荐,因为菜鸟时期,合适的资料太重要了!!在这里被ZLG的务实*感动!你看人家那代码写的。 2)感觉立宇泰的44B0不错 硬件没别的,就是资料比较全的说,不像有些家,原理图直接拿人家的,还错的~~ 3)找个最便宜的 好象最便宜的有卖350的吧?也是没别的,就是即省了钱 还省时间搜集资料,至于资料全不全,别计较了~~硬件肯定好使就行吧。 四 要不要有51 AVR等单片机基础 有更好,但没有也无所谓。 两个月以前,我只是看别人做,耳濡目染~~,本科学过单片机,从来没做过。我们这的技术主干做AVR和51,我就跟他们调过C语言程序。你看出来了?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吧? 但是做这个之前我特意找了ZLG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