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云龙兄的话,怕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啦?
图片来源:网络
(1)应对策略——课题分离:
身处职场,负面评价,永不缺席,
原因无他,利益冲突耳。
大的利益冲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小的利益冲突,被骂几句,
永远不存在一个,所有人彬彬有礼,且能让你分润利益的场域,
因此,如果想从职场获得利益,就要接受这种局面,
非常合理。
如何应对?
先认清,被骂是永恒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接受这个现实,再调整自己的心理,
须知,渴望他人喜爱自己,是人类的天性,
因此,被否定,心情低落,是应有之义,
但,成长就是一场刻意对抗天性的过程,
如果囿于天性,过于在意自己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
无形之中,会将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置于个人发展目标之上,
结果是,错失事业发展的良机。
如何做到?
课题分离,
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一件事情,执行主体是谁,便是谁的课题。
工作中,不要对别人的课题,过多关心。
别人向你抱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要让这些负面评价,影响自己的心情。
社会关系固然重要,
但,不能让被别人接纳的需要,压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牺牲了自己的规划,和利益。
每次踢完球,师兄们喜欢聚餐,喝酒吹牛逼。
三年前,没有真正想做的事情,
虽然讨厌喝酒,碍于面子,也会参加,有时还会喝些。
现在,踢完了,得赶回家,写文章复盘今天的经历。
不管谁挽留,俺都不去。
别人生气,那是他的事情,俺操不了这心。
要确保职业生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谦逊,尽可能不让别人,成为自己做事的阻力。
另一面,要自信,选定的道路,要有坚定的战略定力,得罪一些人,也在所不惜。
为什么我能实现这种转变?
因为我意识到,太关注别人的看法、太在意别人的好感,是自身成长的阻碍。
乱我道心。
图片来源:网络
(2)底层逻辑——彰显能力:
说到这,不妨细究一下,负面评价背后的底层逻辑,
各种文化环境,人们不约而同地采用“热情”、“能力”两个维度,评判他人。
且潜意识中认为,这两个指标负相关。
换言之,越有能力者,越冷漠,
越热情之人,越无能。
比如,某项心理研究,人们拿到了两种书评,一种正面,一种负面,
明显的倾向是,人们认为负面评价者更聪明、更专业,
换言之,仰慕强者,是人类的天性。
从这个角度,为什么你会收到负面评价?
很可能并不是你的工作有问题,而是对方试图彰显自己的能力,
比如,项目答辩,5个专家,并肩而坐,
每个专家,或多或少,都会发表些意见,指点下江山,
就算你的工作做得非常漂亮,也会挑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置喙几句,
原因无他,彰显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已,
了解这个逻辑,更不必对负面评价上心,
很多时候,只是别人为了彰显能力,做出的无病呻吟。
图片来源:网络
小结:
应对负面评价,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向上攀登的途中,势必会经历无数次否定。
他人的指责,往往只为彰显能力,
自己的心境,别用于关心对方的课题,
万事万物,都要守恒,既然想从职场获取利益,必得付出被骂的代价,
接受现实,然后,衔枚疾进,
当你足够牛逼,
过往的谩骂,与其说是一种诋毁,毋宁说,是一种仰视。
关注@晏小北,理解芯片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