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小笔记(1)

本章最重要的内容是:

(1)互联网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的作用,其中包含分组交换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3)计算机网络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包含协议和服务概念。

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一定是面向连接的,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以保证在通信时需要的通信资源不会被其它用户占用。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1)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建立物理通路)

(2)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物理通路)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缺点: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性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因此线路上真正用来传输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已经被用户占用的通信线路资源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所以如果用电路交换来传输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会很低。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过程:

(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packet)

(3)发送端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4)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5)每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6)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7)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8)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分组交换的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4)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

(1)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2)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互联网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路由器:

在路由器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请注意,上述的“可编程的硬件”表明这种硬件一定包含有中央处理机 (CPU)

 

网络的分类: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域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性能指标:

1. 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比特(bit)来源于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 1 0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 (data rate)或比特率 (bit rate)

速率的单位是 bit/s(比特每秒),或 kbit/sMbit/sGbit/s 等。例如  bit/s 的数据率就记为 40 Gbit/s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非实际运行速率。 

2. 带宽

两种不同意义:

“带宽”(bandwidth)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 bit/s ,即 “比特每秒”。    

“带宽”的上述两种表述中,前者为频域称谓,而后者为时域称谓,其本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 吞吐量

吞吐量 (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请注意,有时吞吐量还可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或帧来表示。

4. 时延

时延 (delay latency) 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 发送时延   (2) 传播时延   (3) 处理时延   (4) 排队时延

(1) 发送时延

也称为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2)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不同。

信号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4) 排队时延

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ps: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必须指出,在总时延中,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

5. 时延带宽积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带宽

6. 往返时间RTT

往返时间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在互联网中,往返时间还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当使用卫星通信时,往返时间 RTT 相对较长,是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7. 利用率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非性能指标:

1.费用 2.质量 3.标准化 4.可靠性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型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