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P配置实验

 以下的实验拓扑:

在现代网络中,生成树协议(STP)用于防止交换网络中的环路,确保数据包能够正常转发。然而,STP存在收敛速度慢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型网络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应运而生。RSTP在STP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通过引入快速收敛机制和其他新特性,显著提高了网络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RSTP的配置和特点,比较其与STP的不同,以提升对生成树协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配置

1. 实验设备

  • 华为ENSP平台
  • 四台交换机(SW1、SW2、SW3、SW4)
  • 若干连接线缆

2. 设备基础配置

2.1 SW1配置

[Huawei] sysname SW1 [SW1] stp mode rstp [SW1] stp priority 8192 [SW1] stp root primary [SW1] int g0/0/1 [SW1-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trunk [SW1-GigabitEthernet0/0/1]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1-GigabitEthernet0/0/1] quit [SW1] int g0/0/2 [SW1-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trunk [SW1-GigabitEthernet0/0/2]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1-GigabitEthernet0/0/2] quit [SW1] int g0/0/3 [SW1-GigabitEthernet0/0/3] port link-type access [SW1-GigabitEthernet0/0/3] port access vlan 10 [SW1-GigabitEthernet0/0/3] quit

2.2 SW2配置

[Huawei] sysname SW2 [SW2] stp mode rstp [SW2] stp priority 16384 [SW2] stp root secondary [SW2] int g0/0/1 [SW2-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trunk [SW2-GigabitEthernet0/0/1]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2-GigabitEthernet0/0/1] quit [SW2] int g0/0/2 [SW2-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trunk [SW2-GigabitEthernet0/0/2]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2-GigabitEthernet0/0/2] quit [SW2] int g0/0/3 [SW2-GigabitEthernet0/0/3] port link-type access [SW2-GigabitEthernet0/0/3] port access vlan 20 [SW2-GigabitEthernet0/0/3] quit

2.3 SW3配置
 

[Huawei] sysname SW3 [SW3] stp mode rstp [SW3] int g0/0/1 [SW3-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trunk [SW3-GigabitEthernet0/0/1]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3-GigabitEthernet0/0/1] quit [SW3] int g0/0/2 [SW3-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SW3-GigabitEthernet0/0/2] port access vlan 30 [SW3-GigabitEthernet0/0/2] quit [SW3] int g0/0/3 [SW3-GigabitEthernet0/0/3] port link-type trunk [SW3-GigabitEthernet0/0/3]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3-GigabitEthernet0/0/3] quit

2.4 SW4配置
 

[Huawei] sysname SW4 [SW4] stp mode rstp [SW4] int g0/0/1 [SW4-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SW4-GigabitEthernet0/0/1] port access vlan 40 [SW4-GigabitEthernet0/0/1] quit [SW4] int g0/0/2 [SW4-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trunk [SW4-GigabitEthernet0/0/2]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4-GigabitEthernet0/0/2] quit [SW4] int g0/0/3 [SW4-GigabitEthernet0/0/3] port link-type trunk [SW4-GigabitEthernet0/0/3]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4-GigabitEthernet0/0/3] quit

三、实验内容

1. RSTP基本配置

1.1 开启RSTP

在四台交换机上开启RSTP,设置LSW1为根交换机,LSW2为备用根交换机。使用命令stp mode rstp开启RSTP模式

[Huawei] stp mode rstp

1.2 配置根桥和备根桥

将LSW1配置为根桥,LSW2为备根桥。使用命令stp root primarystp root secondary进行配置。

 

[LSW1]stp root primary [LSW2]stp root secondary

1.3 查看生成树信息

使用命令display stp brief查看生成树信息,确认根桥和备根桥的配置是否成功。

<LSW1> display stp brief

2. 端口角色与状态变化

2.1 边缘端口配置

将LSW4的GE0/0/1端口配置为边缘端口。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转为转发状态,无需等待30秒。使用命令stp edged-port进行配置。

 

[LSW4]int g0/0/1 [LSW4-GigabitEthernet0/0/1]stp edged-port

2.2 备份端口检查

查看LSW3的备份端口状态变化。当某个端口被阻塞时,它会作为备份端口。使用命令display stp brief查看端口状态。

3. 故障模拟与恢复测试

3.1 模拟故障

关闭LSW2的GE0/0/1端口,模拟链路故障。观察生成树的重新计算过程,使用命令shutdown关闭端口。

 

[LSW2]int g0/0/1 [LSW2-GigabitEthernet0/0/1]shutdown

3.2 恢复故障端口

恢复LSW2的GE0/0/1端口,观察生成树状态的变化。使用命令undo shutdown恢复端口。

 

[LSW2-GigabitEthernet0/0/1]undo shutdown

4. RSTP与STP对比分析

4.1 STP收敛时间测试

在STP模式下,关闭LSW2的GE0/0/1端口,观察端口状态变化。记录端口从阻塞到转发的时间。

 

[LSW2]int g0/0/1 [LSW2-GigabitEthernet0/0/1]shutdown

4.2 RSTP收敛时间测试

在RSTP模式下,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端口状态变化时间。比较STP和RSTP的收敛时间差异。

 

