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实验:RSTP基本配置

  • 实验目的

理解RSTP、MSTP的应用场景掌握RSTP、MSTP的配置方法掌握RSTP边缘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RSTP备份端口

  • 实验内容

本实验模拟公司网络场景。S3和S4时接入层交换机,负责用户的接入,S1和S2是汇聚层交换机,四台交换机组成一个环形网络。为了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产生网络风暴,所有交换机上都需要运行生成树协议。同时为了加快网络收敛速度,网络管理员选择使用RSTP协议,且使得性能较好的S1为根交换机,S2为次根交换机,并配置边缘端口进一步优化公司网络。

  • 实验拓扑

  •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编址表进行相应的基本IP的配置,并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连链路的连通性。

2. 配置RSTP基本功能

(1) 在汇聚层交换机S1、S2及接入层交换机S3、S4上,把生成树模式由默认的MSTP改为RSTP。由于华为交换机上默认即开启了MSTP,故只需修改生成树模式即可。[S1]stp mode rstpIS2]stp mode rstp[S3]stp mode rstp[S4]stp mode rstp

(2)配置完成后,在交换机S1、S2、S3和S4上都使用display stp命令去查看生成树的模式及根交换机的位置。(说明display stp命令输出信息的描述:每个字段的涵义)S1:

CIST Global Info: CIST(Common and Internal Spanning Tree ,公共和内部生成树)全局信息

Mode RSTP:运行模式为RSTP

CIST Bridge: CIST桥ID(前16位是交换设备在CIST中的优先级“32768”,后48位是本交换设备的MAC地址“4c1f-cc8b-48ba”。)

Config Times:手工配置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 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 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 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Active Times:实际使用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CIST Root/ERPC:CIST总根交换设备ID/外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总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1中总根交换机ID为32768,4c1f-cc3e-1de1 ;开销为40000

CIST RegRoot/IRPC:CIST域根桥ID/内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域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1中域根桥ID为 32768,4c1f-cc8b-48ba ;开销为0

CIST RootPortId:CIST根端口的ID。“0.0”表示交换设备是根交换设备,没有根端口。S1交换机根端口的ID为128.1。

BPDU-Protection:BPDU保护功能(Disabled:未使能BPDU保护;Enabled:使能BPDU保护)S1交换机中的BPDU保护功能未能使BPDU保护。

TC or TCN received:收到的TC或者TCN报文数量为16。

TC count per hello:每hellotime收到的TC报文总数为0。

STP Converge Mode:STP收敛方式为Normal。

Time since last TC:从上次拓扑变化到现在经过的时间为1m44s。

Number of TC:拓扑变化的次数为12。

S2:

CIST Global Info: CIST全局信息

Mode RSTP:运行模式为RSTP

CIST Bridge: CIST桥ID

Config Times:手工配置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 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 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 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Active Times:实际使用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CIST Root/ERPC:CIST总根交换设备ID/外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总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2中总根交换机ID为32768,4c1f-cc3e-1de1 ;开销为20000

CIST RegRoot/IRPC:CIST域根桥ID/内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域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2中域根桥ID为 32768,4c1f-cce7-7e3c ;开销为0

CIST RootPortId:CIST根端口的ID。S2交换机根端口的ID为128.2。

BPDU-Protection:BPDU保护功能(Disabled:未使能BPDU保护;Enabled:使能BPDU保护)S2交换机中的BPDU保护功能未能使BPDU保护。

TC or TCN received:收到的TC或者TCN报文数量为16。

TC count per hello:每hellotime收到的TC报文总数为0。

STP Converge Mode:STP收敛方式为Normal。

Time since last TC:从上次拓扑变化到现在经过的时间为0m23s。

Number of TC:拓扑变化的次数为15。

S3:

CIST Global Info: CIST全局信息

Mode RSTP:运行模式为RSTP

CIST Bridge: CIST桥ID

Config Times:手工配置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 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 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 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Active Times:实际使用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CIST Root/ERPC:CIST总根交换设备ID/外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总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3中总根交换机ID为32768,4c1f-cc3e-1de1 ;开销为200000

CIST RegRoot/IRPC:CIST域根桥ID/内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域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3中域根桥ID为 32768,4c1f-cc9a-2bb5 ;开销为0

