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算法需要哪些知识,视觉算法和图像算法

深度学习在数据规模增加时表现出优势,依赖GPU进行高效计算,减少对特征工程的依赖。与传统机器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更擅长端到端的学习。在图像视觉算法中,深度学习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同时在自动驾驶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有广泛应用。深度学习与SLAM在自动驾驶领域各有侧重,SLAM侧重几何定位,深度学习则擅长识别任务。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渐成为主流技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深度学习和传统机器学习相比有哪些优势?

一、数据依赖性深度学习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其性能也不断增长。当数据很少时,深度学习算法的性能并不好。这是因为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完美地理解它。

三、硬件依赖深度学习算法需要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GPU 主要用来高效优化矩阵运算,所以 GPU 是深度学习正常工作的必须硬件。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深度学习更依赖安装 GPU 的高端机器。

二、特征处理特征处理是将领域知识放入特征提取器里面来减少数据的复杂度并生成使学习算法工作的更好的模式的过程。特征处理过程很耗时而且需要专业知识。

深度学习尝试从数据中直接获取高等级的特征,这是深度学习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主要的不同。基于此,深度学习削减了对每一个问题设计特征提取器的工作。

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尝试在前边的层学习低等级的特征,然后学习部分人脸,然后是高级的人脸的描述。更多信息可以阅读神经网络机器在深度学习里面的有趣应用。

当应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传统机器学习通常会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逐个子问题解决最后结合所有子问题的结果获得最终结果。相反,深度学习提倡直接的端到端的解决问题。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图像视觉算法(深度学习)和SLAM算法哪个更有前景啊?

vSALM(Visual SLAM)能够在跟踪摄像机(用于AR的手持或者头盔,或者装备在机器人上)位置和方位的同时构建三维地图. SLAM算法与ConvNets和深度学习是互补的写作猫

SLAM关注几何问题,而深度学习主要关注识别问题。如果你想让机器人走到冰箱面前而不撞到墙,就用SLAM。如果你想让机器人识别冰箱里的物品,就用ConvNets。

SLAM相当于实时版本的SFM(Structure From Motion)。vSLAM使用摄像机,放弃了昂贵的激光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IMU)。

单目SLAM使用单个相机,而非单目SLAM通常使用预先标定好的固定基线的立体摄像机。SLAM是基于几何方法的计算机视觉的一个主要的例子。

事实上,CMU(卡内基梅陇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划分了两个课程:基于学习方法的视觉和基于几何方法的视觉。

SFM vs vSLAMSFM和SLAM解决的是相似的问题,但SFM是以传统的离线的方式来实现的。SLAM慢慢地朝着低功耗,实时和单个RGB相机模式发展。下面是一些流行的开源SFM软件库。

Bundler: 一个开源SFM工具箱,Libceres: 一个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库(对bundle adjustment问题非常有用),Andrew Zisserman's多视图几何Matlab函数库,vSLAM vs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是SLAM最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

未来很多年里,在自动驾驶领域将持续地研究SLAM。

深度学习做人脸识别,和传统方式比有啥好处?

传统方法中特征提取主要依赖人工设计的提取器,需要有专业知识及复杂的调参过程,同时每个方法都是针对具体应用,泛化能力及鲁棒性较差。

深度学习主要是数据驱动进行特征提取,根据大量样本的学习能够得到深层的、数据集特定的特征表示,其对数据集的表达更高效和准确,所提取的抽象特征鲁棒性更强,泛化能力更好,并且可以是端到端的。

缺点是样本集影响较大,算力要求较高。

深度学习算法是什么?

深度学习算法是学习样本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表示层次,这些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诸如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数据的解释有很大的帮助。

它的最终目标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分析学习能力,能够识别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数据。深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在语音和图像识别方面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先前相关技术。

区别于传统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不同在于:(1)强调了模型结构的深度,通常有5层、6层,甚至10多层的隐层节点。(2)明确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通过逐层特征变换,将样本在原空间的特征表示变换到一个新特征空间,从而使分类或预测更容易。与人工规则构造特征的方法相比,利用大数据来学习特征,更能够刻画数据丰富的内在信息。

什么是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框架,尤其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框架可以追溯到1980年福岛邦彦提出的新认知机[2],而人工神经网络的历史更为久远。

1989年,燕乐存(Yann LeCun)等人开始将1974年提出的标准反向传播算法[3]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这一网络被用于手写邮政编码识别。

尽管算法可以成功执行,但计算代价非常巨大,神经网路的训练时间达到了3天,因而无法投入实际使用[4]。

许多因素导致了这一缓慢的训练过程,其中一种是由于尔根·施密德胡伯(Jürgen Schmidhuber)的学生赛普·霍克赖特(Sepp Hochreiter)于1991年提出的梯度消失问题[5][6]。

与此同时,神经网络也受到了其他更加简单模型的挑战,支持向量机等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成为更加流行的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这一概念从2007年前后开始受到关注。

当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和鲁斯兰·萨拉赫丁诺夫(Ruslan Salakhutdinov)提出了一种在前馈神经网络中进行有效训练的算法。

这一算法将网络中的每一层视为无监督的受限玻尔兹曼机,再使用有监督的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调优[7]。

在此之前的1992年,在更为普遍的情形下,施密德胡伯也曾在递归神经网络上提出一种类似的训练方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