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入门(十二)- 高级数据结构(类与对象1)

十二、类与对象

Python 语言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就是对 Python 这门编程语言的完美诠释。

类和对象是 Python 的重要特征,相比其它面向对象语言,Python 很容易就可以创建出一个类和对象。同时,Python 也支持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和多态。

本章不仅会教你掌握 Python 类和对象的基本语法,还可以带你深入底层,了解 Python 面向对象的实现原理。
至此才进入Python的精华部分。

12.1 定义类及对象

前面章节中已经提到,类仅仅充当图纸的作用,本身并不能直接拿来用,而只有根据图纸造出的实际物品(对象)才能直接使用。因此,Python 程序中类的使用顺序是这样的:
创建(定义)类,也就是制作图纸的过程;
创建类的实例对象(根据图纸造出实际的物品),通过实例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

12.1.1 创建类class

本节先教大家如何创建(定义)一个类,如何使用定义好的类将放到后续章节进行讲解。
Python 中定义一个类使用 class 关键字实现,其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类名:
    多个(≥0)类属性...
    多个(≥0)类方法...

注意,无论是类属性还是类方法,对于类来说,它们都不是必需的,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另外,Python 类中属性和方法所在的位置是任意的,即它们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前后次序。

和变量名一样,类名本质上就是一个标识符,因此我们在给类起名字时,必须让其符合 Python 的语法。有读者可能会问,用 a、b、c 作为类的类名可以吗?从 Python 语法上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我们必须还要考虑程序的可读性。
还记得前面讲过的类名称命名规则吧:

  • 标识符是由字符(A~Z 和 a~z)、下划线和数字组成,但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 标识符不能和 Python 中的保留字相同。有关保留字,后续章节会详细介绍。
  • Python中的标识符中,不能包含空格、@、% 以及 $ 等特殊字符。
  • 当标识符用作类名时,应采用单词首字母大写的形式。例如,定义一个图书类,可以命名为 Book。
  • 模块内部的类名,可以采用 “下划线+首字母大写” 的形式,如 _Book;
  • 属性与方法使用小写字母命名;
  • 以单下划线开头的标识符(如 _width),表示不能直接访问的类属性,其无法通过from…import* 的方式导入;
  • 以双下划线开头的标识符(如__add)表示类的私有成员;
  • 以双下划线作为开头和结尾的标识符(如 init),是专用标识符。
    因此,在给类起名字时,最好使用能代表该类功能的单词,例如用“Student”作为学生类的类名;甚至如果必要,可以使用多个单词组合而成,例如初学者定义的第一个类的类名可以是“TheFirstDemo”。
    注意,如果由单词构成类名,建议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它字母小写。

给类起好名字之后,其后要跟有冒号(:),表示告诉 Python 解释器,下面要开始设计类的内部功能了,也就是编写类属性和类方法。

其实,类属性指的就是包含在类中的变量;而类方法指的是包含类中的函数。换句话说,类属性和类方法其实分别是包含类中的变量和函数的别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属一个类的所有类属性和类方法,要保持统一的缩进格式,通常统一缩进 4 个空格。
Python 变量和函数的使用,前面章节中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 Python 类是由类头(class 类名)和类体(统一缩进的变量和函数)构成。例如,下面程序定义一个 TheFirstDemo 类:

class TheFirstDemo:
    '''这是一个学习Python定义的第一个类'''
    # 下面定义了一个类属性
    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方法
    def say(self, content):
        print(content)

和函数一样,我们也可以为类定义说明文档,其要放到类头之后,类体之前的位置,如上面程序中第二行的字符串,就是 TheFirstDemo 这个类的说明文档。

另外分析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 TheFirstDemo 的类,其包含了一个名为 add 的类属性。注意,根据定义属性位置的不同,在各个类方法之外定义的变量称为类属性或类变量(如 add 属性),而在类方法中定义的属性称为实例属性(或实例变量),它们的区别后面在详细介绍。

同时,TheFirstDemo 类中还包含一个 say() 类方法,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到,该方法包含两个参数,分别是 self 和 content。可以肯定的是,content 参数就只是一个普通参数,没有特殊含义,但 self 比较特殊,并不是普通的参数,它的作用会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
更确切地说,say() 是一个实例方法,除此之外,Python 类中还可以定义类方法和静态方法,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创建一个没有任何类属性和类方法的类,换句话说,Python 允许创建空类,例如:

class Empty:
    pass

可以看到,如果一个类没有任何类属性和类方法,那么可以直接用 pass 关键字作为类体即可。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会创建空类,因为空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本节只需要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里面提到的名词会在后续逐渐讲解。

