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有这样一个大数据公司,他日志数据分析的领头羊,但更广为人知的则是他的另一个名号——FBI的“军师”。
这个独特的大数据公司,就是Splunk,其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多个机构有直接合作关系,包括国防部(DoD)、国土安全部(DHS,以及美国国防工业的主要承包商,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其技术被用于日志分析、网络安全和威胁情报领域。
虽然,2024年3月,这家传奇的大数据公司,被思科以280亿美元收购,为他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哥不在江湖,当江湖中还流传着哥的传说。某种程度上,Splunk是一个很典型的大数据公司,他的成败得失,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略显“奇葩”的大数据公司。
Splunk,美国情报机构的“秘密武器”
2000年代后期,美国情报机构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恐怖分子和网络犯罪分子纷纷转向数字领域展开活动,攻击手段日益隐蔽且复杂。
每次攻击背后,都隐藏着数以亿计的日志数据、通信流量和机器行为记录,而这些数据既是线索,也可能成为掩护真相的迷雾。如何在数据的洪流中快速找到威胁,成为情报部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Splunk凭借其强大的日志管理和分析能力,悄然进入了美国情报机构的视野。这家公司并没有像硅谷许多其他科技企业一样高调宣传,而是默默地通过技术实力赢得了信任。它的关键优势在于:
强大的数据索引和搜索能力:Splunk能够将复杂、分散的机器数据快速索引并结构化,为情报人员提供直观的搜索结果。
实时性:面对网络攻击或突发事件,情报机构不能等待数小时甚至数天处理数据,而Splunk的实时分析能力成为关键。
高度灵活的定制化:无论是网络流量、服务器日志,还是通信数据,Splunk都能快速适配各种来源的数据,帮助情报人员找到关键线索。
自2010年起,Splunk开始通过国土安全部(DHS)和国防部(DoD)的网络安全项目参与关键任务,逐步扩展至更高级别的情报机构,如NSA(国家安全局)和CIA(中央情报局)。
国土安全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2016年,美国情报机构发现多地选举系统的核心节点出现了异常流量。这种流量分布广泛、行为模式隐蔽,初步判断是外国势力尝试干预选举系统。面对数以亿计的日志数据,传统网络安全工具无法提供有效支持。
DHS迅速部署了Splunk的日志分析系统,将所有选举网络的日志数据接入Splunk平台。通过实时分析,Splunk不仅快速识别了多组可疑流量的来源,还结合历史数据发现了潜在的攻击模式。最终,这套系统帮助DHS挫败了数十次尝试渗透选举系统的攻击。
NSA:追踪国家级黑客的网络攻击
2017年,一场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震动了情报界。攻击源来自分布式的全球网络,黑客通过多次跳转和伪装,试图干扰电网、交通和通讯系统。这种国家级攻击往往具备极强的隐蔽性,情报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攻击路径。
Splunk被引入后,NSA通过其日志索引功能,将多个分布式服务器的流量日志集中到一个统一平台,并通过Splunk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异常模式。Splunk不仅帮助NSA快速定位了控制服务器,还揭露了攻击背后的一些未知IP地址和攻击手段,为后续反制行动提供了关键依据。
CIA:反恐任务中的“数据猎手”
在反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