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和保护对象
- 实用新型专利
- 定义: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 保护对象:侧重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方面的创新。例如,对一种传统的折叠椅进行改进,通过改变椅子的折叠结构,使其更便于收纳和携带,这种对产品构造的改进就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 发明专利
- 定义: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 保护对象:既包括产品发明(如全新的电子产品、化学物质等),也包括方法发明(如制造工艺、使用方法等),还包括对现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发明。例如,一种新的芯片制造方法或者一种新的药物合成工艺,都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2. 创造性要求
- 实用新型专利
- 创造性标准相对较低,要求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只要在产品的形状、构造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并且这种创新能带来实用效果即可。例如,将普通的螺丝刀的手柄形状设计成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使握持更舒适,就可能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
- 发明专利
- 创造性要求较高,发明需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这意味着发明专利的创新程度要比实用新型专利更深入、更具突破性。例如,从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到全新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发明,这种在技术原理和系统架构上的重大变革符合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
3. 审查程序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般只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申请文件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明显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等内容。如果初步审查合格,通常就可以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由于不进行实质审查(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实质审查要求),所以申请周期相对较短,一般 6 - 12 个月左右就可以获得授权。
- 发明专利
- 审查程序较为严格复杂。包括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两个阶段。初步审查主要检查申请文件的形式问题,而实质审查则会对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全面审查。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会查阅大量的现有技术文献来对比分析,可能还会要求申请人对发明内容进行解释或修改申请文件。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一般 2 - 3 年左右才能获得授权。
4. 保护期限
- 实用新型专利
- 保护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为 10 年,从申请日起计算。
- 发明专利
- 保护期限较长,一般为 20 年,同样从申请日起计算。
5. 稳定性
- 实用新型专利
- 由于未经实质审查,其权利稳定性相对较弱。在专利侵权纠纷或无效宣告程序中,实用新型专利被宣告无效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例如,在侵权诉讼中,被告可能会对实用新型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一旦专利被宣告无效,专利权人就失去了专利保护。
- 发明专利
- 经过实质审查,其权利稳定性相对较高。在相同情况下,发明专利被宣告无效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在授权过程中已经对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进行了严格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