12.1.2 init()类构造方法

在创建类时,我们可以手动添加一个 init() 方法,该方法是一个特殊的类实例方法,称为构造方法(或构造函数)。

构造方法用于创建对象时使用,每当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对象时,Python 解释器都会自动调用它。Python 类中,手动添加构造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

def __init__(self,...):
    代码块

注意,此方法的方法名中,开头和结尾各有 2 个下划线,且中间不能有空格。Python 中很多这种以双下划线开头、双下划线结尾的方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后续会一一为大家讲解。

另外,init() 方法可以包含多个参数,但必须包含一个名为 self 的参数,且必须作为第一个参数。也就是说,类的构造方法最少也要有一个 self 参数。例如,仍以 TheFirstDemo 类为例,添加构造方法的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TheFirstDemo:
    '''这是一个学习Python定义的第一个类'''
    #构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
        print("调用构造方法")
    # 下面定义了一个类属性
    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方法
    def say(self, content):
        print(content)

注意,即便不手动为类添加任何构造方法,Python 也会自动为类添加一个仅包含 self 参数的构造方法。
仅包含 self 参数的 init() 构造方法,又称为类的默认构造方法。

在上面代码的后面,顶头(不缩进)直接添加如下代码:

zhangsan = TheFirstDemo()
调用构造方法

这行代码的含义是创建一个名为 zhangsan 的 TheFirstDemo 类对象。运行代码可看到如下结果:
调用构造方法
显然,在创建 zhangsan 这个对象时,隐式调用了我们手动创建的 init() 构造方法。

不仅如此,在 init() 构造方法中,除了 self 参数外,还可以自定义一些参数,参数之间使用逗号“,”进行分割。例如,下面的代码在创建 init() 方法时,额外指定了 2 个参数:

class CLanguage:
    '''这是一个学习Python定义的一个类'''
    def __init__(self,name,add):
        print(name,"的网址为:",add)
 #创建 add 对象,并传递参数给构造函数
add = CLanguage("python学习","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注意,由于创建对象时会调用类的构造方法,如果构造函数有多个参数时,需要手动传递参数,传递方式如代码中所示(后续章节会做详细讲解)。

运行以上代码,执行结果为:

python学习的网址为: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可以看到,虽然构造方法中有 self、name、add 3 个参数,但实际需要传参的仅有 name 和 add,也就是说,self 不需要手动传递参数。
关于 self 参数,后续章节会做详细介绍,这里只需要知道,在创建类对象时,无需给 self 传参即可。

12.1.3 创建对象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如何定义一个类,但要想使用它,必须创建该类的对象。
创建类对象的过程,又称为类的实例化。

Python类的实例化
对已定义好的类进行实例化,其语法格式如下:

类名(参数)

定义类时,如果没有手动添加 init() 构造方法,又或者添加的 init() 中仅有一个 self 参数,则创建类对象时的参数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如下代码创建了名为 CLanguage 的类,并对其进行了实例化:

class CLanguage :
    # 下面定义了2个类变量
    name = "python学习"
    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def __init__(self,name,add):
        #下面定义 2 个实例变量
        self.name = name
        self.add = add
        print(name,"网址为:",add)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content):
        print(content)
# 将该CLanguage对象赋给clanguage变量
clanguage = CLanguage("python学习","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在上面的程序中,由于构造方法除 self 参数外,还包含 2 个参数,且这 2 个参数没有设置默认参数,因此在实例化类对象时,需要传入相应的 name 值和 add 值(self 参数是特殊参数,不需要手动传值,Python 会自动传给它值)。
类变量和实例变量,简单地理解,定义在各个类方法之外(包含在类中)的变量为类变量(或者类属性),定义在类方法中的变量为实例变量(或者实例属性)。

12.1.4 类对象的使用

定义的类只有进行实例化,也就是使用该类创建对象之后,才能得到利用。总的来说,实例化后的类对象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访问或修改类对象具有的实例变量,甚至可以添加新的实例变量或者删除已有的实例变量;
调用类对象的方法,包括调用现有的方法,以及给类对象动态添加方法。

  1. 类对象访问变量或方法
    使用已创建好的类对象访问类中实例变量的语法格式如下:
类对象名.变量名
  1. 使用类对象调用类中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
对象名.方法名(参数)

