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论坛缘何火不起来

今天公司颁布了一些关于内部论坛的措施,老总都参与进来了,想必是要动真格的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其实内部论坛已经建立很久了,只不过一直是冷冷清清,门可落雀,大半年过去了,全部留言不超过一页纸。当然,这也不是第一家公司建立内部论坛,至少我经历过的几个公司都建立过,大家的初衷是一样,结局也是一样,虎头蛇尾,然后销声匿迹,最后新员工都不知道有个内部论坛存在。

 

现在的网络论坛比比皆是,无论是技术性的,还生活上的,应有尽有,内部论坛真的没有一席之地吗?前几年门户网站大行其道,很多人都在想,什么信息上面都有,这已经够了吧。几年时间过去了,风向开始转了,近来社区网站发展得如火如荼。怎么回事呢,社区网站会比门户网站做得更好吗?当然不是的,门户网站毕竟只是主体上的东西,信息大而全,但再全也无法囊括世事万物,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社区网站则更加专业,与社区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提供的信息更加实用,比如租房信息,工作信息,转让信息等,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服务,都是针对一小块地区的,这是门户网站无法比拟的。同样的道理,内部论坛也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填补网络论坛无法涉足的空白,其优势如,作为与管理层沟通的方式更有效,作为技术性论坛更加专业。

 

管理层建立内部论坛的初衷,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为沟通提供一种轻松的途径,二是能实现技术上的经验共享。对于前者,早在网络出现之前,管理方法论就已经提出过类似的方式,让管理者可以收集员工的信息,让反馈畅通无阻。至于后者,技术上经验的共享,不但能填补文档的空白,而且也一种技术上的积累。可见,这初衷是没有错的。

 

罗素说,施爱于远方,无异记恨于家人。为何我们宁愿与网络上陌不相识的人,分享我们的经验,分享我们的快乐,也不愿意与朝夕相处的同事分享呢?

 

大多数情况下,内部论坛建立了,管理层往往认为已经为员工提供了沟通方式,他们已经尽到义务了。他们甚至还奇怪,为什么没有人发言,没有人提问题,更没有人提供答案,就像他们奇怪,为什么开会时大家都沉默不语一样。也可能他们觉得,够了,大家没有意见,天下太平,多么清新的空气啊。

 

可是,沉默并非一定代表赞同,代表没有异议,更可能的是代表旁观者的心态。作为公司的员工,本应该积极的参与才对,为何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呢。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多灾多难的民族,在经历过无数的革命和运动后,大家都学乖了,即使我们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受到来自于长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单是这也罢了,不合格管理者更让这雪上加霜。管理者何不在奇怪别人沉默时,反省一下自己呢,自己的表现是不是过于严厉,让别人望而生畏?是不是某次说话不小心,打击了别人的积极性?或者干脆就是无容人之量、排斥异己?

 

话说回来,即使管理者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不错,但还是不够。更重要的是不要堵住信息的管道,要经常的去疏通它,否则你将得不到有用的信息,那些反面的意见不是不存在,只是你听不到罢了。记得有个故事讲得很好[转自]: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制定了一套制度,建立了一种机制,很好,至少已经起步了。不过这是这远远不够,强制大家去执行也没有问题,大家都是听话的人,会去做的。然而,如果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家发自己内心的愿意去做,两者的效果定有天壤之别。

 

这次,运气不错,老总是个开明的人。给他提了一些建议,他都采纳了,还听取了其他一些同事的意见。希望这次能真的火起来。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