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1) [收藏]

出自: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5&ID=77488
作者: 鬼谷子1975
注: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零篇 

     读《庄子》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庄子他老先生会让你跟着他笑,跟着他叫,跟着他跳,跟着他学会那种不屑的冷冷的眼神,跟着他学会那一击必杀的辩论绝技。
     庄子的智慧穿越三千年的时空,仍然能够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会心一笑。
     有个比喻:老子就像卢梭,顺应自然,以微笑待人,有宽大慷慨的胸怀,庄子则像精明狡猾的伏尔泰,他以狂笑处世,粗鲁,急躁,无情。
    在这纷繁忙乱的世界,偷得浮生半点闲,静心读两篇《庄子》,无疑会对心灵有个很好的抚慰。来吧,来跟着我读《庄子》,相信你会变得比以前聪明一点点的,呵呵。
    那好吧,想变得聪明一点点,就关注此帖,每天连载中。哈哈。


                              第一篇    逍遥游 
                                        
    《庄子》分内篇,外篇。以内篇始。
     全书第一章《逍遥游》,开宗明义,讲庄子的思想的核心。那你要问我:“庄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个什么东东啊? 
     啊-----这个,这个,我可为难了。我们去看看庄子给我们讲的故事吧-----这是《庄子》的最大特点,他不是把他的观点强行灌输给你,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
他讲到:有一种鱼,名叫鲲,身子那个大呀,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它变成鸟,名叫鹏。鹏的背也是不知道有几千里。翅膀垂下来,简直就像那遮天蔽日的乌云。鲲鹏飞往南方的时候,溅起的水花超过三千里,然后慢慢升到九万里的高空。一直飞了六个月才停下来。然后----他写道:蝉和小鸟讥笑鲲鹏说,我的起飞也很迅急,从榆树窜到檀树上,也就一下子。飞不上去,就落在地面上。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
      庄子继续讲下去:楚国有一种树,五百年为一春季,五百年为一秋季。------上古的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以八千年为一秋季。
      庄子为鲲鹏辩解说:这是小与大的区别啊。那些智慧足以胜任一官半职的人,品行足以团结一个团体的人,处事足以取信君王,而且才能足以信服一国的人,自得意满,就像那小鸟和鸣蝉一样。
      ------几千里大的鱼或者鸟,你相信吗?上万岁的大树,你相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不信没有关系,庄子也不要你信。
     庄子就是要你知道:宇宙之大,超乎人类的想象,那些什么领导啊,导师啊,其实只是和小鸟或者鸣蝉一般无知。
     所以,那些俗世的所谓功啊,名啊,都是非常须臾而俗不可耐的东东。(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抛弃小我然后方能成就大我。(至人无己)
     ------你又要说,哼!说的好听,哪里有这样的人呀?你倒是举个例子给咱看看呀?嗯------这个这个,我身处红尘久矣,倒是举不出来,不过,庄子可是知道的不少------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来坐,许由说:你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而我来代替你的位置,是要为了名声吗?名声不过是身体的附属物,难道我要被那身外之物拖累吗?
      ------你可能又要说了:这是什么跟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明白呢?肩吾也是这样问连叔的:“我听接舆的话*****海阔天空,与常理出入很大,不近人情。 ”连叔是这样回答的:瞎子无法和正常人一样欣赏绚丽的色彩,聋子无法与正常人一样品味动听的音乐,但是岂只是身体上会有缺陷的情况?智慧也是有的啊。这些话就是在说你啊!
      各位看官,别急,这不是我的话啊,也不是庄子的,是那个叫什么连叔的说的 。
      你如果要问:这样的大道理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是,又好像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哟?
      对了,庄子早就知道你会这样问,所以他又讲了一个故事,惠子(庄子的朋友,唯一能有资格和庄子说上几句话的同时代的聪明人。)向庄子诉苦:我种出了一个巨大的,五石(1石=10斗)的葫芦,用来装水吧,不够坚硬,用来做容器吧,太大,装什么都不合适,我觉得它没什么实用价值,就把它砸碎了。庄子就批评他说:你早上起床后,脑袋被门夹了?------啊哟,不对,这不是庄子说的,这是我说的。
    ------庄子说的比这还要苛刻------你的心眼啊,就像有一大堆茅草堵着了。
     关于“有用”和“无用”-----庄子专门作了指示:宋国有个人会做一种冬天防冻手的膏药,于是他们家族世世代代就以替别人漂洗为生。有个路过的游客听说他们有这种技术后,就跟他们用一百两金子买下这种技术。然后用这个绝技去游说吴王,做了大将军。冬天,他带领的军队和越国打仗,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吴王就对他裂土封侯了。冬天防冻手这种技术是一样的,可是有人用它来为人漂洗,有人用它来裂土封侯。
      惠子还没转过弯来,继续唠叨说:我还有一颗大树,名叫樗。它的根臃肿歪斜,它的枝弯弯曲曲,虽然就长在路边,可是过往的工匠从来都不会看第二眼的,真是郁闷啊!
庄子说:你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吧,他们整天蹿高伏低,捕猎比他们小的动物,可是,一旦碰到猎人的机关,就死翘翘了。有一种动物名叫斄牛,大的可以遮天,却不能捉老鼠。
你的大树算什么大呀------你要嫌它无用,可以移植到大平原上,人们可以在那里避日挡雨,发呆聊天。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用处,才能避得开刀斧的侵害呀 !你为什么要替它发愁呢?
      庄子是彻底想通了,终生编草鞋,以卖鞋为生。在这个故事里,庄子告诫我们:用不着为他担心,他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倒是有些人,要好好反省一下,趋利能否避害?