CIST RootPortId:CIST根端口的ID。S3交换机根端口的ID为128.3。

BPDU-Protection:BPDU保护功能(Disabled:未使能BPDU保护;Enabled:使能BPDU保护)S3交换机中的BPDU保护功能未能使BPDU保护。

TC or TCN received:收到的TC或者TCN报文数量为69。

TC count per hello:每hellotime收到的TC报文总数为0。

STP Converge Mode:STP收敛方式为Normal。

Time since last TC:从上次拓扑变化到现在经过的时间为0m52s。

Number of TC:拓扑变化的次数为16。

S4:

CIST Global Info: CIST全局信息

Mode RSTP:运行模式为RSTP

CIST Bridge: CIST桥ID

Config Times:手工配置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 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 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 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Active Times:实际使用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CIST Root/ERPC:CIST总根交换设备ID/外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总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4中总根交换机ID为32768,4c1f-cc3e-1de1 ;开销为0

CIST RegRoot/IRPC:CIST域根桥ID/内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域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4中域根桥ID为 32768,4c1f-cc3e-1del ;开销为0

CIST RootPortId:CIST根端口的ID。“0.0”表示交换设备是根交换设备,没有根端口。

BPDU-Protection:BPDU保护功能(Disabled:未使能BPDU保护;Enabled:使能BPDU保护)S4交换机中的BPDU保护功能未能使BPDU保护。

TC or TCN received:收到的TC或者TCN报文数量为18。

TC count per hello:每hellotime收到的TC报文总数为0。

STP Converge Mode:STP收敛方式为Normal。

Time since last TC:从上次拓扑变化到现在经过的时间为1m11s。

Number of TC:拓扑变化的次数为16。

(3)配置S1为根交换机,S2为备份根交换机。[S1]stp root primary[S2]stp root seconday通过display stp命令观察并分析这两条命令的作用。(说明display stp命令输出信息的描述:每个字段的涵义)

S1:

CIST Global Info: CIST全局信息

Mode RSTP:运行模式为RSTP

CIST Bridge: CIST桥ID

Config Times:手工配置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 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 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 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Active Times:实际使用的桥协议信息中的时间值(Hello:BPDU发送的周期为2s;MaxAge:BPDU的最大生存期为20s;FwDly:端口状态迁移的延时时间为15s;MaxHop:MST域的最大跳数为20。)

CIST Root/ERPC:CIST总根交换设备ID/外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总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4中总根交换机ID为32768,4c1f-cc3e-1de1 ;开销为0

CIST RegRoot/IRPC:CIST域根桥ID/内部路径开销(从本交换设备到CIST域根交换设备的路径开销)。S4中域根桥ID为 32768,4c1f-cc3e-1del ;开销为0

CIST RootPortId:CIST根端口的ID。“0.0”表示交换设备是根交换设备,没有根端口。

BPDU-Protection:BPDU保护功能(Disabled:未使能BPDU保护;Enabled:使能BPDU保护)S4交换机中的BPDU保护功能未能使BPDU保护。

TC or TCN received:收到的TC或者TCN报文数量为18。

TC count per hello:每hellotime收到的TC报文总数为0。

STP Converge Mode:STP收敛方式为Normal。

Time since last TC:从上次拓扑变化到现在经过的时间为1m11s。

Number of TC:拓扑变化的次数为16。

可以观察到,stp root primary命令修改的是交换机ID中的交换机优先级,把默认的优先级32768改为0,所以S1的交换机ID变为最小,是Primary root,即根交换机。

S2:

可以观察到,stp root secondary命令修改的也是交换机ID中的交换机优先级,把默认的优先级由32768改为4096,使S2的桥ID变为次小,是Secondary root,即次根交换机。

(4)在S3、S4过display stp命令观察交换机的优先级。

可以观察到,S3和S4交换机的交换机优先级保持默认的32768,且都把S1当作根交换机。

(5)用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每台交换机的端口角色及状态。

MSTID:标识MSTP实例ID。

Port:端口。

Role:端口角色【ROOT:Root Port(根端口);DESI:Designated Port(指定端口);ALTE:Alternate Port(Alternate端口);BACK:Backup Port(Backup端口);MAST:Master Port(Master端口);DISA:Disabled Port(端口处于初始化状态)】

