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能机器人竞赛初识美国教育
4 月 11 日 ,我拎着一只很重的大箱子,带着我校的一位同学,经过三次转机,来到了美国参加“第十届国际智能机器人家庭灭火比赛”。这项赛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能机器人比赛,本届比赛的场地设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三一学院。出发前,恽为民博士再三强调,出去不要代替学生比赛,多看看美国的教育方法。我把这话当作了此行的一个任务。
来到康州的Hartford三一学院,便开始了紧张的赛前调试工作,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把主要的调试工作让他来做,自己则看起了周围的参赛队伍。此次比赛来了7个国家的142支代表队。主要来自美国本土(可见他们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因为参赛者不受年龄限制,故各色各样的队伍都有,既有经验老到的老者,也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有不少稚气未脱的小孩(6、7岁),竟然比我的学生还小(11岁)。有点惊讶,她们此时此刻没有在儿童乐园或在父母的带领下玩耍,却在这国际性的大赛上与其他高手一争高下,美国的教育真的这么特别么?
由于参赛队伍太多,故大赛组委会决定先进行资格赛,通过资格赛才能进入明天的正式比赛。资格赛时看到了这样真实的一幕。不少成年人或老者(都是专家级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通过,他们竟然当场痛哭起来,为什么?不少参赛者在最后一轮通过了资格赛,满场的人为他喝彩,不像我们国人,暗暗高兴少了一个对手,又为什么?很少有国外的队伍用现成的成熟的商业机器人改进后比赛,而都是自己用各种各样的零件做出来的,为什么?带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参观了美国的四所学校:哈佛、麻省、天才学校、三一学院,特别是在天才学校,参观大半天,旁听了一节课,才似乎找到了答案,也对美国的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总体感觉
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和中学,其中小学六年,初中和高中各三年。美国的基础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除了都是小班化设置外,学生的学具很丰富、学习环境布置的很好。
课程设置贴近生活美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各学校执行统一的教育大纲,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情况。
此外其他辅课也都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由各学校甚至教师自行决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只要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具备,社会上有用,学校就可设课,学生就可自由选择参加。一般中小学都根据其不同情况设置电脑、驾驶、机器操作、建筑设计、摄影、绘画、乐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要求不同於我国的职业学校,只讲有关知识和学习一般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选择余地较大。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教材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公司编写的。书店里各种类型的课本很多,每一门课都有各种版本的教材供各学校及教师选择。无论语文、地理,还是科学、历史,各州的教材都各有特色,学生所学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学起来也更有兴趣。
美国学校上课时教师不是采取“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方法,只是要求学生记住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就行。在天才学校我们旁听了一门历史课,主要是比利时的历史。学生在所谓的教室(其实是在走廊)里横七竖八的坐着,是我们国内教师不可容忍的姿态,但他们的老师却习以为常,滔滔不绝的讲述着。期间,教师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设想,最後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一些课程则完全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思想活跃,有时甚至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美国的中小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份的发展。很多美国小学生二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地图,阅读数据,开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问题,而我国的小学阶段根本没有类似地理常识的课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问题要到四、五年级的自然常识课上才略微提到;四年级时能用地图、照片、图表来理解世界各地区及其气候的不同;五年级时能列、读表格,能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信息进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六年级时能使用百科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完成独立的研究计划。
二.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的国民教育即爱国教育最成功,这可以说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在国内时,就听说美国人挂国旗是自觉行动。到美国后这一印象更加深刻。很多建筑物,例如商场、加油站、私家车上都挂满了国旗,据说在“911”期间,不插国旗的汽车往往都会被砸掉。一般平民百姓很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为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而骄傲。美国的爱国教育“从娃娃抓起”。幼时,父母和幼儿园的阿姨即教导孩子尊敬国家领导人、国旗甚至警察。开国元勋华盛顿的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一上小学,每天早晨,小学生都要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把右手放在左胸前,宣誓效忠国家。各学校的誓词没有统一规定,但中心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一仪式严肃认真,再顽皮的孩子也不敢捣乱。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这一教育抓得更紧。
三.自信心的培养
在美国,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视。老师会很夸张的叫他们的学生“天才、神童”,各种各样的表扬会美国的学生永远觉得自己了不起。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来高的台阶上跃上跃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中国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所以在国内似乎很好看到有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除语、数、英、艺术以外的活动。如科技活动中的车模、箭模、航模、体育活动、机器人啊等,都认为那是在荒废学业。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习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
