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内存对齐规则:
- 第一个成员在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0 的地址处。
-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与该成员大小中的较小值。vs中默认值是8 Linux默认值为4.
- 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每个成员变量都有自己的对齐数)
- 如果嵌套结构体,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包含嵌套结构体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内存对齐规则应用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怎么应用这几条规则??
struct S1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
结果是8,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结果是 8??
c1是char型,占一个字节,第一个成员即 c1 在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0 的地址处。
c2是char型,占一个字节,要对齐到对齐数的整数倍的位置。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与该成员大小中的较小值,vs中默认值是8,取较小值1,char类型的对齐数是1,所以对齐到1 的整数倍,那就是偏移量为1开始的地址空间。
i是int类型,占四个字节,要对齐到对齐数的整数倍的位置。int类型的对齐数就是 4,所以对齐到4 的整数倍。
我们来看一下内存分布图: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输出结果是多少呢
struct S2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2));
结果是12,来看一下过程?
c1是char型,占一个字节,对应到结构体变量偏移量为0 的地址处。
i是int型,占四个字节,对齐数就是4,对齐到4的整数倍位置处,即偏移量为4开始的地址空间。
c2是char型,占一个字节,对齐到1 的整数倍,那就是下一个地址空间,对齐到偏移量为8的地址空间。
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所以为对齐数4的整数倍,现在已经用了9个字节的空间,那么总大小就是12个字节空间。所以输出结果是12。
看一下内存分布图:
结构体也是可以嵌套使用的,那如果嵌套的话,大小是怎么判断的呢?
struct S3
{
double d;
char c;
int i;
};
struct S4
{
char c1;
struct S3 s3;
double d;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4));
结果是32,我们来看一下分析:
容易得出struct S3占16个字节。请读者自行分析,如果不会的话可以问我哦。
那我们来看一下struct S4的大小,struct S4中有三个成员变量,第一个char型,占一个字节,对齐到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第二个成员是结构体嵌套使用,结构体S3变量s3,刚才已经得出占16个字节,所以第二个成员对齐数是16,又因为对齐数是编译器默认数与成员对齐数中的较小值,vs默认对齐数是8,取较小值8,所以对齐到偏移量为8的地址空间。处。第三个成员是double型,占8个字节,对应到8的整数倍即偏移量24的地址处。
结构体总大小是最大对齐数16的整数倍,所以是32。
来看一下内存分布图:
为什么存在内存对齐呢?
平台原因(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的任意数据的;某些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做两次访问内存;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缺点:
无可厚非:这必然会存在效率问题,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但这种做法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