注意,对象名和变量名以及方法名之间用点 “.” 连接。
例如,下面代码演示了如何通过 clanguage 对象调用类中的实例变量和方法:

#输出name和add实例变量的值
print(clanguage.name,clanguage.add)
#修改实例变量的值
clanguage.name="Python教程"
clanguage.add="https://editor.csdn.net/"
#调用clanguage的say()方法
clanguage.say("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再次输出name和add的值
print(clanguage.name,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python学习 网址为: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Python教程 https://editor.csdn.net/
  1. 给类对象动态添加/删除变量
    Python 支持为已创建好的对象动态增加实例变量,方法也很简单,举个例子:
# 为clanguage对象增加一个money实例变量
clanguage.money= 159.9
print(clanguage.money)
运行结果为:
159.9

可以看到,通过直接增加一个新的实例变量并为其赋值,就成功地为 clanguage 对象添加了 money 变量。

既然能动态添加,那么是否能动态删除呢?答案是肯定的,使用 del 语句即可实现,例如:

#删除新添加的 money 实例变量
del clanguage.money
#再次尝试输出 money,此时会报错
print(clanguage.money)
运行程序会发现,结果显示 AttributeError 错误: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Users/mengma/Desktop/1.py", line 29, in <module>
    print(clanguage.money)
AttributeError: 'CLanguag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money'
  1. 给类对象动态添加方法
    注意,初学者在理解下面内容之前,需明白 self 参数的含义和作用,此内容将在下一节介绍,本节可以先尝试理解,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学习下一节后在回头来看。

Python 也允许为对象动态增加方法。以本节开头的 Clanguage 类为例,由于其内部只包含一个 say() 方法,因此该类实例化出的 clanguage 对象也只包含一个 say() 方法。但其实,我们还可以为 clanguage 对象动态添加其它方法。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为 clanguage 对象动态增加的方法,Python 不会自动将调用者自动绑定到第一个参数(即使将第一个参数命名为 self 也没用)。例如如下代码:

# 先定义一个函数
def info(self):
    print("---info函数---", self)
# 使用info对clanguage的foo方法赋值(动态绑定方法)
clanguage.foo = info
# Python不会自动将调用者绑定到第一个参数,
# 因此程序需要手动将调用者绑定为第一个参数
clanguage.foo(clanguage)  # ①
# 使用lambda表达式为clanguage对象的bar方法赋值(动态绑定方法)
clanguage.bar = lambda self: print('--lambda表达式--', self)
clanguage.bar(clanguage) # ②

上面的第 5 行和第 11 行代码分别使用函数、lambda 表达式为 clanguage 对象动态增加了方法,但对于动态增加的方法,Python 不会自动将方法调用者绑定到它们的第一个参数,因此程序必须手动为第一个参数传入参数值,如上面程序中 ① 号、② 号代码所示。实质就是将新增方法传入第一个参数self(实例,此处是clanguage)

有读者可能会问,有没有不用手动给 self 传值的方法呢?通过借助 types 模块下的 MethodType 可以实现,仍以上面的 info() 函数为例:

ef info(self,content):
    print("python学习笔记网址:%s" % content)
# 导入MethodType
from types import MethodType
clanguage.info = MethodType(info, clanguage)
# 第一个参数已经绑定了,无需传入
clanguage.info("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可以看到,由于使用 MethodType 包装 info() 函数时,已经将该函数的 self 参数绑定为 clanguage,因此后续再使用 info() 函数时,就不用再给 self 参数绑定值了。

12.2 类或对象中的元素

12.2.1 self参数

在定义类的过程中,无论是显式创建类的构造方法,还是向类中添加实例方法,都要求将 self 参数作为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例如,定义一个 Person 类: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print("正在执行构造方法")
    # 定义一个study()实例方法
    def study(self,name):
        print(name,"正在学Python")

那么,self 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本节就对 self 参数做详细的介绍。

事实上,Python 只是规定,无论是构造方法还是实例方法,最少要包含一个参数,并没有规定该参数的具体名称。之所以将其命名为 self,只是程序员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遵守这个约定,可以使我们编写的代码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大家一看到 self,就知道它的作用)。

那么,self 参数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打个比方,如果把类比作造房子的图纸,那么类实例化后的对象是真正可以住的房子。根据一张图纸(类),我们可以设计出成千上万的房子(类对象),每个房子长相都是类似的(都有相同的类变量和类方法),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主人,那么如何对它们进行区分呢?

