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2|全栈】关于Photoshop(1)

PS的一些杂谈(一)

前言

本篇依旧是杂谈,分享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学习经历,我会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讲。其中涉及专业性的内容,仅供参考。

我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PhotoShop,但是目前学习了一些常用的P图功能。这些功能对于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需求而言,应该是够用了。

在这一篇博客中,我写了一些关于PS初学需要了解的东西。至于再复杂一些的,在后续我会结合一些简单的案例来讲。

至于那些超级炫酷的复杂效果......术业有专攻嘛,还是请专业人士帮忙吧(捂脸)。

.psd文件

.psd文件是PS的默认保存文件,它可以保存一些类似元素啊、图层啊等PS提供的一些产物。

在你的文件夹里,psd文件应该是下图这个样子:

PS的界面

在像笔者这样较新的版本中,经过比较漫长的等待后(PS真的很大,像笔记本电脑或者一些配置比较低的台式打开会有点慢),看到的应该是这样一个初始窗口:

这个界面好像和我们熟知的编辑界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想要进入编辑界面,只需要点击第一排的选项卡中的“文件”下方的那个大的Ps图标即可。

点进去就是下面这个编辑界面咯:

左边这个侧边栏是我们常用的编辑工具,正常来说,它只有一列,这个两列的效果我个人认为看着比较舒服。点击一下这个小箭头,就可以把这个侧边栏拉出来了。

右边的部分是我自己调出来的。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选项卡,而我将他们移除了。

并不是说这些选项卡不重要,而是暂时用不着。比较常用、最为重要的两个选项卡——历史记录和图层,可以将他们俩拉出来(长按拖动,可以自动吸附在图中的位置):

选项卡的高度和宽度都是可以调的,就和调节任何windows窗口的方式一样,鼠标悬停在边缘,拖动即可。

那么,如果不小心把需要用到的选项卡删掉了怎么办呢?也不用着急,来看页面最上面的一排选项,找到“窗口(W)”。在这里可以选择你在右边可见的选项卡。

可以看到,我将“历史记录”和“图层”都选上了。 

最后就是中间这块区域了,也就是我们P图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我们的工作区了。

先了解这么一些吧,如果有补充的话,我会更新这篇博客。

打开文件

PS打开文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开始界面直接点击“打开”
  2. 工作区双击
  3. 快捷键Ctrl+O
  4. 直接把图片拖动到工作区

对于前三种种方式,效果是一样的:

对于第三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朋友下载的是正常安装的版本,那么这个图片是可以直接从其他位置拖动到工作区,并自动被设置为背景图的。

而有些朋友下载的一些“免安装”的特殊版本,可能部分功能是不支持的,比如这个拖入图片。但是问题也不大,前两种方式是通用的。

创建PS模版

新建文件也有两种方式:

  1. 开始界面点击“新建”
  2. 工作区快捷键Ctrl+N

操作完成后会看到这样一个界面:

“最近使用项”里会保存你最近使用过的模版,包括自定义的模版、使用过的PS内置模版,以及剪贴板的内容。

其中,剪贴板的内容是你刚刚截图下来的内容的长和宽,默认单位是像素。

“已保存”中会显示你最近保存的内容。

其他的项目都是PS内置的一些模版,需要时可以选择取用。 

以一个自定义模版(大小为1920*1080)为例,我们来看看右边设置的参数:

最上面的是文件名,这个可以暂时不修改,因为咱们暂时还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之后可以直接在系统里修改名称。

中间分别是宽、高,我们可以设置宽和高的单位。

我设置的单位是像素,大小是适应我的屏幕的,方向选择横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计一个网页的话,那么单位用像素一般就够了。

但如果设计比较大的图片,比如广告牌之类的,则会用到另一个常用的单位——厘米。

这样说可能不直观,我们来比较一下像素和厘米之间的巨大差异吧。

譬如,默认的PS大小是16*12cm,将这个单位转换成厘米,就会变成以下两个数字:

不难想象,如果需要设计尺寸为几百*几百的大图,像素这个单位就太小了。

对于网页设计来说,像素是最合适的。 

接下来是分辨率,一般常用的有两个值,300和72。我比较推荐72这个分辨率,毕竟PS是很占内存的,分辨率太高图片操作真的会卡到动不了的......

