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架构学习之组件化

背景:

新公司的项目采用了组件化,此前对组件化有过一些研究,但是相关的经验并不多,正好新的项目有实际运用,在此记录下组件化的学习与实践之路。网上组件化的文章很多,本人学习组建化的过程也借鉴了网上先辈们的文章。但大多数文章都从底层的细枝末节开始讲述,由下而上给人一种这门技术“博大精深”望而生畏的感觉。而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由上而下,希望别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觉得“组件化原来也就是这几个东西”的感觉。

正文:

1、本文主要内容

  • 什么是组件化
  • 组件化要解决的问题
  • 组件的单独调试及集成
  • 组件间通信
  • 组件界面跳转
  • 主项目获取并显示组件的Fragment
  • 总结

2、什么是组件化

在编码的过程中,不管在哪个年代,模块分层一定是永恒的主题。首先,软件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率的分工,模块分层必不可少。另外,模块分层更是为了减少耦合,易扩展同时维护时更省心省力。

例如Android的架构图,相信所有人都看过,从大的方面来讲它也是分层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比如C层和 Framework层之间,就定义了很多的JNI接口。

组件化,个人的理解就是更加精细一点的模块分层而已,它比模块来说,粒度更小而已,模块一般是指大的功能模块,比如首页模块、直播间模块。而组件它是一种功能更加单一的模块,例如支付组件等等。

模块化是业务导向,组件化是功能导向。

组件化基础架构图

上面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组件化架构图,图中从上向下分别为应用层、组件层和基础层。

基础层:基础层很容易理解,其中包含的是一些基础库以及对基础库的封装,比如常用的图片加载,网络请求,数据存储操作等等,其他模块或者组件都可以引用同一套基础库,这样不但只需要开发一套代码,还解耦了基础功能和业务功能的耦合,在基础库变更时更加容易操作。

组件层:基础层往上是组件层,组件层就包含一些简单的功能组件,比如视频,支付等等

应用层:组件层往上是应用层,这里为了简单,只添加了一个 APP ,APP 就相当于我们的模块,一个具体的业务模块会按需引用不同的组件,最终实现业务功能,这里如果又多个业务模块,就可以各自按需引用组件,最后将各个模块统筹输出 APP。

一般来说,组件之间还需要互相通信,但为了解耦,组件与组件之间是不能直接调用对方的

3、组件化要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组件化,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 1、每个组件都是完整的单独个体,是需要有独立调试的能力的
  • 2、组件之间的通信,相互调用,数据传递
  • 3、组件界面之间的跳转,因为为了解耦,组件间不可以直接互相调用
  • 4、主项目获取并显示组件的frament
  • 5、组件间如何集成并调试

请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组件化开发,组件就像积木一样,可以方便集成也可以方便删除,所以不能直接调用组件方法,明白了这点,就知道为什么要实现2、3、4点了。第1点和第5点只是项目集成问题,有了AndroidStudio,很好解决

4、组件的单独调试及集成

组件的常见的有两种类型,library以及正常的module,如果组件能被集成到主项目中,它此时就得是library,如果组件要单独调试,它此时就得是正常的module。为了满足此目标,可以新建 gradle.properties,在里边添加一个boolean值

isRunAlone=false

定义了 isRunAlone 值之后,更改build.gradle文件,即可以在两种类型之间自由切换:

if(isRunAlone.toBoolean()){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else{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当然还有包名,甚至AndroidMenifest文件都需要根据类型不同重新设定

if (isRunAlone.toBoolean()){
        applicationId "com.okunu.login"
    }

sourceSets{
    main{
        if (isRunAlone.toBoolean()){
            manifest.srcFile 'src/main/manifest/AndroidManifest.xml'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
    }
}

组件又是如何被集成到主项目中呢?只要添加依赖即可:

implementation project (':base')
runtimeOnly project(':login')
runtimeOnly project(':share')

5、组件间通信

组件间的通信,因为不能直接调用,所以只有一条路了,面向接口编程。例如现在有两个组件,登录组件和分享组件,分享组件需要判断登录状态,只有登录成功了才能分享,所以登录组件需要向外部提供一个查询接口,登录是否成功。

面向接口编程,显示需要先定义一个接口,判断是否登录:

boolean isLogin();

同时这个接口是需要被多个组件一起使用的,比如登录和分享组件都要使用,那么这个接口只能定义在一个基础的组件当中,然后其它组件依赖基础组件即可。

接口已经定义,登录组件明显需要实现此接口。登录组件实现以后,分享组件怎么用到登录组件的实现呢?

本例中使用了注册接口的模式,依然是在基础组件当中,定义一个factory,在App启动的时候,注册组件,然后其它组件就都能调用到了。为了实现在App启动的时候就完成注册,我们特意定义了一个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App extends Application {

/*
* application初始化
 */
public abstract void initModuleApp(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 application初始化后的自定义操作
 */
public abstract void initModeleData(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并且在主项目的Application类中,调用各个组件的initModuleApp和initModeleData方法:

public void initModuleApp(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for (String app : AppConfig.modulesApp){
        try{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app);
            BaseApp baseApp = (BaseApp) clazz.newInstance();
            baseApp.initModuleApp(this);
        }catch (Exception e){
            Log.d("okunu","", e);
        }
    }
}

有一点值得一提,为什么抽象类是一个Application 类,不是每个Application 类都会被启动吗?主项目的Application还需要调用 initModuleApp 方法吗?其实参与到主项目的组件,它们都是Library这种类型了,它们并没有单独运行在一个进程中,所以即使它们定义了 Application,也不会执行Application的oncreate方法。

注意:一个进程中只有一个Application

定义一个Application的抽象类,当组件单独运行的时候,这时组件的Application就会运行了。

所以总结一下,定义基础组件,基础组件中定义接口,组件实现接口并且注册,主项目帮助组件实现接口注册,这样组件之间的通信就能完成了。

6、组件界面跳转

还是相同的原因,为了减少耦合,不能直接调用组件的activity,所以为了界面跳转,只有一个办法了,使用aRouter开源库

7、主项目获取并显示组件的Fragment

其实这和组件间的通信类似,依然是面向接口编程的方式,组件提供实现并注册即可。

8、总结

组件化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将模块更细化,更加的单一化而已。

想想AS提供的这些功能,本质上也是mk脚本的变化而已。

今天提供的示例,也只涉及了同进程间的通信,跨进程通信还没有涉及,如果需要IPC,会更加的复杂。当然核心处理思想仍然是一样的,面向接口编程,定义公共组件,所有组件都依赖公共组件即可。

组件化,最深刻的一条就是面向接口编程,可扩展程度高,希望在日后的工作当中,牢牢记住这一点,一旦涉及跨模块,如何解耦,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面向接口编程的思维一定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有其他问题或者技术困惑的伙伴,可以加群交流(备注技术交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