当然是通过 self 参数,它就相当于每个房子的门钥匙,可以保证每个房子的主人仅能进入自己的房子(每个类对象只能调用自己的类变量和类方法)。
如果你接触过其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例如 C++),其实 Python 类方法中的 self 参数就相当于 C++ 中的 this 指针。

也就是说,同一个类可以产生多个对象,当某个对象调用类方法时,该对象会把自身的引用作为第一个参数自动传给该方法,换句话说,Python 会自动绑定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指向调用该方法的对象。如此,Python解释器就能知道到底要操作哪个对象的方法了。

因此,程序在调用实例方法和构造方法时,不需要手动为第一个参数传值。例如,更改前面的 Person 类,如下所示: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print("正在执行构造方法")
    # 定义一个study()实例方法
    def study(self):
        print(self,"正在学Python")
zhangsan = Person()
zhangsan.study()
lisi = Person()
lisi.study()

上面代码中,study() 中的 self 代表该方法的调用者,即谁调用该方法,那么 self 就代表谁。因此,该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正在执行构造方法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1ADD7D21D0> 正在学Python
正在执行构造方法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1ADD7D2E48> 正在学Python

另外,对于构造函数中的 self 参数,其代表的是当前正在初始化的类对象。举个例子:

class Person:
    name = "xxx"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zhangsan = Person("zhangsan")
print(zhangsan.name)
lisi = Person("lisi")
print(lisi.name)
运行结果为:
zhangsan
lisi

可以看到,zhangsan 在进行初始化时,调用的构造函数中 self 代表的是 zhangsan;而 lisi 在进行初始化时,调用的构造函数中 self 代表的是 lisi。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类对象可以直接调用类方法,还有一种函数调用的方式,例如:

class Person:
    def who(self):
        print(self)
zhangsan = Person()
#第一种方式
zhangsan.who()
#第二种方式
who = zhangsan.who #将who方法赋值给一个变量,此变量代表函数。
who()#通过 who 变量调用zhangsan对象中的 who() 方法
运行结果为: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5C26F021D0>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5C26F021D0>

显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self 所表示的都是实际调用该方法的对象。
总之,无论是类中的构造函数还是普通的类方法,实际调用它们的谁,则第一个参数 self 就代表谁。也就是说:定义类里面的self代表将来可能要通过该类建造的对象,我们不可能预见将来的对象用什么名字,就使用self代替。

12.2.2 类/实例的变量(属性)

无论是类属性还是类方法,都无法像普通变量或者函数那样,在类的外部直接使用它们。我们可以将类看做一个独立的空间,则类属性其实就是在类体中定义的变量,类方法是在类体中定义的函数。

前面章节提到过,在类体中,根据变量定义的位置不同,以及定义的方式不同,类属性又可细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 类体中、所有函数之外:此范围定义的变量,称为类属性或类变量;
  • 类体中,所有函数内部:以“self.变量名”的方式定义的变量,称为实例属性或实例变量;
  • 类体中,所有函数内部:以“变量名=变量值”的方式定义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
    不仅如此,类方法也可细分为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后续章节会做详细介绍。

那么,类变量、实例变量以及局部变量之间有哪些不同呢?接下来就围绕此问题做详细地讲解。

12.2.2.1 类变量(类属性)

类变量指的是在类中,但在各个类方法外定义的变量。举个例子:

class CLanguage :
    # 下面定义了2个类变量
    name = "python学习"
    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content):
        print(content)

上面程序中,name 和 add 就属于类变量。
类变量的特点是,所有类的实例化对象都同时共享类变量,也就是说,类变量在所有实例化对象中是作为公用资源存在的。类方法的调用方式有 2 种,既可以使用类名直接调用,也可以使用类的实例化对象调用。

比如,在 CLanguage 类的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修改类变量的值
CLanguage.name = "Python教程"
CLanguage.add = "https://editor.csdn.net/"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Python教程
https://editor.csdn.net/

可以看到,通过类名不仅可以调用类变量,也可以修改它的值。
当然,也可以使用类对象来调用所属类中的类变量(此方式不推荐使用,原因后续会讲)。例如,在 CLanguage 类的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clang = CLanguage()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运行程序,结果为: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注意,因为类变量为所有实例化对象共有,通过类名修改类变量的值,会影响所有的实例化对象。例如,在 CLanguage 类体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print("修改前,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clang1 = CLanguage()
print(clang1.name)
print(clang1.add)
clang2 = CLanguage()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print("修改后,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CLanguage.name = "Python教程"
CLanguage.add = "https://editor.csdn.net/"
print(clang1.name)
print(clang1.add)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修改前,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修改后,各类对象中类变量的值:
Python教程
https://editor.csdn.net/
Python教程
https://editor.csdn.net/