      好了,同学们,这一节就到这里,下课!
      如果有牙齿酸的,胃疼的,眼睛抽痉的,下堂课就不用来了。哈哈。

 第二篇     齐物论
                        (一)
     话说庄子死了二千多年以后,有个写色情类畅销小说的家伙,一不留神,窜到庄子的姑射山上,大有收获。看见在那山上,还有什么缥缈峰,灵鹫宫,逍遥派的多少多少 代传人。于是乎他顿有大悟。于是乎就大赚我们的钱-------哈哈,刚才是讲笑话,不过庄子养活的人多了去了,可不止查先生一人啊。
     好了第二讲正式开始,算了,不用起立了,本老师很随和的,哈哈。
 
    这是《庄子》的第二篇。大凡思想家、理论家在铺陈他们的宏大的架构时,都会从基本的要义入手,《庄子》也是如此。这一篇是进入《庄子》大堂的门厅,所以哪,要专心听我讲。
     “齐物”二字还真的不好翻译,有点像我们今日所说的“事物的普遍规律”的意思。
道理,道理,要讲出来听众才能懂得。所以在《庄子》里,有大量的对话,这是《庄子》,也是先秦诸子的一大特点。
    《齐物论》开篇就是一段对话。
     南郭子綦靠在桌子边,仰着头缓缓呼气,就像个呆瓜。又仿佛灵魂出窍了。严成子游就非常好奇地问他老师:这是为什么呀?身体当然可以像枯木一样僵硬,难道心灵也可以像燃余的灰烬一样吗?老师今天和往日简直就是两个人哪!子綦说:好啊,你的问题很好。我刚才忘我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忘我,据说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位同学,你知道吗?哈哈哈)你一定听过人吹奏的音乐,却可能没听过大地吹奏的音乐。你听过大地吹奏的音乐,却一定没有听过老天爷吹奏的音乐。子游有点傻了,就赶紧说,请教。子綦说:大地的呼吸,我们称之为风。它呀,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上万个洞穴一起呼号。你看那山林树木的高大参差,百人合抱的巨木的窍孔。有的象鼻子,有的象嘴巴,有的象耳朵,有的象酒瓶,有的象杯子,有的象石臼,有的象池沼,有的象泥坑,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的象激流涌动,有的象飞箭呼啸,有的象人在发怒,有的象呼吸声,有的象叫喊声,有的象哭嚎声,有的象沉吟声,有的象哀叹声。风和这些孔窍一唱一和,小风则小和,大风则大和,风停则万物无声。你难道没见过风吹草木摇晃的情景吗?子游说:大地的音乐是来源于各种孔窍 ,人类的音乐是来自于一排排的竹管,那天上的音乐是哪里来的呢?子綦说:风一吹万窍,而声音各不相同,一停,那些孔窍的的吹奏就自己停止了。如果说,这些声音它们受到感应后发出来的,那么促成这些现象的又是谁呢?
      各位看官,哦,不对,应该是各位同学,我当时读这段对话时,简直就莫名其妙!觉得这些可以称为“懒婆娘的袜子------又臭又长。”可是!可是------当我多读几遍后,发觉其中实在蕴含极大的深意啊。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哈哈。
       庄子讲完故事,开始讲道理了。他说到-------
有大智慧的人,整天是优哉游哉的,只有小聪明的人则忙忙碌碌。雄辩地人盛气凌人,嘴笨的人则啰里啰唆。这样的人啊,睡着了还在梦里继续烦恼,醒来浑身不爽。整天与别人斗心计。他们的做派呀,有的慢条斯理;有的暗中设套;有的谨小慎微。小的恐惧就让他们惊恐不安,大的危险就足以让他们失魂落魄。他们的说话的风格呀,攻击别人就像飞出去的利箭;缄默不语则像在守什么盟誓似的。这样的勾心斗角就好比秋霜冬寒对自然的摧残一样,一天一天地加深。而他们的沉溺之深,已经到了无法使他醒悟的地步。他们的自闭僵硬,就像被绑住一样。好比死人的心,没办法在让它跳动一样。他们的为人呀,变化无常,一会儿欣喜,一会儿愤怒,一会儿哀伤,一会儿又乐呵呵,一会儿忧虑感慨,一会儿又无动于衷,一会儿又轻浮放纵。这些表现就如同乐声发自竹筒,潮湿产生霉菌一样。自然的变化日日夜夜出现在人们眼前,人们却不知道是怎样发生的。对了!对了!有朝一日 ,一旦明白了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也就懂得了那些人身上的奇奇怪怪的情形了。
       到这里,应该明白庄子写第一段的用意了吧?如果你还没明白-------,罚你再看,直到看懂为止。其实就一个道理:人的情感是很容易受外界支配的,如果整天和别人勾心斗角,你的心灵就会遭受重创!因为你的心不受自己支配,而是被外界控制的。好,明白了就继续往下-------
