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whale-深入浅出pytorch主要组成模块和基础实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orch中的神经网络构造、模型初始化、各种损失函数(如交叉熵、L1、MSE、平滑L1等)及其应用场景,并详细介绍了优化器的作用和PyTorch提供的多种优化器,如SGD、Adam等。文章适合对PyTorch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3.2 基本配置

3.3 数据读入

3.4.1 神经网络的构造

3.4.2 神经网络中常见的层

3.4.3 模型示例

3.5 模型初始化

torch.nn.init内容

torch.nn.init使用

初始化函数的封装

3.6 损失函数

3.5.1 二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

3.5.2 交叉熵损失函数

3.5.3 L1损失函数

3.5.4 MSE损失函数

3.5.5 平滑L1 (Smooth L1)损失函数

平滑L1与L1的对比

3.5.6 目标泊松分布的负对数似然损失

3.5.7 KL散度

3.5.8 MarginRankingLoss

3.5.9 多标签边界损失函数

3.5.10 二分类损失函数

3.5.11 多分类的折页损失

3.5.12 三元组损失

3.5.13 HingEmbeddingLoss

3.5.14 余弦相似度

3.5.15 CTC损失函数

3.7 训练和评估

3.9 Pytorch优化器

3.9.1 什么是优化器

3.9.2 Pytorch提供的优化器

3.9.3 实际操作

3.9.5 实验


3.2 基本配置

首先导入必须的包。对于一个PyTorch项目,我们需要导入一些Python常用的包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功能。常见的包有os、numpy等,此外还需要调用PyTorch自身一些模块便于灵活使用,比如torch、torch.nn、torch.utils.data.Dataset、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orch.optimizer等等。注意这里只是建议导入的包导入的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比如涉及到表格信息的读入很可能用到pandas,对于不同的项目可能还需要导入一些更上层的包如cv2等。如果涉及可视化还会用到matplotlib、seaborn等。涉及到下游分析和指标计算也常用到sklearn。

import os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set, DataLoader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izer

根据前面我们对深度学习任务的梳理,有如下几个超参数可以统一设置,方便后续调试时修改:

batch size 初始学习率(初始) 训练次数(max_epochs) GPU配置

batch_size = 16
lr = 1e-4
max_epochs = 100

GPU的设置有两种常见的方式:

# 方案一:使用os.environ,这种情况如果使用GPU不需要设置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0,1'

# 方案二:使用“device”,后续对要使用GPU的变量用.to(device)即可
device = torch.device("cuda:1"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3.3 数据读入

PyTorch数据读入是通过Dataset+DataLoader的方式完成的,Dataset定义好数据的格式和数据变换形式,DataLoader用iterative的方式不断读入批次数据。

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Dataset类来实现灵活的数据读取,定义的类需要继承PyTorch自身的Dataset类。主要包含三个函数:

init: 用于向类中传入外部参数,同时定义样本集 getitem: 用于逐个读取样本集合中的元素,可以进行一定的变换,并将返回训练/验证所需的数据 len: 用于返回数据集的样本数

下面以cifar10数据集为例给出构建Dataset类的方式:

import torch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train_data = datasets.ImageFolder(train_path, transform=data_transform)
val_data = datasets.ImageFolder(val_path, transform=data_transform)

这里使用了PyTorch自带的ImageFolder类的用于读取按一定结构存储的图片数据(path对应图片存放的目录,目录下包含若干子目录,每个子目录对应属于同一个类的图片)。

