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3年,AI还是好生意吗?

AI是一个好生意吗?

必须是。

没看到在2023上半年,只要与AI沾边的公司市值猛涨吗?AI+存储、AI+娱乐、AI+芯片、AI+教育、AI+游戏的公司,都是轮番翻倍,然后就是割韭菜、创始人离婚、高管减持。

吃相难看。

被ChatGPT炒出来的大模型再次把AI推到了大众视野中。你要说AI不赚钱,你问问英伟达答应不答应。你要说AI赚钱,你问问寒武纪答应不答应。

AI究竟是不是好生意?还是要看AI是什么。

翻翻历史书。

1950

图灵提出来图灵测试,意味着以后机器具有人类的智能。

1956年

一群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这个命题。

1970年

左右

以IBM为代表的大企业猛推专家系统。

2010年

左右

IBM“深蓝”和谷歌“AlphaGo”让人工智能大放异彩。

2017年

人工智能又在全球大热,大公司纷纷“ALL in AI”。激进如百度、谷歌、微软等。这一阶段的人工智能仍旧是弱人工智能,雷声大雨点小。

2022年

OpenAI冲击大众视野,生成式AI纷纷上线,大模型好不热闹。人工智能朝着强人工智能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从发展看,人工智能从概念——单个产品应用——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一步步迈进,从科学家——IT工作者——科技产业——普罗大众广泛传播。

从能力看,人工智能对应着人的听说读写动能力,分别是语音识别、对话能力、视觉、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能力,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集大成者。

算法、算力、数据是其中的三大核心,得其一可得天下。

典型如卖铲子的黄老板又赚翻了,英伟达借此“咸鱼翻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ANN被深入研究,这就造成中国科技公司纷纷下场训练(抄袭)模型,再次“ALL in AI”。

从应用看,制造、交通、能源、互联网、金融领域纷纷拥抱。应用深浅不同,主要看场景,越是与数据结合紧密的公司,越是人民大众喜欢的娱乐功能,越是能应用到AI;越是核心系统越是谨慎应用AI。

于是,号称AI公司的广泛产生。

我们选取了市场上最热门的一些所谓AI公司,严格说,他们并不是纯粹卖算法、卖芯片、卖服务的公司,而是借助AI持续(被)炒作的公司:科大讯飞、金山办公、海康威视、寒武纪,来看看在AI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很明显,这几家公司不论是规模、历史发展,还是业务模式等等,都没什么相似点,赛道不同,横向对比没有意义,这也不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回到AI这条准线上。

可以看到,每家公司近几年都主动贴上AI标签,AI+语音、AI+办公、AI+安防、AI+芯片,我们要的就是通过纵向对比,找到各家公司在AI加持下的变化、趋势。

主要关注几个核心的点。

增长性。也就是通过这些年的营收数据,解析为什么高速(低速)增长。通过增长找到背后的业务逻辑和产品方向。从而解析AI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里面离不开产业大环境和国家政策指引。后者则一笔带过。

稳健性。通过利润、现金流这些指标,分析这些公司的茁长性、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记住,财报是人为做出来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数据。不看某一期的数据,而是通过连续几年的利润对比、研发投入、人效比、库存周转、现金流(负债)等看这家公司的稳健程度。

未来成长性。通过综合的几个指标,尤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投融资数据来看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数据不可避免的要落在产品方向、行业贡献数据中。

※ 还是那句老话:所有数据来自官方财报。数据分析仅是个人观点,不做投资建议。同时,假设所有财报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1、营收缩水

1793a69403b48a51361dc252a495e414.png

和前两年比较来说,2022年有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各家公司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虽然也在努力涨,但除金山办公外,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和寒武纪,不管业务盘子大小,营收增速都跌到了个位数,显然是后劲不够。

企业靠营收维持表面光鲜,基本可以判断“AI+X”模式已经进入市场冷静期,企业不能光靠AI招牌,该切实思考AI到产业、到产品的执行落地。

2、利润大滑坡

4fcca93f4cf635decc495d97b4edc49e.png

看看净利润,就该懂了营收更像块遮羞布,遮也遮不住。

最惨的科大讯飞188.2亿营收,净利润连个零头都不剩,3年“反跑”速度一骑绝尘,净利润增速从66%到-63%。

稳定发挥的寒武纪,则是一直努力一直亏,问就是创新很难、依旧烧钱。

海康威视,一贯秀同行一脸,2022年也让人大跌眼镜,出现21年来首次利润负增长。

要说稳当省心的还得是金山办公,小规模赚小钱(科大讯飞扎心),涨多涨少,年年涨。

总的来看,在大环境的重压之下,各家日子都过得不容易,但为了面子,还得让营收好看些,哪怕是增长缓慢一点。

不过,净利润收窄的大趋势没法改变,这也不能都归咎于经济环境重拳,市场空间就这么大,前几年增长够快了,在行业趋于饱和或者说基本饱和的状态下,再想创造个二次利润曲线,很难。