颜色模式我选择的RGB,也就是红绿蓝三原色通道。选择灰度的话,图片就是黑白的。

剩下两个我也没用过,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

位数就选8bit不用动,当然也可以选16bit和32bit,数字越大,可以选择的颜色更丰富。

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用不到那么多颜色吧(揣测)。

最后一个常用的就是背景,这里可以预设背景的内容。

至于其他的高级选项,初学者暂时用不上,还是暂时不要动了。

点击确定后就可以正式开始编辑了:

辅助功能

工作区缩放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局部的操作,假如这个“局部”的面积相对工作区而言比较小,则我们需要用到工作区的缩放功能。

快捷方式是按住Alt键,然后直接用鼠标滚轮进行调节。

比如我们调大一点,效果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缩小的效果这里就略过了。 

坐标系,刻度线与辅助线

在进行一些精细的P图操作时,常常需要用到精确的坐标,在选定区域时,也经常用到辅助线用来辅助定位。

但是这些东西好像在页面上没有显示?

在PS窗口的最上方,找到“视图(V)”选项。下拉菜单中,找到“标尺”,选中它即可。

当然,也可以用Ctrl+R快捷打开。

打开后,就可以看到图片周围的刻度了。默认左上角为原点,坐标为(0, 0):

刻度就是你在初始界面设置的单位,我设置的是像素。

有了坐标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辅助线。将鼠标放置在坐标轴上,往外拉出到工作区中,起到辅助绘制的作用。

比如,我从上方的横轴拉一条辅助线到图片中来,效果如下。

辅助线和坐标系在未来的PS操作中都是重要的辅助功能,一定要掌握。

前景色和背景色

现在看到左侧工具栏的最下方,有两个有颜色的方块:

左上角那个叫前景色,右下角那个叫背景色。这两个颜色在之后填充选区颜色时会用到(选区之后会说)。

单击颜色块,会弹出下面这个界面,在这个界面里可以调节前景/背景色。

看到中间那个白色的圈圈了吗,可以直接拖动,用于在当前颜色范围中调节颜色。

而中间那个彩色条带也可以调整颜色的范围,这个范围比左侧方形区域中的范围要大,是可以直接改变颜色的。

一般来说,对于特定颜色,有三种方法调出来:

  1. 一点一点在色彩区域中找
  2. 输入特定颜色的16进制编码
  3. 取色器

第一种,不推荐,除非并不需要准确的颜色。

第二种,看到上图中标蓝的地方了吗(“#”号后面),在这里输入特定颜色的16进制编码。

颜色的16进制编码的格式为#XXXXXX,前两位是红色通道的值,中间两位是绿色通道,最后两位是蓝色通道。通过对三个通道的颜色的值进行调节,也可以调出指定的颜色。

这里提供一个获取编码的方式,使用QQ里的截图(快捷键应该是Ctrl+Alt+A),然后将鼠标放在想要的颜色上,直接用Ctrl+C就可以获取指定颜色的编码了。

第三种,在左侧侧边栏里找到取色器工具,然后在特定的位置点一下,就可以把想要的颜色吸上来了。

前景、背景色的配置已经完成了,如何使用它们呢?

比方说,就在背景上操作,使用Alt(Ctrl)+Del(或者Alt(Ctrl)+Back),分别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填充区域。

到这里暂时还没有使用选区,所以对整个背景操作,上述步骤效果分别如下:

到后面,也可以用相同的快捷方法对选区内容进行填充。

记忆这两个快捷键组合有一个技巧——Alt和Ctrl的首字母分别为A和C,由于A在前,所以A是前景色,就这么记就好了。 

历史记录

在刚才的操作过后,已经产生历史记录了。在历史记录选项卡里,可以看见我刚才进行的所有操作:

点击指定的历史记录,可以回到当时的那一步操作继续。比如,我点击“新建参考线”这一步,可以看到又回到了指定的步骤:

历史记录的好处是, 当我们进行了误操作,或者当前的一系列操作不想要了,就可以回溯进度。

当然,如果只是想回溯一步,则用快捷键Ctrl+Z也可以解决。

与之对应的,如果发现回溯过头了,比如说我只想回溯到填充前景色这个步骤,但我Ctrl+Z按的次数过多了(或者电脑卡了一次回溯很多步),也可以用历史记录回到之后的操作。这一步的快捷方式是Ctrl+Y。