其中“data_transform”可以对图像进行一定的变换,如翻转、裁剪等操作,可自己定义。这里我们会在下一章通过实战加以介绍。

这里另外给出一个例子,其中图片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另外有一个csv文件给出了图片名称对应的标签。这种情况下需要自己来定义Dataset类:

class MyDataset(Dataset):
    def __init__(self, data_dir, info_csv, image_list, transform=None):
        """
        Args:
            data_dir: path to image directory.
            info_csv: path to the csv file containing image indexes
                with corresponding labels.
            image_list: path to the txt file contains image names to training/validation set
            transform: optional transform to be applied on a sample.
        """
        label_info = pd.read_csv(info_csv)
        image_file = open(image_list).readlines()
        self.data_dir = data_dir
        self.image_file = image_file
        self.label_info = label_info
        self.transform = transform

    def __getitem__(self, index):
        """
        Args:
            index: the index of item
        Returns:
            image and its labels
        """
        image_name = self.image_file[index].strip('\n')
        raw_label = self.label_info.loc[self.label_info['Image_index'] == image_name]
        label = raw_label.iloc[:,0]
        image_name = os.path.join(self.data_dir, image_name)
        image = Image.open(image_name).convert('RGB')
        if self.transform is not None:
            image = self.transform(image)
        return image, label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image_file)

构建好Dataset后,就可以使用DataLoader来按批次读入数据了,实现代码如下: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train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num_workers=4, shuffle=True, drop_last=True)
val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val_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num_workers=4, shuffle=False)

其中:

batch_size:样本是按“批”读入的,batch_size就是每次读入的样本数 num_workers:有多少个进程用于读取数据 shuffle:是否将读入的数据打乱 drop_last:对于样本最后一部分没有达到批次数的样本,使其不再参与训练

这里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加载的数据。PyTorch中的DataLoader的读取可以使用next和iter来完成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ages, labels = next(iter(val_loader))
print(images.shape)
plt.imshow(images[0].transpose(1,2,0))
plt.show()

3.4.1 神经网络的构造

PyTorch中神经网络构造一般是基于 Module 类的模型来完成的,它让模型构造更加灵活。

Module 类是 nn 模块里提供的一个模型构造类,是所有神经⽹网络模块的基类,我们可以继承它来定义我们想要的模型。下面继承 Module 类构造多层感知机。这里定义的 MLP 类重载了 Module 类的 init 函数和 forward 函数。它们分别用于创建模型参数和定义前向计算。前向计算也即正向传播。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class MLP(nn.Module):
  # 声明带有模型参数的层,这里声明了两个全连接层
  def __init__(self, **kwargs):
    # 调用MLP父类Block的构造函数来进行必要的初始化。这样在构造实例时还可以指定其他函数
    super(MLP, self).__init__(**kwargs)
    self.hidden = nn.Linear(784, 256)
    self.act = nn.ReLU()
    self.output = nn.Linear(256,10)
    
   # 定义模型的前向计算,即如何根据输入x计算返回所需要的模型输出
  def forward(self, x):
    o = self.act(self.hidden(x))
    return self.output(o)   

以上的 MLP 类中⽆须定义反向传播函数。系统将通过⾃动求梯度⽽自动⽣成反向传播所需的 backward 函数。

我们可以实例化 MLP 类得到模型变量 net 。下⾯的代码初始化 net 并传入输⼊数据 X 做一次前向计算。其中, net(X) 会调用 MLP 继承⾃自 Module 类的 call 函数,这个函数将调⽤用 MLP 类定义的forward 函数来完成前向计算。

X = torch.rand(2,784)
net = MLP()
print(net)
net(X)
MLP(
  (hidden): Linear(in_features=784, out_features=256, bias=True)
  (act): ReLU()
  (output): Linear(in_features=256, out_features=10, bias=True)
)
tensor([[-0.0387, -0.1447, -0.1027,  0.0718,  0.0121,  0.0327,  0.1527, -0.1359,
          0.0232, -0.0503],
        [-0.0133, -0.1672, -0.2022,  0.0219, -0.0702,  0.0655,  0.0115,  0.0490,
          0.0377, -0.0802]], grad_fn=<AddmmBackward0>)

注意,这里并没有将 Module 类命名为 Layer (层)或者 Model (模型)之类的名字,这是因为该类是一个可供⾃由组建的部件。它的子类既可以是⼀个层(如PyTorch提供的 Linear 类),⼜可以是一个模型(如这里定义的 MLP 类),或者是模型的⼀个部分。

