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有银行:
神仙打架,亮点频出
自2019年数字人民币布局以来,六大国有银行不约而同地开始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业务,工、农、中、建、交、邮储近期开始面向大众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普通客户只需要在银行柜台提出申请,就可以获得数字人民币APP的白名单,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测试和使用。
同时,不断地有中小型银行想要参与其中,以提早抢占数字人民币应用蓝海。伴随着测试工作不断推进,消费场景、参与机构数量等都在不断升级。各大银行子钱包设计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消费场景由此扩展为“线上+线下”。一切的操作都透露出一个明显的讯号: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将会朝着更加白热化、正规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
据资料显示,就数字人民币业务来看,六大行侧重点各有不同,可谓亮点纷呈。
六大行数字人民币业务亮点汇总:
1 | 中国银行:积极开展境外、港澳台相关业务,探索跨境支付的可能。其手机央行开通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已出现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选择。 |
2 | 农行 : 今年1月,农行提出试点ATM数字人民币“存取现”功能。并于成立总行级“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重点围绕数字人民币的特性开展新领域的创新与试点。 |
3 | 建行 : 在2019年3月便设立了金融科技与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又称“产品创新实验室”。截止2021年4月,建行已在全国11个城市铺开数字人民币业务。 |
4 | 工行:同中国移动开展战略合作,在业内率先实现SIM卡硬件钱包产品及数字人民币5G富消息应用。 |
5 | 交行:于今年四月表示将在海南搭建七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包括免税购物、智慧校园、智慧景区、智慧商圈、民生连锁、高端酒店及福利补贴等,并与免税城合作打造支持数字人民币全场景支付的免税企业,为消费繁荣增添活力。 |
6 | 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叠加健康宝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钱包”,卡片还自带指纹识别,实现数字人民币支付和健康宝登记的“一卡双用”。这一举动可看作更多地释放出了对中老年群体的善意。 |
子钱包设计:
针对细分场景拓宽应用渠道
2021年5月10日,数字人民币子钱包又有新动作,国内首批互联网银行之一的网商银行(支付宝)成为尝鲜者,成为第七家参与公测试点的商业银行。在钱包等级设计方面,网商银行与六大行的相同点在于都是遵循实名认证信息越多,钱包级别越高。可以将数字人民币APP上六大行与网商银行钱包使用的不同点汇总。最先加入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六大行,从开通方式、功能、形式、等级设计、跳转外链方面就各有不同。
在数字人民币得以全力推行的同时,数字人民币能够在哪些细分场景应用是公众所关注的内容。国有银行推出的“子钱包”,拓宽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子钱包”是指针对数字人民币不同 细分场景 ,如电商消费、会员管理、交通出行、本地生活等设定分场景、分机构的更细小的钱包。以农业银行为例,数字人民币App “子钱包” 页面现已接入京东、B站、美团、滴滴、顺丰、途牛等多个电商平台入口。
多地试点,全面铺开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先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前后启动试点测试。
2020年10月,数字人民币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 6 个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至此形成“10+1”格局。
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将进一步扩大。截止目前,全面深化试点地区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 28 个省市(区域)。
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创新探索还表现在接入商户支付系统的创新上。银行有时会帮助对接商家的支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根据商户的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接入方式。数字人民币功能正在朝着不断深化的方向发展。从最早的扫码支付,提升便捷性,到此后的可视化硬件钱包解决数字鸿沟难题,再到离线状态下的支付,都体现出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数字人民币体系。从数字人民币已实现落地场景上来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基本以 APP 形式出现,同时基本都支持离线支付,比如使用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钱包”进行支付为一种脱离手机的离线支付方式。据报道,这种“可视卡”底层技术是芯片加 NFC(近场支付)技术,该产品主要是为不愿意或者使用手机困难的用户设计,如中老年群体等。
数字人民币内部测试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日常小额支付领域;数字人民币支付支持条码支付、刷脸支付和碰一碰(接触内置芯片的商家“碰一碰”标识牌,手机上输入支付金额,就能轻松完成支付)等多种方式。在上海或是深圳的一些商场中,有时能够看到一些来自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再试图用行李箱吸引人们办卡推销信用卡,转而开始热情邀请你加入数字人民币的用户大部队。不时会有前来购物的消费者,被这个新鲜事物吸引,想要一探究竟。这也正体现出现阶段普通群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普遍态度:新鲜、好奇、感兴趣、愿意尝试接受。
可以说,数字人民币是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今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清晰。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金融科技与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副总经理颜培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表示,数字人民币业务在推进的前期,因为涉及到系统升级改造和研发投入的工作量,周期稍长。不过随着各家数字红包活动全面铺开,再加上政府也在做全面的动员宣传,导致现在商户和市民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数字人民币的推进速度将会变得非常快。这么看来,距离数字人民币真正走近百姓的生活,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本文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区块链优质资讯关注“零识区块链”微信公众号阅读。
行业洞察
IDC: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增速将位列全球第一,有望走向爆发繁荣
30天交易额超2.5亿美元,为何NBA Top Shot的爆红很难被复制成功?
数字人民币被“地方两会”热议,区块链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关键词
技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