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ug 可用性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don’t make me think
设计者如果不能做到让一个页面不言而喻,那么至少应该让它自我解释。
因为大多数人不会花很多时间来浏览设计者精心设计的网页。追究用户使用网页的三个事实:
1. 用户只是扫描,寻找引起注意的文字
- ——why?——
- 用户想尽快完成任务
- 用户知道自己不必阅读所有内容
- 用户天生善于扫描
2. 用户不做最佳选择,而是满意即可
- ——而用户到底会注意什么呢?——
- 与手头任务有关的
- 当前或者接下来的个人兴趣
- 根深蒂固像触发器那样的词“免费”“大减价”“美女”
满意策略:绝大多数时间,用户不会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第一个过得去的。
- ——why?——
- 用户总是处于忙碌之中
- 用户知道自己即使选错了也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 对选择权衡不会改善现在所有的机会
- 猜测会更加有趣
3. 用户不是追根究底,二是勉强应付
那既然如此,我们也就只能根据用户对我们的猜测,设计出他们认为了不起的产品。在短时间内,保证用户尽可能地看到并理解我们的产品。
- ——why?——
- 知道全部对用户来说并不重要
- 如果自己简单了解这个功能或者产品可以用,用户会一直使用它(简单讲应该是不愿学习不愿改变)
为扫描而设计
- 使用习惯用法(不创造轮子,简洁胜过一致)
- 建立有效的设觉层次
- 越重要的部分约突出
- 逻辑上相关的部分也在视觉上相关
- 逻辑上包含的部分在视觉上进行嵌套
- 把页面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区域
- 最小化干扰
- 为内容创建清楚的格式,一边扫描
第二定律:点击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须思考、准确无误的选择
设计无须思考的选择
总是让用户思考,用户会失去耐心
在选择时,给予用户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简短、及时、不会被忽略)
第三定律:去掉每个页面上一般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好处:
- 降低页面噪声
- 让有用的内容更加突出
- 让页面更简短,一眼可以看到更多内容
必须要消灭的冗余文字:欢迎词、指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