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的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择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试验室和博物馆做调研,完成课题研究,而在家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而在中国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糟糕的是,人们以为孩子是个空桶,给什么,装什么。孩子是张白纸,画什么,显什么。我们往往忘了,孩子还是一个有个性、有思考、有追求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思考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追求的欲望和能力,就如你我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不仅仅是孩子,他们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和社会人。
这两种教育的效果区别是很明显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几乎都遇到一个问题,当指导老师要求研究生自选题目时,中国来的学生会束手无策,不断向教师挖情报,以便找出一些线索,否则便不知所措。这里显示不同教育理论所导致的判别,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是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材,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难培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材。这让我想起了在参观麻省时随行导游的一翻话:“哈佛、麻省是很优秀的两所大学,国内很多拔尖的人才来到这里留学,取得了丰厚的奖学金、外国人很敬佩,但他们并不欢迎中国的学生,因为中国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太差,到研究所去往往不能做出成绩来。
四、独立和个性的培养
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孩子独力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美国的中小学教学的长处是充分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根据他们好奇和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着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工具去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在我所参观的天才学校,机器人是他们三大实验室之一,那边的学生规定只有在天才学校读满三年以上才可以教授机器人学。但有一位同学很特殊,未满三年,但对机器人很感兴趣,为此,学校特地为他准备了一间实验室给他研究制作机器人。
美国的小学较多采用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就像国内的“愉快教育”,课堂上对学生的约束较少,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小学教师都拿出很多课堂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从不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设想,总是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总结。
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们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课题”从历史人物、时事政治、人文地理到科学试验无所不包,内容很广,作为教师,我深感国内的教师研究课题范围太狭隘,学生更不会有研究题目了,整天泡在题海中。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
国内教育的基本认识标准是: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将获得越大的成效。“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孩子们不得不用他们弱小的身躯及幼稚的心灵来承受那些甚至成人们都视为畏途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美国人上课最有特色的是课堂演讲或演示,孩子们把它当成是自我表现的绝好机会,包括炫耀最能显示个人才能的各种手工制作的道具。为什么美国孩子“低分高能”?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反证”?美国孩子“低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不注重学死知识,美 国的 老师不屑于教孩子怎么考试,怎么得高分。美国孩子“高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文化不管孩子有多幼小,都能把孩子首先当威一个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入。
美国的孩子从上初中起就开始试探着走进社会了。各州的法律不大一样,但都对孩子参加工作的年龄有严格规定。据说,俄亥俄州规定孩子要年满14岁才能被雇用。在超级市场里,甚至是中国人自己开的餐馆里,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忙着帮顾客收钱、装袋。顾客多时,他们会工作得努力,顾客一少下来,他们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就会互相打闹一阵,开阵子玩笑。这些孩子需要钱么?不!孩子不需要那个钱,但需要学怎样才能独立生存!这就是美国的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
五、举止文明与平等的培养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美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如果遇到一个与我平辈,甚至是长我一辈的美国人,不用像遇到中国人那样叫什么“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笑笑,问候一声,“Hi!”或“Howareyou?”就行了。而不管对方是“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辈的,都会正儿八经地回答问候,并主动伸出手来与你握手或是点头微笑,就像对一个成年人那样对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只有当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孩子才不管有多幼小,也能以平等的“社会人”出现在社会交往中。
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从来都无视孩子的权利,无视孩子的自我,无视孩子的人格。尽管我们有法律明确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但还是时常听闻有体罚、讥骂学生的行为。在美国,何人需要帮助或者帮助别人都会得到非常有礼貌的回应:"请……"、"谢谢你……"这种平等的氛围,注重对孩子文明礼节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和乐于助人。
举几个例子:在美国,人们很喜欢排队,不管人多人少,在什么地方。美国人把残疾人的车位设在最方便的地方,但不会有非残车辆占用。美国人吃完快餐是自己到垃圾的。在美国,汽车让行人,当然,行人要各行其道,等等。那么,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人呢?在三一学院比赛时,国外的参赛队伍都是排好队一个接一个进入场地调试,而代表中国队的北京的几位同学却时常插队,甚至在老外多次提醒的情况下强行进入,当然更不会说等话了。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但这种不文明的举止,对于一个悠长的礼仪之邦,实在汗颜。在美国,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难免会人碰到人,或在挡住他人去路时,这时候,美国人会把“sorry,Excuseme”挂在嘴上,且会主动避让。而在国内,时常可以看到为了这些小事而引起争吵,国人的文明举止到哪里去了?
