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评审
对需求内容提前先了解,评审过程中仔细的听开发的发言,有一些发言可能是后续实现时的逻辑,搞清楚开发的实现在写测试用例的时候防止有遗漏。
关于需求评审这个环节,说一说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很幸运自己刚毕业遇到一位很赞的领导,学到了很多,周边的同事们也都是认真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情,从他们的工作态度中可以看出不只是为了完成需求而做需求,是为了对自己所要生产的这个应用是否有价值而评审。在需求评审的时,对评审的内容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做是否能够达到目的,是否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上述一些问题也是最困扰我自己的一些问题,仅供参考。
2、编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不能只根据产品的需求去写,也要结合开发的实现逻辑,保证开发的实现满足产品需求的同时,也要对开发的实现是否有漏洞给出一些测试用例,用最少的用例覆盖所有的场景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如果存在老数据,也是要考虑到老数据的兼容测试用例的。
最初写的测试用例都是根据产品的需求文档写的,写完之后看一遍还不如看着产品的需求文档测试方便呢。再后来就不写这样的用例了,实际存在的意义不大。看完需求文档,自己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流程,然后找开发去聊一聊他们的实现流程,看一看开发的技术文档,根据开发的实现流程图和技术方案设计测试用例(前提是负责人的开发不会随便改产品的需求,只有无法满足需求时才会找产品临时更改需求,这种情况会周知到相关的人员的),保证开发实现的每一个流程没有问题,在完整流程测试上也会顺利很多的。个人理解,产品的需求是结果,开发的实现是过程,过程不出问题,结果也会是完美的。
3、工具的使用
工具是辅助提升工作效率的,完全取代人暂时应该是不可以的吧,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合适的工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常用的测试辅助工具还是需要很好的掌握的,比如弱网测试,不使用工具怎么测试,可以拿着手机去电梯或者地铁等信号弱的地方去测试,这种方式大多数的领导应该都是不能接受的吧。
4、保持好奇心
新开发的功能,可以先自己随便用用,用户小白上线使用,这儿点点那儿戳戳,这看看那儿瞅瞅,指定就会有惊喜出现呢。
5、是否符合需求
几轮使用之后,产品的需求基本都已经不用看文档都能够清楚的说出是什么内容,是不是符合产品的需求,差不多该产品上线了。面向广大用户的产品,要求比较高,功能要正确,还要经过产品的查看,实现是否能够满足产品曾经在脑子中构思的效果,除此之外卖相也是高要求,像素和外观交互等也是影响用户的一个原因,交互设计师上线,审核产品的交互实现和像素是否满足要求。
6、上线前的再次确认
涉及到服务端的上线,需要考虑到上线有问题之后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用户的正常使用,要有回滚方案,方案是开发定的,测试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下。确认各种配置是否已经添加,前后端谁先上线,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兼容。
7、上线大吉
上线之后需要做线上的回归,预发布环境和线上用的数据是一样的,但是配置有可能不是同一套,还是要谨慎的,线上的回归是必须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