显然,通过类名修改类变量,会作用到所有的实例化对象(例如这里的 clang1 和 clang2)。
注意,通过类对象是无法修改类变量的。通过类对象对类变量赋值,其本质将不再是修改类变量的值,而是在给该对象定义新的实例变量(在讲实例变量时会进行详细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以通过类名访问类变量之外,还可以动态地为类和对象添加类变量。例如,在 CLanguage 类的基础上,添加以下代码:

clang = CLanguage()
CLanguage.catalog = 13
print(clang.catalog)
运行结果为:
13

给类添加类变量后,实例对象也同时具有了此变量。

12.2.2.2 实例变量(实例属性)

实例变量指的是在任意类方法内部,以“self.变量名”的方式定义的变量,其特点是只作用于调用方法的对象。另外,实例变量只能通过对象名访问,无法通过类名访问。

举个例子:

class CLanguage :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python学习"
        self.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self.catalog = 13

此 CLanguage 类中,name、add 以及 catalog 都是实例变量。其中,由于 init() 函数在创建类对象时会自动调用,而 say() 方法需要类对象手动调用。因此,CLanguage 类的类对象都会包含 name 和 add 实例变量,而只有调用了 say() 方法的类对象,才包含 catalog 实例变量。

例如,在上面代码的基础上,添加如下语句:

clang = CLanguage()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由于 clang 对象未调用 say() 方法,因此其没有 catalog 变量,下面这行代码会报错
#print(clang.catalog)
clang2 = CLanguage()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只有调用 say(),才会拥有 catalog 实例变量
clang2.say()
print(clang2.catalog)
运行结果为: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13

前面讲过,通过类对象可以访问类变量,但无法修改类变量的值。这是因为,通过类对象修改类变量的值,不是在给“类变量赋值”,而是定义新的实例变量。例如,在 CLanguage 类体外,添加如下程序:

clang = CLanguage()
#clang访问类变量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clang.name = "Python教程"
clang.add = "https://editor.csdn.net/"
#clang实例变量的值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类变量的值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Python教程
https://editor.csdn.net/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显然,通过类对象是无法修改类变量的值的,本质其实是给 clang 对象新添加 name 和 add 这 2 个实例变量。
类中,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可以同名,但这种情况下使用类对象将无法调用类变量,它会首选实例变量,这也是不推荐“类变量使用对象名调用”的原因。

另外,和类变量不同,通过某个对象修改实例变量的值,不会影响类的其它实例化对象,更不会影响同名的类变量。例如:

class CLanguage :
    name = "xxx"  #类变量
    add = "http://"  #类变量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python学习"   #实例变量
        self.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实例变量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self.catalog = 13  #实例变量
clang = CLanguage()
#修改 clang 对象的实例变量
clang.name = "python教程"
clang.add = "https://editor.csdn.net/"
print(clang.name)
print(clang.add)
clang2 = CLanguage()
print(clang2.name)
print(clang2.add)
#输出类变量的值
print(CLanguage.name)
print(CLanguage.add)
程序运行结果为:
Python教程
https://editor.csdn.net/
python学习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xxx
http://

不仅如此,Python 只支持为特定的对象添加实例变量。例如,在之前代码的基础上,为 clang 对象添加 money 实例变量,实现代码为:

clang.money = 30
print(clang.money)
12.2.2.3 局部变量

除了实例变量,类方法中还可以定义局部变量。和前者不同,局部变量直接以“变量名=值”的方式进行定义,例如:

class CLanguage :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count(self,money):
        sale = 0.8*money
        print("优惠后的价格为:",sale)
clang = CLanguage()
clang.count(100)

通常情况下,定义局部变量是为了所在类方法功能的实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局部变量只能用于所在函数中,函数执行完成后,局部变量也会被销毁。

12.2.3 类/实例的方法

和类属性一样,类方法也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具体可分为类方法、实例方法和静态方法。

和类属性的分类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这 3 种类方法是非常简单的.

