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中国软件网主办,海比研究、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洞见2020中国企业服务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开幕。华为智能计算业务发展部部长孙雷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的孙雷,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洞见2020中国企业服务年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华为在智能计算领域的进展,和我们的一些思考。
我今天的演讲正好贴合大会主题,叫做《拐点已至,迎接机遇,以创新打造最强算力,以开放构筑产业生态》。
01
智能世界的特征是什么?
正如开篇视频一样,目前我们知道,无论是我们的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生物工程等,已经在我们的社会进行了广泛应用。我们也可以说,咱们的人力社会实实在在进入了一个智能世界。
智能世界的特征是什么?我们说智能世界特征有三个:
1、万物感知。
2、万物互联。
3、万物智能。
我们认为,撑起这样一个智能世界,有两大技术:连接、计算。
正如刚才倪院士提到,谈到连接给大家的印象,华为一直在连接领域进行投入。华为过去30年在连接领域持续进行投入,从有线到无线,从2G到3G到4G,甚至到目前最热门的5G,我们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华为不是一家只做连接的企业。我们分析得出,在未来世界中,连接跟计算是缺一不可的。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相互协同,哪里有连接哪里就有计算;哪里有计算,哪里就有连接,这是未来支撑智能世界的一个特点。
之前华为讲的更多是连接,今天我想跟大家更多分享华为在计算领域的一些洞察和战略。
首先,谈一下对计算产业的观察。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70年了,我们可以看到从大型机到个人电脑,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现在用的Ipad;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大家会发现计算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最关键的一点是,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可以说,现在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人的能力的一种延伸。我们相信,沿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计算产业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这是我们看到的发展趋势。
第二,我们看一下计算模式的不断演变。
过去70年,其实计算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咱们在大学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学编程,教我们给计算机编一段程序,定一个规则,输入给计算机。计算机给我们回复一个结论,或者一个结果。这样的一个计算模式,我们称之为是基于规则的计算模式,可以解决当初类似无人口普查、图形设计,甚至包括弹道计算的问题。
在面对无法用确定规则去描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例如我们的语音识别、图象识别、实时翻译,基于规则的计算模式很难解决这一个问题。
科学家们索性找到了一种新计算模式,我们称之为基于统计的计算模式。我们可以简单举一个例子,我们目前无法告诉计算机什么是一只猫,什么是一只狗,什么是一枝花,什么是一朵云,我们其实没有办法用规则去描述出这样一个场景。
那只能通过统计的方式、海量的计算、分析和推理,甚至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出和判断这是一只猫、一只狗、一枝花、一朵云,这样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基于统计的计算模式。这也成为我们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石。
而且我们认为,在未来这种模式也会成为整个计算领域的主流模式。我们预测5年之后,AI计算所消耗的算力会达到整个社会所消耗总算力的80%以上,这种计算模式将会成为一个主流。
第三,我们从应用创新来看一看,目前对整个算力的需求变化。
首先,随着移动应用互联网快速增长,移动终端侧的算力在过去6年增长了20倍。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年全球手机数量达到12亿部,但同期这6年数据中心侧算力增长只有6.5倍。
我们知道,手机侧的算力基本上是RAM架构的算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第一个变化,端和云侧同构的算力需求是最高效的,这个变化给整个数据中心的部署带来了一些新的要求。
02
必须具备“AI算力”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包括5G快速发展,全球连接数已经超过230亿。在2023年,我们预测这个数据可能超过1000亿。这样大的连接,每天在边缘侧带来一个海量的数据。
举个例子,我们测算过一台自动驾驶汽车,一天会产生64TD的数据,这样海量数据的产生处理都会对算力带来一些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填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先说边缘侧,必须要具备AI算力的能力,以保证边缘侧能够实时感知、响应、处理这样一个数据。
在数据中心侧,我们说除了现在的数据中心具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高性能、高并发,尤其是高吞吐的能力。只有这样的变化,才能适应未来对于应用发展趋势,保障算力支撑。
提到算力的变化,必然要谈到计算架构的变化。我们都知道,目前计算架构基本是依托摩尔定律来进行发展的。但是,基于芯片级的摩尔定律在最近3年,已经增长非常缓慢了,已经接近到了极限。
最近3年,芯片级CPU单核处理性能提升不到10%。现在的计算架构创新,应该从原来依托芯片级的计算架构创新,发展到基于系统级的创新,再到数据中心级的创新。计算也从原来的通用计算,发展到多样性计算。
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10年,计算架构创新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因为只有通过技术架构创新,才能让算力性能和成本,来匹配世界发展对算力的需求。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市场变化。前面曹总的表里可能比这个更详细,我们提炼出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数据。
首先,我们来看整个IT全球产业的市场。目前是1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到2023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12.8万亿,增速是26.7%,这个数值保障了IT产业还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