3.4.2 神经网络中常见的层

深度学习的一个魅力在于神经网络中各式各样的层,例如全连接层、卷积层、池化层与循环层等等。虽然PyTorch提供了⼤量常用的层,但有时候我们依然希望⾃定义层。这里我们会介绍如何使用 Module 来自定义层,从而可以被反复调用。

不含模型参数的层

我们先介绍如何定义一个不含模型参数的自定义层。下⾯构造的 MyLayer 类通过继承 Module 类自定义了一个将输入减掉均值后输出的层,并将层的计算定义在了 forward 函数里。这个层里不含模型参数。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class MyLay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kwargs):
        super(MyLayer, self).__init__(**kwargs)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x - x.mean()  

测试,实例化该层,然后做前向计算

layer = MyLayer()
layer(torch.tensor([1, 2, 3, 4, 5], dtype=torch.float))

tensor([-2., -1.,  0.,  1.,  2.])

含模型参数的层

我们还可以自定义含模型参数的自定义层。其中的模型参数可以通过训练学出。

Parameter 类其实是 Tensor 的子类,如果一 个 Tensor 是 Parameter ,那么它会⾃动被添加到模型的参数列表里。所以在⾃定义含模型参数的层时,我们应该将参数定义成 Parameter ,除了直接定义成 Parameter 类外,还可以使⽤ ParameterList 和 ParameterDict 分别定义参数的列表和字典。

class MyListDense(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MyListDense, self).__init__()
        self.params = nn.ParameterList([nn.Parameter(torch.randn(4, 4)) for i in range(3)])
        self.params.append(nn.Parameter(torch.randn(4, 1)))

    def forward(self, x):
        for i in range(len(self.params)):
            x = torch.mm(x, self.params[i])
        return x
net = MyListDense()
print(net)
MyListDense(
  (params): ParameterList(
      (0):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4]
      (1):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4]
      (2):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4]
      (3):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1]
  )
)

class MyDictDense(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MyDictDense, self).__init__()
        self.params = nn.ParameterDict({
                'linear1': nn.Parameter(torch.randn(4, 4)),
                'linear2': nn.Parameter(torch.randn(4, 1))
        })
        self.params.update({'linear3': nn.Parameter(torch.randn(4, 2))}) # 新增

    def forward(self, x, choice='linear1'):
        return torch.mm(x, self.params[choice])

net = MyDictDense()
print(net)
MyDictDense(
  (params): ParameterDict(
      (linear1):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4]
      (linear2):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1]
      (linear3): Parameter containing: [torch.FloatTensor of size 4x2]
  )
)

下面给出常见的神经网络的一些层,比如卷积层、池化层,以及较为基础的AlexNet,LeNet等。

二维卷积层

二维卷积层将输入和卷积核做互相关运算,并加上一个标量偏差来得到输出。卷积层的模型参数包括了卷积核和标量偏差。在训练模型的时候,通常我们先对卷积核随机初始化,然后不断迭代卷积核和偏差。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 卷积运算(二维互相关)
def corr2d(X, K): 
    h, w = K.shape
    X, K = X.float(), K.float()
    Y = torch.zeros((X.shape[0] - h + 1, X.shape[1] - w + 1))
    for i in range(Y.shape[0]):
        for j in range(Y.shape[1]):
            Y[i, j] = (X[i: i + h, j: j + w] * K).sum()
    return Y

# 二维卷积层
class Conv2D(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kernel_size):
        super(Conv2D, self).__init__()
        self.weight = nn.Parameter(torch.randn(kernel_size))
        self.bias = nn.Parameter(torch.randn(1))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corr2d(x, self.weight) + self.bias

