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岗位,
即便是小兵,也可以判断,此人是否具备领导能力,
标准是——是否有意愿、是否有能力,调动他人做事。
图片来源:网络
(1)意愿——建立协作体系的意识:
领导能力的起源,是意识到协作体系的必要性。
很多技术人员,不愿掺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乐意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
困守在一方小天地,醉心于某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帝力于我何有哉?
代价是——职业发展容易遇到瓶颈,甚至人到中年,面临裁员危机。
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我深知当时的内心想法。
所幸,最近几年,逐渐转变,
因为我意识到,芯片这种高精尖工业品,涉及千百细分领域,
试图一人了解全部过程、学会所有知识,是愚人行径。
比如,研发人员的优势,在于芯片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整合,
但,对各种单项工艺的细节,所知不多,
光刻工艺,我对光刻线宽、光刻胶形貌大概清楚,但对曝光能量、烘干条件没有认知,
干法工艺,我对介质刻蚀后的形貌大概清楚,但对具体的刻蚀条件没有认知,
各项工艺的此类细节,何止千百,
如果逼迫自己学会所有这些知识,既痛苦,也低效,职业发展,势必受阻。
那,流片中遇到工艺细节问题,如何处理?
答案是——找到相应的工艺工程师,通过各种方式,让他愿意帮你解决问题。
比如,某些设备的操作,我不愿花时间熟悉,
那就找到几个操作熟练的家伙,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愿意帮我操作。
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也可以。
有这意识后,无形中,你已经开始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套非正式协作体系,
前道的工艺工程师,后道的可靠性工程师,乃至FAE,
每个小组,都有两三个和你关系甚笃的家伙,愿意优先做你的事,
无需多言,你的项目进展,自会远超同仁。
图片来源:网络
说到这,不妨细究一下,建立协作体系背后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很多人不能意识到协作体系的重要性?
因为小农思维作祟。
原先,大家都住在农村,除了照顾农田,还会搞点副业,
养些鸡鸭猪牛,种些瓜果蔬菜,工具基本自制,
但进入现代企业,尤其是分工极其精细的Fab厂,
如果抱残守缺,试图一人学会所有技能,妄想一人搞定所有事情,
其实,是在对抗经济规律。
我们这代人,身处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转型,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是极大的挑战,也是莫大的机遇,
要抓住机遇,而不至于被时代抛弃,
首要前提,就是转变思维,
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思维方式,到信息时代合作共赢的思维方式,
思维升级,行动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前进。
(2)能力——如何建立协作体系:
意识到协作体系的必要性,只是前提,
接下来,又面临新问题——如何说服别人,帮你解决问题?
毕竟,你不是对方的直接领导,别人凭什么替你干活?
这就要求,梳理双方的激励机制,让彼此激励相容。
换言之,你想做的事,他也有充分动力。
如何做到这一点?
1、提供物质价值,
2、提供情绪价值,
简单分析。
第一条,提供物质价值,当然不是给对方送礼,
研发端出成果,带上别人,对他们的发展,多少有点帮助。
流片过程,出异常,视情况斟酌,
如果损失不大,又是无心之失,帮忙兜住,避免质量找他的麻烦。
总之,让对方觉得,帮我干活,或者得到利益,或者避免损失,
一旦这种观念开始形成,恭喜,你们的激励,开始相容。
有人说,身为小兵,没有给成果加名字的权利,
存量成果,当然如此,
但,如果完全由你自己创造的成果,你拥有这权利。
换言之,为公司创造增量,不可忽视的增量,你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条,提供情绪价值,很多人更是觉得委屈,
我就打个工,凭什么接受别人的负面情绪?
没错,是这个道理,
但,你想做事吗?职业生涯想持续向上发展吗?
项目想推进,你需要直接接触十余人,让他们产生干活的主动性,
对方的负面情绪,是阻碍项目进度的重要因素,身为项目经理,你就得解决这问题。
大多数无功而返的沟通,并不是源自利益冲突,而是情绪对立,
一旦产生对立情绪,双方的对话,不再建基于逻辑,近于置气,势必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那就要梳理情绪。
两人交流,情绪,先于逻辑,
通过自己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试着感受对方的处境和情绪,
你委托的事,会对别人的时间安排,造成什么影响,
别人手上,是否有非常紧急的事情,
都要考虑。
蔡康永说话之道,千言万语,核心原则就是——将对方放在心上,
你的设身处地、真诚待人,对方都会接收到,给予反馈。
想建立围绕自己的协作体系,搞好人际关系,是前提。
图片来源:网络
小结: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领导能力?
先看他是否有建立围绕自己的协作体系的意愿,这是合作共赢思维方式的证明,
再看他是否有建立围绕自己的协作体系的能力,这是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的前提,
两者兼具,成为领导,只是时间问题。
关注@晏小北 ,理解芯片与经济~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