那为什么赚不到钱,营业成本高在哪?是物料涨了、人员支出增加了,还是研发太过烧钱,相信每一家公司的症结都不止一处,感兴趣的话,大家不妨扒一扒财报内幕。

3、持续扩张

3bc1466445f897223257bc72de8c1ec7.png

4家公司都在不停地招人,从这3年涨幅来看,扩招的范围不小。本质上,人力的扩张和业务脱不开关系,要么业务范围扩大,要么就是有新项目需要等等。目前尴尬的是,砸了人、砸了钱,营收越来越低,人效比也十分拉胯。

以2022年为例,科大讯飞188.2亿元/15046人、海康威视831.7亿元/58284人,金山办公38.8亿元/4278人、寒武纪7.3亿元/1516人。

海康威视和金山办公还能说保持扩张、回报平衡,科大讯飞和寒武纪的人效比实在是太差了,只能寄希望于后续回报,把投入的真金白银赚回来。

4、全速研发

f42be6fc7218c7a0114b35341ea88a15.png

研发是反映公司科技含量的重要一项,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正常水平,研发费用占比要不低于10%。

这一点,科大讯飞、金山办公和海康威视都有比较久的资历,公司发展到成熟期,有稳定的产品路线,创新难度、创新内容等压力不会太大,研发费用、研发占比有一个稳定范围,也都高于平均水平。寒武纪做的是从0到1的创新,工作是开创性的,烧钱速度也是开创性的。

所以从不停招人、不停砸钱综合来看,这4家公司对市场还有很多期待。

只是不管是加大研发力度、拓展销售渠道,还是其他投入等等,都需要时间反应,目前的人效比低也正常,还要看长期效果。尤其对于寒武纪,时间线拉得更长。

5、卖不卖货?赚不赚钱?

670972c473aa65ffe81a6dbdf312fbc7.png

AI不是单独的商品,每家公司的卖法也不同,像是金山办公,存货周转只有1天左右,很明显是纯粹卖软件,科大讯飞周转慢点,但业务模式也差不多。

海康威视和寒武纪就更像传统企业,生产、存货、卖货……卖不出去、中间环节拖得久,就容易现金流转差。

再说赚钱,一般来说,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能保持在30%左右。

金山办公最符合这个健康指标,海康威视也还说得过去。科大讯飞和寒武纪的表现就实在太拉了,特别科大讯飞,作为一家成熟企业,还不如普通的零售厂商,辛辛苦苦忙一年,回头是替别人数钱。

6、上下游话语权

90d9f4d8e9dafcb82f6eeb6c8aaf4f5c.png

从应收、应付票据及账款,不仅能看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还能评估坏账、死账等情况。这里我们仅讨论前者。

寒武纪3年时间里,应收翻了超过3倍,科大讯飞应收增长近一倍,这对于回款能力、议价能力或者说市场把控而言,不是好消息。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海康威视,应收太高了,应付也属实不少,影响现金流、资金周转等等,时间久了,坏账、死账就该出现了,就这收钱都费劲,“安防一哥”的名号差点意思。

7、财务抗风险

17731834ff292325adfbb5e9f7b203e8.png

科大讯飞和海康威视每股净资产在5-7块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差别就出来了,差距两到三倍。寒武纪每股净资产能达到十几块,净资产收益率却都是负数。

这么看,金山办公的数据就相当不错,规模不大、收益稳定。尤其对比的另外3家,净资产收益率起起伏伏,很容易让人怀疑有迎合股市炒作,希望路别走窄了,把真功夫下在技术和产品上。

8、现金流

d98c637f0b7c982092d492cc9227325f.png

还是只看资金流出的动向。从经营活动现金流看,主要都是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

投资活动现金流看,金山办公、海康威视和寒武纪投资支付占大比重,科大讯飞则是购买固定资产比重逐年增加。

比较有意思的是筹资活动现金流,科大讯飞忙着偿还债务,金山办公大部分用于分配股利、利润,海康威视2/3分配股利、利润,剩余偿还债务。寒武纪因为没钱,还在吸收投资,流出的是活动经费。

