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缓冲区分析

1.主要功能

       根据某剖分框架,指定多类型缓冲目标要素,自适应建立缓冲区,然后进行图层之间的叠加,本质是对这一个图层与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执行操作,从而获得叠加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操作,第一个操作是获得缓冲区图层,第二个操作是执行叠加分析。最终实现点、线、面要素集合的智能缓冲区分析。

 图 1三种模式缓冲区生成结果示

2.模块设计

图 2智能缓冲区模块组成

 

2.1目标筛选

       面向地理环境的多源空间目标要素的点、线、面目标智能化筛选与预处理。

2.2生成缓冲区

       实现目标类型处理方式自适应,基于智能缓冲区分析目标的缓冲区多边形预生成、求交运算、质检形成最终缓冲区多边形结果。

3.体系结构

       计算环境下的智能缓冲区分析框架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多模式缓冲区计算及分析的特点,引入自适应性思想,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和面向组件的设计思路,将智能缓冲区分析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缓冲区分析服务层、缓冲区分析能力层以及计算平台能力层。

3.1智能缓冲区分析服务层

       该层主要是对外提供面向多源空间数据的缓冲区分析服务,服务能力封装的接口形式可以不同,采用本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形式。该层也可以支持结构化查询语言的访问,提供解析引擎,以自动调用需要的缓冲区分析服务。

3.2智能缓冲区分析能力层

       主要提供缓冲区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缓冲区分析算法调度引擎和数据的并行处理框架,而且对缓冲区分析服务提供能力支撑。

3.3存储与计算平台层

       该层主要是用来提供数据文件的存储以及计算能力,主要是要基于某剖分框架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调度,以及并行计算实现并行计算。

图 3智能缓冲区分析体系结构

4.数据流程

      接入目标数据缓存,启动智能缓存自适应算法完成缓冲区计算,输出缓冲区数据用于可视化。

5.接口关系

       调用通用平台数据解析接口,完成输入数据解析;调用通用平台数据存储接口、可视化接口完成输出数据存储与可视化。

6.实现途径

        点缓冲区的操作主要是围绕着点,按缓冲距离这个半径进行作圆;线目标的缓冲区以线作为一个轴线,将缓冲的距离作为平移量来向两侧作平行线,然后在轴线的两端构造半圆弧,最后就形成了圆头缓冲区;对面状要素建立缓冲区就是以面的边界来作为轴线,而以缓冲距离作为平移的量向边界线的外侧作平行的曲线。生成这三种的目标缓冲区都是一个对空间边界上的点求缓冲的一个过程,生成缓冲区边界点以及生成的缓冲区的合并是对所有的空间实体求缓冲区的一个关键的算法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 4智能缓冲区实现流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丢丢王子0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