STP State:端口状态。在CIST域中,有3种端口状态【FORWARDING;LEARNING;DISCARDING】

Protection:保护类型。端口的保护类型有【ROOTPROTECTION:根保护;LOOPPROTECTION:环路保护;NONE:无;LOOPBACK:环路检测;PVIDCONSISTENCY:设备直连端口的PVID不一致。】

交换机S1上无根端口,所有端口都是指定端口

交换机S2上的GE0/0/1为根端口

交换机S3上的E0/0/2是根端口,E0/0/3是指定端口,E0/0/4是备份端口

交换机S4上的E0/0/2是根端口,E0/0/3是替代端口。

(6)S2根端口断掉后其它端口的角色及状态的变化。

可以观察到,根端口断掉后,另一端口GE0/0/2端口成为了根端口,状态由先是Discarding(丢弃状态)到Forwarding(转发状态)

观察结束后恢复端口:

可以发现,端口GE0/0/2的角色是指定端口,状态是Discarding,再次使用dispaly stp brief命令时就会观察到GE0/0/2会经历Discarding状态回到Forwarding状态。

*当拓扑发生变化时,RSTP使用P/A机制和根端口快速切换使端口状态立即从Discarding进入Forwarding状态,缩短了收敛的时间,减小了对网络通信的影响。

3.配置边缘端口。观察端口状态的变化。

生成树的计算主要发生在交换机互连的链路之上,而连接PC的端口没有必要参与生成树计算,为了优化网络,降低生成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影响,将把交换机上连接PC的接口配置为边缘端口。

配置S4上连接PC的端口为边缘端口,此时生成树计算工作依然进行,但端口进入转发状态无需等待30s。

在S4上,关闭E0/0/1接口,在重新开启此接口,观察边缘端口E0/0/1的状态变化:


可以观察到,接口立刻进入到Forwarding状态,没有30s的延迟。

4.查看备份端口状态

网络管理员在S3与S4之间加了一台Hub设备,并将S3的E0/0/4通过Hub与S4相连。

在S3上使用 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生成树信息。

可以观察到,S3的E0/0/3接口为指定端口,而同交换机上的E0/0/4为备份端口,两个接口接到同一台Hub上,当E0/0/3接口关闭之后,E0/0/4会成为新的指定端口。

在S3上关闭E0/0/3接口,通过 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备份端口的状态变化。

  • 实验总结

1、根交换机选举规则:在所有交换机中选举出一台作为根交换机

  1. 比较交换机的优先级,默认优先级为32768(必须是4096的倍数,小的优先)
  2. 比较MAC地址,小的优先

2、根端口选举规则:

RP是从本SW到root的最短的port,每台SW上有且仅有一个RP,用于接收root -bridhe发来的BPDU
  定义:
(1)每台非根SW上到root最近的Port
(2)每台非根SW有且仅有一个RP
(3)RP的界定是以交换机为对象的

选举规则:

(1)到达根交换机开销小的优先

(2)对端交换机BID小的优先

(3)端口ID小的优先


3、指定端口选举规则

 (1)到达根网桥开销小的优先

(2)本机BID小的优先

(3)端口ID小的优先

4、替代端口(Alternate):

是根端口的备份,所以当原来的根端口实效之后,Alternate端口的角色会立马成为根端口,并且状态会立马迁移到forwarding状态,中间无需等待进入转发延迟,可以快速的恢复数据的转发。

5、备份端口(backup):

是指定端口的备份,所以当原来的指定端口实效之后,backup端口的角色会立马成为指定端口,并且状态会立马迁移到forwarding状态,提供了另一条从根桥到相应网段的备份通路。

6、边缘端口:

交换机的端口不再与其他的交换机连接,而是直接与终端进行连接,这样的端口就可以设置为边缘端口,边缘端口不需要参与生成树的计算时间,之只要一激活就变成forwarding状态,但是说如果这个端口一但收到了配置BPDU,就丧失了边缘端口属性,成为普通STP端口,并重新进行生成树计算,从而引起网络震荡。

  • 7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