图层

图层也是常用的辅助功能之一,我个人喜欢把图层拉出来放到现在这个位置。图层选项卡的默认位置应该是贴着窗口的右下角,如下图所示:

置于底层的这个是我们的背景,它可以是新建文件时设置的背景,也可以是打开图片时默认设置成背景。

在它后面有一个小锁,表明这个图层实际上是锁定的,不能调节位置。

而后面我们在使用PS时,很多图层之间是需要互换位置关系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般不用背景进行操作。 

新建图层

新建图层的操作很简单,看到右下角的这一排小图标(比较老的版本这一排图标真的很小):

看到那个“+”图标了吗(或者一个折了角的小正方形),点击它就可以新建图层了。新建后的图层如下:

双击图层的名字,可以对其命名。在图层名字的旁边,会有当前图层的缩略图。

层间关系与移动图层

如果图层比较多的话,图层之间是有上下层关系的。上面的图层可以遮住下面的图层的内容,这里我举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吧。

我现在有两个图层,一个红色图层,一个蓝色图层。红色图层的位置在蓝色图层的上面,就像这样:

那么我们在工作区可以看到的就是红色图层: 

那么,如果我们想让蓝色图层显示在上面,可以怎么做呢?

直接点击蓝色图层(图层1),把它拖动到图层2的上面就可以了:

不透明度和可见性

前面说到,我想让蓝色图层显示出来,可以用移动图层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类似“我只是需要看一下蓝色图层,但是我还是想让红色图层显示在上面”这样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用到“可见性”这个操作,也就是图层缩略图左边的那个眼睛形状的图标。

点一下红色图层的可见性按钮,可以看到,虽然我的红色图层依然在上面,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蓝色图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不想让红色图层完全不可见,我还是想让它稍微有一点点若隐若现的感觉。

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节图层的不透明度了,比如这里,正常的不透明度是100%,也就是完全不透明。

现在,我把它调成40%,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效果。

调节不透明度可以用来制作一些半透明的元素效果,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图层合并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没有透明等叠加关系的图层,还有一个常用的功能就是图层合并。

使用方法是右键图层选项卡,直接选择向下合并,即可实现上下两个图层之间的合并。注意不要忘记调整图层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哈。

上面两个图层合并之后的效果如下:

如果想省事一点,想一步合并很多个图层,可以怎么做呢?

这不是还可以直接选择“合并可见图像”嘛,把不想合并的图像设置为不可见即可(记得把背景层也关了)。

这个功能一般是最后项目做完的时候把图层一块儿合并起来,只有确定不需要修改了才合并。合并早了再想调整就晚咯。

关于图层大概了解到这里就暂时可以了,之后在具体的项目中用到时,我会继续补充。

属性

在窗口的最右边应该有一个东西叫属性,具体位置可以自己调整一下,图标长下面这样:

在对图形对象或者图层进行操作时, 这个功能也是很常用的。比如在背景(画布)层,属性打开之后的菜单栏如下:

新建一个图层,随便画一个矩形吧,看一下它的属性:

在变换中,W,H代表的是矩形的宽和高。X,Y代表的是矩形左上角的位置坐标。那个像一个小角一样的图标是围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在外观中,可以更改元素的颜色(填充)、边框等。

特别的,对于文字元素,还可以调节文字的粗细、字体、大小等。

其他

辅助功能当然不会只有这些,但是这些是最关键的基础功能,是一定要掌握的。其他的辅助功能有待补充。

保存与导出

做好的东西当然是要保存的,保存的方式主要说两种:

  • 文件下拉菜单
  • 快捷键Ctrl+S

在窗口的最上方,找到“文件(F)”选项,点击下拉,可以看到保存选项:

选择“存储”或“存储为”即可,默认的存储格式为.psd。

如果想要保存为其他格式的文件,则需要用到“导出(E)”功能。

可以快速保存为PNG格式的文件,或者选择导出为具体格式:

后话

笔者也是一个刚刚接触全栈的小白,对于这些东西也是才会使用不久。至于写博客,现在的想法比较简单,主要是记录一下自己学习了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吧。

文章全篇的操作过程都是笔者亲自操作完成的,一些定义性的文字加入了笔者自己的很多理解在里面,所以仅供参考。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谅解。

【H2O2】

  • 13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