再掂量掂量公司,看看每年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可以说各家赚不赚钱,一目了然。

总结

科大讯飞

标榜科技型企业,含金量确实不够。

公司有24年历史,但缺少硬核产品,追低代码、元宇宙、AI各种热点,影响不大。直到推出星火认知大模型,小火一把。多年自证AI标签,官网也展示着AI+各行各业,但事实上“新瓶装旧酒”,依旧是语音识别、翻译等老一套,加个AI更精准的帽子,AI并非核心生产力。

从数据看,市值很棒,利润拉胯,资金流转差等等。

销售毛利率达到40%,很高,但是销售净利率只有2.65%,很低,可见管理成本、人员成本等吃掉了太多的利润。这进一步佐证了科大讯飞像个卖硬件、卖产品的传统公司,而不是卖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

业务上,星火认知大模型前途未卜,C端缺少硬实力,靠着G端、B端和补贴做事,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就算B端,宣称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能达到80%以上,渗透率如此之高,但营收止于188亿元,不合理。

金山办公

老牌企业,早期活在微软的阴影下,上市后走出自己的高光。

销售净利率、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很好,产品单一,利润感人,2022年营收38.85亿,净利润11.18亿,和科大讯飞一比,营收是对方的1/5,利润是对方的2倍。最优越的还是现金流,光靠理财收益一年都能赚45亿元。

基本逻辑是,主营业务吸引资本,抬高股价、做高市值、不断减持,然后投资“滚雪球”,真香。

主营业务方面,C端竞争激烈,订阅用户黏性太差,很难有量的突破。B端由于早期国产替代化加持,WPS渗透速度快,对全国政企单位的覆盖率接近100%,但政企红利的减少,进入瓶颈期。

所以,金山办公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和性能是否有质的飞跃?产品运营是否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或者是,金山办公是否有第二条、第三条增长曲线?目前看,都不乐观。

海康威视

背靠国资委,号称“安防茅”,市场地盘足够大,正在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市值辉煌20年,近两年开始被唱衰,主要原因是出现21年来首次利润负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跌破20%,虽然后续“扭亏为盈”、利润下滑收窄,但整体营收和利润还是低于预期。有人认为这是一家被高估的公司,靠着“天网工程”“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吃政策红利“上桌”,发展受限。

看它近年大幅上涨的销售费用、应收,以及降低的人力投入回报率、净利率,确实也深受大环境、G端客户下滑影响。

不过,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也意识到传统业务增长遇到天花板,不再局限G端业务,进军智能家居、机器人、热成像等多个创新赛道。

短时间,这些创新业务无法恢复高增长,但向软硬一体化过渡,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海康威视的发展局面。未来,海康威视该考虑如何稳住主营业务局面,平衡资源、人员的投入。

寒武纪

典型的创新型企业、AI独角兽,一成立就引来TOP级投资,但持续烧钱,从未赚钱。

看财报数据,寒武纪只能吹研发,存货周转、净利润、销售净利率等惨不忍睹,而且尴尬的是研发占比一年更比一年高,成果微乎其微,谁看了不唏嘘几句,颠覆式创新有多难。

不过,也有人说了,投资寒武纪,要看长远。是看5年不盈利,股价一炒再炒,还是看股东密集减持,砍研发、砍业务和接连裁员等一些列操作?市场需要寒武纪这样的企业来讲故事,但多重压力下,留给寒武纪的时间也不多了。

回到业务本身,寒武纪早期和华为是好搭子,靠卖IP授权养活自己。华为搞自研正式提出“分手”,公司又靠着两个政府超算中心项目和给中科曙光卖加速卡,填上了营收,后来一直不温不火。和大公司合作,人家用不着,和小公司做买卖,一是生态不行,二是很多用不起。

先搞明白不清不楚的产品定位,有用户肯买单,这才是当务之急。

总结全文,光靠AI短时间内没法做好生意,它更像是一把“走捷径”的钥匙,给传统商业模式加点料,让产品也好、服务也好有一个升级的过程。

至少从现在的技术成熟度来说,别过于指望AI,它能让企业站在风口爆火,也能三五个月就让公司偃旗息鼓。

与其盲目蹭热点,不如踏踏实实研究主营业务的转型,怎么去贴合时代需求、怎么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AI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能让股东满意,赚回来真金白银才是真本事。

【往期回顾】

5720b88bdcb7e80e75fc4fb068e090ca.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