六、满足与欣赏教育
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很重要,这一点从小我们就很注意。前面我们讲到过美 国的 老师很夸张,会叫"天才、神童",各种各样的表扬会让学生永远觉得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
在我所参观的天才学校,,无论在走廊还是教室里,常常看到精心布置的学生"作品展",实际上是学生手工制作、绘画、陶艺等课的课堂作业。尽管一部分习作的水平很一般,但老师非常重视,我们走进教室时特意让我们看,许多学生指给我们看他们自己的作品,甚至拿起来让我们仔细欣赏。满足与成就感溢于言表。据说美国的每一所小学都是这样的,包括在上海西郊的美国人学校,前两年去参观时也看到了布置得到处都是的学生作品。而国内,也只有好的、优秀的作品才会展出。
七、探索与创造教育。
美国的中小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工具去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很强,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创造性不能教,首先是因为“知识与技能”和创造性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其次,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则一定不具有创造性。正像人的智力不 能从 老师传给学生一个,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到B的。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在 黄全愈 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中提到:“我发现美国的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只问“好不好”,我们可以来深究一下“像不像”的问题。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在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像的过程中自由构图。因此,美国孩子画完画后,只问好“好不好”,不问“像不像”。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勾勒。因此,才有迈阿密大学绘画班那群美国孩子的五花八门的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的“一塌糊涂”的画。
也因此,美国孩子画完画后,只问“好不好”,不问“像不像”。
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
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创造”得如何
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很高的COPY能力,但欠缺基本创造力。”从这里,我们不能看出美国人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
八、民主意识与自由的培养。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懂得游戏规则,学会利用校规、 利用 老师或校长的力量来保护自己,长大了,就懂得利用法律和警察来保护自己。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非常宽松的。父母一般不大打断孩子的说话;决定家庭事务,无论大小,一般都要征求每个家庭成员的意见。每个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反对父母的意见。孩子在家里玩耍,只要不会发生伤害事故,父母一般不会干预。在国内却往往有不少的“皇帝”和“千金”,一家老少围着孩子转,事事不但宠着,还要顺着。在美国的家庭,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在中国的家庭,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孰是孰非?
不少评论都说:美国的教育,可谓世界之一大怪。如果你只看一流大学,看学术界的表现、拿诺贝尔奖的数量,美国的教育无疑是世界第一。但若看基础教育,看那些不会读不会写、只知道打篮球的高中生,你又觉得美国的教育至少在发达国家中是最糟的。
美国财大气粗,可以从世界广揽人才,维持其高等教育的水平。但即使在哈佛、耶鲁这类名校,大部分学生 和 教授还是美国人,说明其基础教育还是在大量培养人才,其高等教育并非仅靠金钱和外国的精英来维持。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成绩那么好?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好,为什么常年在国外的孩子回国。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包括台湾高校)的专 家 教授能获诺贝尔奖?这是不是中华民族一大困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曾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留美学生的孩子们,在美国的学校里大多都能出人头地,风头十足?从中国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农村小学来的,或者在国内读的是慢班,许多也能跑在美国同学面前。但是,这些在美国中小学的跳级生若回到中国,恐怕都会成为留级生!为了吸引留学生回国,国内许多用人单位在工资、住房等方面开出不少优惠条件。其实,影响留学生回国的一大尴尬,就是回国后,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很难再跟得上国内其他小朋友。有的甚至不得不辍学。
如果这证明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每年没有大量的欧美学生去中国学习现代科学或新理论,反而是大量的中国学生负笈美国及欧洲呢?为什么中国的留美学生本身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学有所成才归国;但其子女跟着回去却又跟不上班呢?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如中国,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发达,中国的科技落后?为什么美国学者赢得的诺贝尔奖最多,而中国高校无任何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为什么起跑领先,冲刺落后?这个强烈的反差,促使我去深究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后劲不足?说到底,是输是赢,不看起点看终点。当然,我们不能以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发达的惟一标准。其实,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诺贝尔奖的国家,其教育一定会具有一定水准;但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不一定其教育就不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第一,科技发达的国家,教育一定发达!
第二,教育落后的国家,科技一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