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一位前端开发,因为公司业务需要,对地图的接触越来越多,自学不少地图知识,现在进行梳理。本文主要介绍我理解的地图。
一、地图是什么?
维基百科: 地图(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我的理解:一张缩小的区域全景图,通常以二维形式。
二、成分
1.基本要素
1.1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我的理解: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实际长度之比。
加强概念:
1.2 图例
我的理解:为了减少在地图上过多的文字标注,所以对兴趣点图标、分割线进行分类,整合一个图例表以字典形式搭配地图使用。
备注:大部分存在在纸质地图中。电子地图因为有强大的扩展信息能力,所以一般不会刻意显示图例。
1.3 指向标
我的理解:定义地图看的方向。
无聊的知识:
中国上古时期地图多以南为上,与古代的方位观有关。中国古代在各个方位中,以南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于城市南郊。这一观念反映在地图上,便是把南方置于图的上方。
到了中国封建时期,南宋以前,皇帝定都几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为尊的说法。那么北上南下的说法就很自然了。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语你也应该听过吧!北为皇帝,高高在上;南为臣子,俯首在下。
2.构成要素
2.1 点
POI兴趣点:医院、学校、行政办公、景点、标志性建筑等等。通常取对应区域中心点以图表形式表现在地图上。
文字描述:任何形式的文字描述应该本质上都是以点的形式进行展示。
特点:以单锚点的形式,配合图标或文字形式绘制在地图上。
2.2 线
以功能区分:国界、国道、省道、铁路、分界线等。
特点:能以线的形式表现,例如修改线颜色、粗细、样式等。但因为只有线的关键点是和地图一致,所以像线的粗细理论上不能准确表达真实情况。例如:下图中彩虹立交桥的粗细是不能按比例尺还原出现实的情况。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地图,精确到车道线级别,往往被称为高精地图。
2.3 面
以功能区分:陆地、水系、植被、各自兴趣区域、其他功能面。
特点:地图主色调,配色优先考虑要素。只要数据准确,能完全按照比例还原出现实的边界面积。
总结
我了解的地图就是一张图,按一定缩放比例,把现实场景抽象成点线面的形式刻画出。提供比例尺、图例和指向标供人辅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