       如果没有彼(那一方面),那也就没有此(这一方面)。如果没有此的话,那么其他的(看问题)的角度又在哪里呢?上面这样的见解也算是接近真理了,但是却没有讲出谁才是万物运行变化的主宰。这样的主宰者似乎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他的蛛丝马迹; 其中有必然存在的,可以验证的道理,却没有怎么也看不见那个主宰者的形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形的手,或者自然规律什么的-----鬼谷子按)一百个骨节,九个孔穴,六个内脏,我都有。但我和哪一部分更亲近呢?我都喜欢吗?我没有偏爱吗?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岂不是它们都成了我的臣妾仆从了?难道它们之间就没有互相支配的关系吗?还是他们轮流做君臣呢?难道又真的有什么真君存在于其中吗?无论我们最后的答案是什么,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运行的法则。人一旦禀受天地之气,就应该不丢掉自己的本性,直到生命的尽头。而如果与外物相厮杀,行动起来就像快马奔驰,无人能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呀!终生忙碌,却没有什么成就; 精疲力竭,到最后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替他惋惜吗?这样的人就算是还活着,而且长寿,又有什么意义呢?他的心灵和形体一起衰竭,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那么,人一降生,就是这样昏昧的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昏昧,而其他的人不是呢?如果把自己的成见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那谁没有一个标准呢?何必要穷究事物的变化的智者才有呢?即使是白痴也会有的啊。如果内心没有见解,却要评判是非,就好像今天出发往越国,昨天就到了一样荒谬。好比把“无”说成“有”,就是那具有神一样的智慧的大禹也不能理解的啊。
      人们发表的言论不是风吹出来的,他们的发言也不能当作真理。那么是有这样的道理呢?还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呢?议论者都以为自己的议论不同于雏鸟的叫唤,那么,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呢?还是没有区别的呢?真理是如何被蒙蔽而产生真假的呢?真理在哪里不存在呢?人们的议论是怎样发表而不被认可呢?真理是被人的小小的成就蒙蔽的,有思想的理论是被浮华的言辞遮蔽的。所以呀,就有了儒家和法家的论辩,他们都以肯定对方所否定的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其实啊,像这样以肯定对方所否定的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那还不如静下心来去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
     我打下到这一段文字时,不禁浮想联翩啊。我想到了陈独秀,想到了王小波,想到了高行健。  他们被攻击,被侮辱,但是也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思想的珍贵,前行者的伟大。呵呵,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庄子的思想里,是没有绝对的东西的。人可以有和草木一样的特点,思想家的理论和雏鸟的叫唤也有相同的地方。这种俯视万物的情怀是我们所缺乏的啊!啊!啊!我忍不住要-----等了半天,没词儿------对庄子我是无限景仰的。所以还是谦卑一点哦。庄子讲完具体的(其实一点儿也不具体的,是吧?),就开始讲,抽象的:


       (这一篇太长,允许老师我偷一下懒,明天接着讲)
        对不住啊 !呵呵,我不是庄子,我真的累啦

      第三篇     齐物论(二)

     [注:此标记为鬼谷子所加,为了讲课方便]