卷积窗口形状为p x q的卷积层称为p x q卷积层。同样,p x q卷积或p x q卷积核说明卷积核的高和宽分别为p和q。

填充(padding)是指在输⼊高和宽的两侧填充元素(通常是0元素)。

下面的例子里我们创建一个⾼和宽为3的二维卷积层,然后设输⼊高和宽两侧的填充数分别为1。给定一 个高和宽为8的输入,我们发现输出的高和宽也是8。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 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卷积层。它对输入和输出做相应的升维和降维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 定义一个函数来计算卷积层。它对输入和输出做相应的升维和降维
def comp_conv2d(conv2d, X):
    # (1, 1)代表批量大小和通道数
    X = X.view((1, 1) + X.shape)
    Y = conv2d(X)
    return Y.view(Y.shape[2:]) # 排除不关心的前两维:批量和通道


# 注意这里是两侧分别填充1⾏或列,所以在两侧一共填充2⾏或列
conv2d = nn.Conv2d(in_channels=1, out_channels=1, kernel_size=3,padding=1)

X = torch.rand(8, 8)
comp_conv2d(conv2d, X).shape

torch.Size([8, 8])

当卷积核的高和宽不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高和宽上不同的填充数使输出和输入具有相同的高和宽。

# 使用高为5、宽为3的卷积核。在⾼和宽两侧的填充数分别为2和1
conv2d = nn.Conv2d(in_channels=1, out_channels=1, kernel_size=(5, 3), padding=(2, 1))
comp_conv2d(conv2d, X).shape

torch.Size([8, 8])

在二维互相关运算中,卷积窗口从输入数组的最左上方开始,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 的顺序,依次在输⼊数组上滑动。我们将每次滑动的行数和列数称为步幅(stride)。

conv2d = nn.Conv2d(1, 1, kernel_size=(3, 5), padding=(0, 1), stride=(3, 4))
comp_conv2d(conv2d, X).shape

torch.Size([2, 2])

填充可以增加输出的高和宽。这常用来使输出与输入具有相同的高和宽。

步幅可以减小输出的高和宽,例如输出的高和宽仅为输入的高和宽的 ( 为大于1的整数)。

池化层

池化层每次对输入数据的一个固定形状窗口(⼜称池化窗口)中的元素计算输出。不同于卷积层里计算输⼊和核的互相关性,池化层直接计算池化窗口内元素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该运算也 分别叫做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在二维最⼤池化中,池化窗口从输入数组的最左上方开始,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在输⼊数组上滑动。当池化窗口滑动到某⼀位置时,窗口中的输入子数组的最大值即输出数组中相应位置的元素。

下面把池化层的前向计算实现在pool2d函数里。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def pool2d(X, pool_size, mode='max'):
    p_h, p_w = pool_size
    Y = torch.zeros((X.shape[0] - p_h + 1, X.shape[1] - p_w + 1))
    for i in range(Y.shape[0]):
        for j in range(Y.shape[1]):
            if mode == 'max':
                Y[i, j] = X[i: i + p_h, j: j + p_w].max()
            elif mode == 'avg':
                Y[i, j] = X[i: i + p_h, j: j + p_w].mean()
    return Y

X = torch.tensor([[0, 1, 2], [3, 4, 5], [6, 7, 8]], dtype=torch.float)
pool2d(X, (2, 2))

tensor([[4., 5.],
        [7., 8.]])

pool2d(X, (2, 2), 'avg')

Out[20]:

tensor([[2., 3.],
        [5., 6.]])

我们可以使用torch.nn包来构建神经网络。我们已经介绍了autograd包,nn包则依赖于autograd包来定义模型并对它们求导。一个nn.Module包含各个层和一个forward(input)方法,该方法返回output。

3.4.3 模型示例

这是一个简单的前馈神经网络 (feed-forward network)(LeNet)。它接受一个输入,然后将它送入下一层,一层接一层的传递,最后给出输出。

一个神经网络的典型训练过程如下:

定义包含一些可学习参数(或者叫权重)的神经网络

在输入数据集上迭代

通过网络处理输入

计算 loss (输出和正确答案的距离)

将梯度反向传播给网络的参数

更新网络的权重,一般使用一个简单的规则:weight = weight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Net, self).__init__()
        # 输入图像channel:1&#x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