再看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目前是7千亿左右,到2023年会超过1万亿,增速是42.8%,远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
再看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中国IT市场这个7千亿或者1万亿,占全球IT市场份额的7%,而中国GDP在全球占比是16%。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整体是落后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所以通过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IT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远远不止我们之前统计报告说的1万亿。所以说,这也是能成为我们数字经济发展动力的原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计算产业的拐点确实已经到来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计算产业的大蓝海,在这里面用刚才报告的一个数据,2023年全球的IT产业市场空间会超过2万亿美金,所以说我们应该主动迎接机遇。
03
“四个方面”进行布局
正因为如此,华为会坚定不移地去投资,投入计算产业,我们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布局。具体包括架构创新的突破、全场景处理器的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还有不遗余力打造和构建开放的生态。
这四个方面是华为在整个计算产业的战略布局,接下来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在架构创新方面,我们刚才前面讲了,分为两个领域,通用计算领域、AI计算领域。在通用计算领域,我们今年推出了一款芯片叫鲲鹏920,是华为打造的业界目前最高性能的ARM-basedCPU处理器。在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方面带来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在高性能方面,华为采用了自主开发的内核处理器,同时做了我们算法的优化,以及一些微架构调整,使得处理器性能大幅提升。业界评分已经达到930分,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它把目前整个业界处理器性能的记录提高了25%。
第二是高吞吐,我们率先把目前主流CPU的DDR4通道数从6个变成8个,内存带宽也比主流CPU提高了60%以上。它的好处是保障了超强算力高效输出,这个就是高吞吐。
关于高集成就好理解了,华为一颗CPU集成了四颗CPU的能力。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整个设备更多的槽位,去扩展更多功能。同时它也可以降低整个CPU的拥有成本。
在高能效方面,我们做了一些优化,它的能效比业界主流的提升了30%。打个比方,以1万台服务器测算,我们一年可以节电1000万度,可以减少碳排量1万吨,这个就是高能效的一个特点。
这些创新是在通用计算领域,而在AI计算领域,华为率先推出3Dcube达芬奇计算架构,它是计算架构创新。达芬奇架构是目前业界唯一的一款可以覆盖端边云全场景的计算架构。
华为依托这个架构,打造了昇腾AI处理器,可以提供的是超高强算力,超大的可扩展性,支持多计算模型以及全场景覆盖。这个也是目前业界最佳能效比的AI芯片,这个是在AI芯片领域华为做的技术创新。
除了两个核心的处理器,其实华为还在做另外几件事情,就像刚才倪院士说的,我们不能被别人卡脖子,所以华为在做昇腾和鲲鹏处理器之外,还在自主研发存储控制器芯片、网卡芯片,以及管理器芯片。计算机架构主要是由5大系统组成的,从这5大系统全场景来进行芯片开发,我们有一个口号叫,“重芯构助最强算力”。这个芯就是芯片的芯。
在整个芯片研发领域,华为会长期投入,除了前面已经上市的五款芯片会不断升级迭代之外,还会有一些新的芯片诞生。比如,我们可能会推出一款新的AI处理器、新的网络高速互联处理器等等。这些产品会在不久的将来问世。
在芯片打造上面,我们本着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和规划一代的宗旨,会每年发布一代芯片。通过这样不断地演进和发展,推动整个计算产业的算力支撑,来满足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
04
构建一个“开放生态”
谈到商业策略,华为的商业策略用一句话就可以解读,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华为聚焦的是架构创新,我们不单独地销售处理器,我们通过云的方式来面向我们的客户。
在硬件方面,华为选择开放策略,会把服务器的主板、其他一些部件,以及AI模组等提供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帮助合作伙伴去开发他自己的整机和解决方案。
在软件方面,华为选择开源,把华为操作系统、数据库、AI计算框架进行开源,帮助合作伙伴打造自己的商业版本,使软件开发会更加简单。
在应用侧方面,华为明确不做应用,但是我们会提供工具和团队来支持伙伴,更高效做好应用开发和软件迁移。我们希望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更好地使推动我们的伙伴。
谈到IT产业,其本质就是一个生态体系。华为通过“沃土计划”,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我们计划未来5年花15亿美金,支持鲲鹏产业发展。我们会围绕前面介绍的鲲鹏处理器、升腾处理器,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AI框架来打造这样一个生态。
同时华为会支持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包括教学;我们也会跟广大高校和出版社一起合作开发教材,开发课程。我们也会支持开源,把我们的数据库、操作系统进行开源。
我们非常希望,能跟行业的研究部门、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制订行业标准,或者说产业标准。我们认为这种标准,应该是面向于全球开放的标准。
这就是整个“沃土计划”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5年时间,为中国的计算产业培养500万软硬件开发工程师,使我们的产业更健康、更良性地发展。
谈到计算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肯定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尤其是离不开中国软件企业的贡献。前面讲到,2023年这是一个超过万亿级的大产业,华为会以鲲鹏和升腾为锚点,致力成为产业中的一环,与产业各界一起共同发展,共享市场。
让我们一起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造一个开放的中国计算产业,共筑数字经济的底座。最后,非常希望能跟中国软件企业通力合作,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