  • @classmethod 修饰的方法为类方法;
  • @staticmethod 修饰的方法为静态方法;
  • 不用任何修改的方法为实例方法。
    其中 @classmethod 和 @staticmethod 都是函数装饰器,后续章节会对其做详细介绍。

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 3 种类方法。

12.2.3.1 类实例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类中定义的方法默认都是实例方法。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定义了不只一个实例方法。不仅如此,类的构造方法理论上也属于实例方法,只不过它比较特殊。

比如,下面的类中就用到了实例方法:

class CLanguage:
    #类构造方法,也属于实例方法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python学习"
        self.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 下面定义了一个say实例方法
    def say(self):
        print("正在调用 say() 实例方法")

实例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最少也要包含一个 self 参数,用于绑定调用此方法的实例对象(Python 会自动完成绑定)。实例方法通常会用类对象直接调用,例如:

clang = CLanguage()
clang.say()
运行结果:
正在调用 say() 实例方法

当然,Python 也支持使用类名调用实例方法,但此方式需要手动给 self 参数传值。例如:

#类名调用实例方法,需手动给 self 参数传值
clang = CLanguage()
CLanguage.say(clang)
运行结果为:
正在调用 say() 实例方法
12.2.3.2 类方法

Python 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相似,它最少也要包含一个参数,只不过类方法中通常将其命名为 cls,Python 会自动将类本身绑定给 cls 参数(注意,绑定的不是类对象)。也就是说,我们在调用类方法时,无需显式为 cls 参数传参。
和 self 一样,cls 参数的命名也不是规定的(可以随意命名),只是 Python 程序员约定俗称的习惯而已。

和实例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类方法需要使用@classmethod修饰符进行修饰,例如:

class CLanguage:
    #类构造方法,也属于实例方法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python学习"
        self.add = "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下面定义了一个类方法
    @classmethod
    def info(cls):
        print("正在调用类方法",cls)

注意,如果没有 @classmethod,则 Python 解释器会将 fly() 方法认定为实例方法,而不是类方法。

类方法推荐使用类名直接调用,当然也可以使用实例对象来调用(不推荐)。例如,在上面 CLanguage 类的基础上,在该类外部添加如下代码: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类方法
CLanguage.info()
#使用类对象调用类方法
clang = CLanguage()
clang.info()
运行结果为:
正在调用类方法 <class '__main__.CLanguage'>
正在调用类方法 <class '__main__.CLanguage'>
12.2.3.3 类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函数,和函数唯一的区别是,静态方法定义在类这个空间(类命名空间)中,而函数则定义在程序所在的空间(全局命名空间)中。

静态方法没有类似 self、cls 这样的特殊参数,因此 Python 解释器不会对它包含的参数做任何类或对象的绑定。也正因为如此,类的静态方法中无法调用任何类属性和类方法。

静态方法需要使用@staticmethod修饰,例如:

class CLanguage:
    @staticmethod
    def info(name,add):
        print(name,add)

静态方法的调用,既可以使用类名,也可以使用类对象,例如: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静态方法
CLanguage.info("python学习","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使用类对象调用静态方法
clang = CLanguage()
clang.info("Python教程","https://editor.csdn.net/")
运行结果为:
python学习https://editor.csdn.net/md?articleId=125263184
Python教程https://editor.csdn.net/

在实际编程中,几乎不会用到类方法和静态方法,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函数代替它们实现想要的功能,但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例如工厂模式中),使用类方法和静态方法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12.2.3.4 对象自带方法

除了程序员自己编写的方法外,当一个类或对象建立后,系统会默认建立一些内部方法:

>>> m=myclass()
>>> dir(m)
['__class__', '__delattr__', '__dict__', '__dir__', '__doc__', '__eq__', 
'__format__', '__ge__', '__getattribute__', '__gt__', '__hash__', '__init__',
 '__init_subclass__', '__le__', '__lt__', '__module__', '__ne__', '__new__', 
 '__reduce__', '__reduce_ex__', '__repr__', '__setattr__', '__sizeof__', '__str__', 
 '__subclasshook__', '__weakref__', 'x', 'y']
>>> dir(myclass)
['__class__', '__delattr__', '__dict__', '__dir__', '__doc__', '__eq__', 
'__format__', '__ge__', '__getattribute__', '__gt__', '__hash__', '__init__', 
'__init_subclass__', '__le__', '__lt__', '__module__', '__ne__', '__new__', 
'__reduce__', '__reduce_ex__', '__repr__', '__setattr__', '__sizeof__', '__str__', 
'__subclasshook__', '__weakref__', 'x', 'y']
>>>

很多方法我们可能用不到,后面会做详细介绍。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