     任何事物没有不是另一事物的对立面的,也没有不能从它自身角度而不能理解的问题。如果从它的对立面来看它,当然不能明了它的情况,但是如果从它自身的角度去观察,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说哪,“彼此,彼此”的“彼”是因为有了“此”才产生的,“此”也是由于“彼”的存在才有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彼”和“此”是一对同时诞生,不能须臾而离的双胞胎。[注:这个比喻是鬼谷子所加,好像不是很恰当。]就是因为这样,万物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死亡,在死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新生。[一个人,一种理论,一种思想——此处必须加如上字词,否则不好翻译。鬼谷子注] 在正确的同时,就有相应的错误产生,相反地,任何错误中都可以汲取出正确的[方法,思想,理论——此处必须加如上字词,否则不好翻译。鬼谷子注]那么,如此推论下去,人们在遵循正确的同时,也就是在遵循错误,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有正确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圣人[意为有大智慧的人,鬼谷子注]不用是非来作判断,而是根据事物的本性来认识事务,就是这个道理。我的“此”就是你的“彼”,你的“此”就是我的“彼”,而无论谁的“彼”都是一个由“是”、“非”组成的结合体,无论谁的“此”也都是一个由“是”、“非”组成的结合体。果真有什么“彼”“此”的区别吗?果真没有那“彼”“此”的区别吗?让“彼”“此”都失去各自的对立性质,这才是得道的关键。把握了问题的关键,那就不管它有多少种变化,都可以从容应对了。“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说哪,评判“是”与“非”不如用明镜的心去洞察事物的本性。
     用指头的共性来说明“大拇指头”和 “指头”的区别,不如用不是“大拇指头”的“指头”来说明“大拇指头”不是“指头”[这一段话,好难翻译哟!以及下面的例子都是庄子引《公孙龙子》里的例子。早年我读《白马非马》篇,一遍而通,其余的篇章却不得其门而入——看来庄子是比我聪明的多呀!有兴趣者可以找《公孙龙子》对照着看。鬼谷子注]用“白马”来说明“白马”非“马”,不如用“非白马”[指黑马,黄马等不是白色的马。鬼谷子注]来说明“白马”非“马”。其实天地就是那个“大拇指头”,万物就是那个“白马”。
      肯定我们认为正确的,批评我们认为错误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事物的名称都是人叫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要去肯定?因为我们认为那是应该肯定的。为什么我们要去批判?因为我们认为那是应该批判的。任何事情固然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固然有其值得赞许的地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特点,无物不值得肯定,无物不值得赞许。[庄子知道我们经常好忘记这一点,所以不怕啰嗦地提醒我们。鬼谷子注]所以一切象小草和大树,厉[有名的丑女]和西施,还有其他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从“道” 的角度[就是消除互相对立之后的角度。鬼谷子注]看,都是相通的,并没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的差距。事物的解体就是另一个整合的过程,一个解体的过程就是另一个整合的过程。事物无论它的解体与整合的过程都是一样的道理。然而只有通达之人才能明白相通一体的道理。消除成见,而用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是不是符合常理。常理就是最有用的道理,最有用的道理就是万物或者众人都差不多,[这句话我虽然理解了,但是不能很好地翻译出来。用今天的话说“最有用的道理” 就是“思想利器”,这句话的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大家都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与万恶的大坏蛋。多说一句,所谓的“阶级划分”等等乱七八糟的思想,居然被我们信奉了许多年——哎,本地的和尚念不过外来的和尚啊!鬼谷子无限感慨中]真正懂得这种“差不多”的道理就可以叫作真正懂道理了。 按照这样的道理去认识事物,就差不多了。虽然差不多,但还不能称为“得道”。费尽心思去建立一种人为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庄子在这里小小地讽刺了那些自以为“得道”的人即我们今日所谓的思想家或者哲学家之类。鬼谷子注],而不知道不同事物之间本来就具有同质结构,这样的情形可以称之为“朝三”。那么何谓“朝三”呢?有个老头叫狙公养了一群猴子。他跟猴子们喂橡子,说早上给你们发三个橡子,晚上发四个[原文为“朝三暮四”]。众猴皆怒。他又说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原文为“朝四暮三”]。众猴皆喜。凡是像这样的事情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名称改变了,就引起了喜怒的情绪变化之类的事情都是同样的原因呀。所以,有大智慧的人调和“是”,“非”,顺应天道。这就叫人与自然[或者“自然规律”]和谐共处,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庄子在这里说的意思有点和我们现在说的“可持续发展”相近。
      综观这一段文字,庄子是想表达“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这样一种思想。因为人生于世,有太多的教条,太多的“思想”,“理论”之类的东东,如果我们想少走弯路,就应该大胆地抛开那些“本本”。当然这只是我的解读,如果你有其他的理解或看法,那也是很正常的。
      只不过我读《庄子》,有个感觉,《庄子》一书用的语言都是大白话(当时的),非常浅显易懂,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去看这样的原著经典。甚而连我这篇翻译成白话的文字也说难懂? 
呵呵,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