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本体系使得自己的人生井井有条并可追忆?

0b21085b3e95ab95b3271af2aaac4230.jpeg

我们都习惯用笔记本来记录一些东西,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本体系使得自己的人生井井有条并可追忆?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这将会让我们的人生变成数据化的一种方式。要将人生的方方面面涵盖进来,我们可以通过四种流,时间流、事件流、信息流、知识流来构建一个最强的笔记本体系


在构建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比如你想将微信公众号文章或者是看到的一些网页内容给它统一的收集起来,那么你就不用考虑构建的方法,印象笔记等云笔记工具就直接可以实现。或者说你只是想写日记,那一年一个笔记本就够用了。


edeaa4f96830f67989e51b1de1bb27bc.jpeg

处理不同量级事物,我们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比如一般家庭藏书,只需要用一个书架或者是一个书房就可以应付了,而公共图书馆,海量的书籍,他们能够有序的存储调用,就需要依靠一套图书分类的管理方法。


586a06a07741d7c12cbb0f22b8033bb9.jpeg

我们通过四种流,时间流、事件流、信息流、知识流来构建一个最强的笔记本体系,将人生的方方面面涵盖进来。


304d2d44f1aa5dbbf2a22735c20820f2.jpeg

在构建这个笔记本体系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国外的生产力专家的案例,他提出了一个笔记组织的方式叫PARA模型.


98dfcb188ccd9202732b67ddd0f60acd.jpeg

P=Project(项目),项目是围绕目标拆解的一系列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有一个deadline,比如知识管理系统的课程,那这个课程就是一个项目。


A=Area(领域),比如说写作、健康、财务这些都属于一个领域,那领域它是没有结束日期或者是最终的一个结果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你蓄力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主题上,那么他就有可能迸发出一个项目,项目和领域它的区别在哪里呢?比如说写作是一个领域,那关于写作系统这样的课程就是一个项目。再比如说知识管理它是一个领域,那么关于人生仪表,知识管理训练营,那这样的课程它就是一个项目。这样一举例,我相信你就明白了,项目和领域到底的区别在哪里!


R=Resource(资源),资源是就是说我们收集到这个印象笔记系统里面的所有笔记,不管是现在有用或者是将来有用,只要是收集到这个印象笔记里面,它都属于你的资源。比如现在的知识管理课程,我需要一些素材,那我就在我的整个印象笔记资源库里面查找这个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他们的逻辑关系,就像这张图一样,就是资源包含了领域,领域包含了项目,


A=Archive(归档),项目完成之后,我们把这个项目进行一个归档。


PARA模型很简练,它将大量的信息提炼成四块内容工作流程,最后组成一个PARA模型,这个模型符合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原理。


按照PARA模型构建的笔记本体系,先把笔记收集到这个in box里面,然后对信息进行分类,属于area的信息就放到相关的area笔记本,属于resource的笔记就放到相关的resource笔记本。


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project,也就是做项目,有一个具体的项目,就可以将Area和Resource等相关笔记本给它激活了,那里面的笔记,都将是为项目服务的,项目完成之后,再归档。


PARA这个模型总的来说还不错,但是我不认同将这样一个模型用到笔记本的构建当中。为什么呢?因为这本质上还是一种文件夹思维,就是把笔记本当成一个文件夹来存储资料,最终的结果,还是建立一堆笔记本


111cbde39bbb1014899c47f42c4513c7.jpeg

按照para的构建方式来构建的笔记体系,里面有收集箱、有项目、有各个领域的不同资源,因此就会导致笔记本非常多,这样的话你查找起来就不方便,这不符合我们的构建要求。


d9834e57e29da1e16fc315849c11ff74.jpeg

PARA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不论用什么笔记工具,只要想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笔记体系,你的笔记系统一定是要具备这四个要素的,它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判断一个笔记体系是否合理。如果单纯的将PARA模型构建在笔记本中,就会造成笔记本数量繁多,查找困难。


PARA是一个案例,那么常用的笔记本搭建体系都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汇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种,是时间流,也就是说以时间线来构建这个笔记本,比如收集箱,然后学习,这里面有2018-2019-2020这样的一个时间线,那生活工作娱乐也都是按照这个时间线来构建的,最后有一个归档。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就是你每一年的学习、生活、工作或者是娱乐,你上面做了什么事情也都是一目了然,尤其适合写日记,这个时间线非常清晰。但是它还是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用笔记本来分类信息,会出现有些信息它既属于这个笔记本又属于另一个笔记本,你就会纠结这个信息到底放在哪个笔记本里面呢?索性继续再新建一个笔记本,就会造成笔记本越建越多,查找起来比较麻烦了。


f64f59a51e839e9359b5b8eb3b674549.jpeg

第二种方式是事件流,就是说以处理事件为主要目的来构建的一个笔记本体系,这个方式是照搬GTD理论来构建的,比如说收集箱,下一步行动执行项目,待执行项目将来可能归档这样的一个体系。


f97673779b8e3247277ba5210263d5e8.jpeg

GTD它是主要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就是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流程结构,那如果日常你要处理繁琐的一些工作,这个构建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创作,它就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你就没办法用这个GTD来管理。


GTD它适用于什么呢?GTD它依赖于明确定义的目标,而像一些创作类的活动,主要是洞察力,那么洞察力它是无法通过定义来预先确定的,所以GTD就不太合适。


1b9d0e545b38d4cd874aa5a07a010077.jpeg

第三种方式是信息流,信息流的处理有些人也是习惯用GTD,和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流程都是相似的,将信息归类到不同的笔记本,然后能方便管理这些信息,但是你没有将信息加工成知识,就很容易导致这个收藏及冷藏。


第四种方式就是知识创造流,主要用于内容创作,将收集的信息通过这个“见感思行”加工成卡片,卡片组合成文章,文章组合成一个系列作品,作品发布之后归档,形成的这样一个创作的闭环流程。最后,我们再加一个共享资料库的笔记本组,再用标签分类笔记和笔记本,从而形成你的笔记本体系!


知识创造流,它是从输入到加工再到输出最后归档这样的一个流程,它里面包括了这个信息流,还有这个时间流,比如晨夕日记就属于这个时间流,那项目完成之后再进行一个归档,任何一个创作者都可以使用这套流程。


a87cdcebdfbe0dbb0a12f2aa387daca4.jpeg


但是对于一些事务性工作者,需要把工作上的一些项目资料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方便查找,那么我们在创作流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个工作台,放置一些事务性的项目资料,这样的话,你可以将创作和事务性工作给它区分开来,同时像晨夕日记就属于记录类的,这种创作也可以归纳到创作区。


这样就形成一个新的笔记本体系,有收集笔记本组,有创作笔记本组,像晨夕日记、见感思行文章项目,这些都属于创作。还有工作台,这里面有我们一些事务性的这个项目,有执行项目和待执行项目,接下来就是归档,这里面有一些项目归档或者是零碎归档,最后是一个共享的一个笔记本组。这样,时间流、事件流、信息流、知识流就融合在一个笔记本体系当中了。




7a745904452a432ac3070e09523a75a1.jpeg

进一步把它优化简洁一下,就可以形成你的笔记体系。从此,你的人生和所有的作品和产出将会被记录下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到大家思路,构建出自己的人生笔记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