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fra走向何处,这里可能有你要的答案

2023年12月,OpenInfra Days China峰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自疫情结束之后首次的线下会议,中国核心成员悉数到场,除了分享技术之外,欢乐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也在大会上分享了对开源基础设施社区走向的思考。

会后,大数网采访了OpenInfra基金会亚洲区总监李昊阳,结合他的访谈和业内观察,输出一些干货。

a1583344cc80357f07f7038dee32ef28.png

5ab6908201ba7403b77a469abaad5ded.gif

成熟之后再出发

简短交代一点背景和成绩。

OpenInfra基金会源于OpenStack基金会,是以服务和经营OpenStack项目为目标的第三方、非营利组织,也是软件行业最大的开源组织之一。

当前,OpenStack在全球取得重要成果,落地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11万成员,其规模之大,主要得益于开源、开放的理念,这也是任何软件不能相比的地方。

同样,2020年升级为OpenInfra基金会后(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简称OIF),涵盖范围更广,从云架构扩大到基础设施领域,其组织架构、运作方式基本不变。

现在OIF下有六个项目,均是这一两年发展起来并壮大的,除了OpenStack之外,知名的如Kata Containers,这是蚂蚁集团和英特尔共同发起和推动的项目。

纳入到未来代考察的开源项目是,安全隐私、AI以及数据负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适配多硬件等。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相比10多前的OpenStack横空出世、热闹的情况,如今是走向了成熟期。无论是云原生带来的技术实践还是以AI大模型带来的喧嚣,OIF未来的任务更为艰巨。

对此,OIF在多个场合强调,继续秉承4个OPEN的原则推动基金会下的项目运转:Open Source、Open Design、Open Development、Open Community。这也是OIF对未来10多年的期待。

2023年年中,先后成立了OpenInfra亚洲(运营中心设在新加坡)以及OpenInfra欧洲(运营中心设在比利时),主要因为这两个区域的会员数量最多、落地实践最多的原因。开设两个运营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贴合本地特色,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OpenInfra的范围在扩大、理念在扩大、经营区域在精细化。

522a6ef26ebc02672b45f807720ad153.gif

问题一,OpenStack未来会如何?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随着OpenStack的成熟、基金会的更名,以及面对云原生尤其是容器的冲击,OpenStack还会是主流的部署方式吗?

要说不主流,那全球前10大运营商中的9个,都是基于OpenStack构建的云;要说主流,几乎目前很少有ICT基础设施搭建必须要用OpenStack。

可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OpenStack不会消失。它的组件会越来越丰富,多承载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但会随着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和不同组织的使用,划分为不同的版本。甚至,随着底层技术的不断迭代,其内核也许会发生变化,架构和部署方式也会随之调整。

毕竟,OpenStack为了云而生。未来会不会出现比云、比容器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很难说。

就如Windows和Linux、安卓等操作系统一样,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迭代,其内核、架构和10年前完全不同,但界面更人性、体验和效率更高。

OpenStack承载的是以云为技术核心的阶段性历史任务,日后如何发展,就要看基金会的管理和引导了。而且,OpenStack和容器也可以共存,业内已经有双栈策略。

5538649a9dd2e6118c0e7373ec5897bd.gif

问题二,OpenInfra和基金会未来会如何?

现在已经看到,OpenStack社区发展成为OpenInfra社区,OpenStack基金会升级为OIF,相应的职责和理念都随之变化。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除了技术本身之外,离不开背后的诸多推动力,商业变现是核心动力。在开源和开放的号召下,重构世界的软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发现,“来自开源 贡献社区”的效率更高,商业变现的速度更快,这让全球目标一致的商业公司聚集,既有竞争也有协作,共同推动项目的走向。

OpenInfra现在有6个开源项目,以后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只要是现阶段主流技术与基础设施有关的,都有可能被纳入到技术委员会的视线之内。比如当前的AI大模型如此热闹,如何让基础设施支持AI底层的数据,让算法更快、更多样;数据流动更快、存储更多、负载更均衡也被纳入其中。

这是一个不断纳新的过程。

OIF以4个OPEN的主张,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务实的做法,推动社区在项目平衡、协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世界的边缘政治和地域摩擦不断,甚至有战争的威胁,但对OIF来说,只要保持“中立”、秉承“开源、自由”的原则,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大概率会避免卷入非技术的因素中,增加无谓的负担。

在当前OpenInfra亚洲和欧洲运营中心成立之后,OIF可能会设立更多运营中心。这本身就像云一样,既有中心节点也有边缘节点,是集中与分布的协调关系。而对区域中心而言,如何精细化落地,又是一个难题,考验运营者(当地总监)的视野和能力。

0590b0bdb28268701258f8f7930221f6.gif

问题三 创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过去,有一阶段讨论OpenStack核心成员退出,项目该走向何方?现在,偶尔讨论有核心成员加入会不会分化OpenInfra的项目?

同样,在OpenStack高光时刻,中国有10多家创业公司,现在市场上活跃的大概只有几家,如Easystack、九州云、AWCloud等。大厂进入之后,创新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少。

其实,无论核心成员还是创新公司的变化,都代表了一阶段技术的趋势以及商业背后的推动力。

OpenStack是历史某个阶段技术的缩影,从中可找到商业和技术之间的关联性。

而对OIF而言,如何让区域厂商、用户之间增加活跃度,项目落地至关重要。除了频繁举办各种交流会、研讨会之外,倾听各地声音,量身定做项目策略成为关键。

前不久OpenInfra亚洲首届咨询委员会成立,这将帮助该地区的交流。尽管中日韩、新马泰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不太一样,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也不一样,但总体而言,中国的数字化进程节奏要快,应用新技术的项目更多,大项目能输出的经验也较多。

生态离不开合作伙伴,离不开利益均衡,也离不开核心的价值主张。

OIF对区域总监没有数字上的硬性考核,但对区域总监而言,活跃一个大区域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经济水平、文化隔阂甚至是政治偏见都是其中的影响因子。不过好消息是,一旦这样的委员会落地,就可以一点点推动OpenInfra的逐步落地。

小总结

借助OpenInfra Days China的峰会,对OpenInfra有几点感想。


1. 一切都在变化中,开放始终是一个原则,开放也是一个逐渐探索边界的过程。OpenInfra纳入的项目在变化、边界在不断扩大;OIF的服务也在变化,区域职责和定位也在变。
 
2. 不能唯技术论,但也不能摆脱技术讨论太多。从炒作周期看,每一项技术都经历萌芽、发展、高潮和应用阶段。如何结合技术和商业,以及不可逆转的经济周期,都值得创新者和技术推动者思考。


3. 任重道远。不求以“先进性”推动项目前进,只求参与者做好本职工作,即务虚朝前看也要结合商业变现,就能聚沙成塔,秉承“开源 开放”的精神,自然会让社区更美好。


4. OpenInfra在过去和未来10多年的变化,是开源历史上一个典型案例。与其他开源基金会的运作相似,如此大规模项目的兴起到成熟,是否再从成熟走向另一个高峰呢?这对业内的发展而言,值得研究。

62d864a29b31a9970227fb89a325ea02.png

c6be9f2a5c675f9719f0b76f1024f2e5.png

f4c9569a602bbc0966108f779f461eaf.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