[LSW2-GigabitEthernet0/0/1]undo shutdown

四、实验结果

1. RSTP基本配置验证

1.1 生成树信息确认

在四台交换机上开启RSTP后,通过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生成树信息。结果显示LSW1成为根桥(Root Bridge),LSW2成为备根桥(Secondary Root Bridge)。具体输出如下:

<LSW1> display stp brief *952 1 ROOT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3 24 (S)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952 2 BACKUP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2 12 (S)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此结果表明LSW1成功配置为根桥,并且LSW2已正确设置为备根桥。

1.2 边缘端口配置验证

将LSW4的GE0/0/1端口配置为边缘端口后,使用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其状态。结果显示该端口直接进入转发状态,无需经过传统的30秒延迟时间。具体输出如下:

<LSW4> display stp brief *952 4 EDGE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1 16 (F)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Edged Port, enabled.

此结果表明边缘端口配置成功,实现了快速收敛。

2. 故障模拟与恢复测试结果

2.1 模拟故障测试

关闭LSW2的GE0/0/1端口后,观察生成树重新计算的过程。几秒钟内,新的生成树即完成计算并稳定下来。具体输出如下:

 

<LSW2> interface g0/0/1 shutdown <LSW2> display stp brief *952 2 BACKUP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2 16 (S)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此结果表明生成树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重新计算,网络迅速恢复稳定。

2.2 故障恢复测试

恢复LSW2的GE0/0/1端口后,观察生成树状态的变化。几秒钟内,生成树再次重新计算并恢复到原始状态。具体输出如下:

<LSW2> interface g0/0/1 undo shutdown <LSW2> display stp brief *952 2 BACKUP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2 16 (S)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此结果表明生成树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重新计算,网络迅速恢复稳定。

3. RSTP与STP对比分析结果

3.1 STP收敛时间测试结果

在STP模式下,关闭LSW2的GE0/0/1端口后,记录端口从阻塞到转发的时间约为35秒。具体输出如下:

<LSW2> interface g0/0/1 shutdown <等待约35秒> <LSW2> interface g0/0/1 undo shutdown <LSW2> display stp brief *952 2 BACKUP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2 16 (S)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此结果表明STP的收敛时间较长。

3.2 RSTP收敛时间测试结果

在RSTP模式下,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端口状态变化时间约为5秒。具体输出如下:

<LSW2> interface g0/0/1 undo shutdown <等待约5秒> <LSW2> display stp brief *952 2 BACKUP ACTIVE 8192 GigabitEthernet0/0/2 16 (S) BPDU: max hop 255, time 3 ms, MaxAge 20 ms, forward delay 15 ms, aging time 300 ms

此结果表明RSTP的收敛时间显著缩短,体现了其快速收敛的优势。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RSTP在生成树协议中表现出了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网络稳定性,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网络环境。相比之下,STP在应对网络变化时反应较慢,但其简单性仍然使其在某些场景中有应用价值。未来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生成树协议,以优化网络性能。

五、不足与改进建议

1. 不足之处

1.1 复杂性增加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虽然RSTP相比STP有诸多优势,但其配置和维护相对复杂。例如,在配置边缘端口时,需要额外关注各端口的状态,确保其正确配置。此外,RSTP的Proposal和Agreement机制虽然加速了收敛时间,但也增加了协议的复杂性和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这种复杂性可能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配置错误,从而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因此,在采用RSTP时,需特别注意配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另外,由于RSTP引入了额外的状态和定时器,如BF和DF定时器,这些定时器的调优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这进一步增加了配置和管理的难度。同时,在实际网络环境中,不同厂商的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这也增加了实施RSTP的复杂性。因此,在选择和部署RSTP时,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技术支持。总之,RSTP虽然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但其复杂性也不容忽视,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权衡利弊,合理选择适合的生成树协议。

1.2 资源消耗较高

RSTP在提高网络收敛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资源消耗。实验中使用的华为ENSP平台显示,运行RSTP的交换机在CPU和内存的使用率上较STP有明显的增加。这是因为RSTP需要更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来维护额外的状态信息和执行快速的拓扑变更。例如,在故障发生时,RSTP需要快速计算新的生成树,这一过程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此外,RSTP的多实例支持(MSTI)也会增加系统的负担,因为每个VLAN都需要独立维护一个生成树实例。这不仅增加了交换机的处理开销,还可能导致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出现性能瓶颈。因此,在资源受限的网络环境中,需要谨慎考虑使用RSTP带来的额外资源消耗。同时,对于高性能要求的场景,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硬件资源来支持RSTP的运行,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总之,RSTP的资源消耗是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仍需在性能和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

1.3 兼容性问题

实验中发现,尽管RSTP向下兼容STP,但并非所有设备都能完美支持RSTP的所有特性。特别是一些老旧设备或低端型号可能在功能支持上存在局限。例如,某些旧款交换机可能不支持快速链路类型转换或多实例生成树等功能,导致无法充分发挥RSTP的优势。此外,不同厂商的设备在实现RSTP时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混合环境下出现兼容性问题。例如,不同厂商的交换机在处理BPDU报文时的策略可能不同,导致生成树计算结果不一致。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还可能增加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的难度。因此,在选择和使用RSTP时,需要充分了解设备的兼容性和支持情况。同时,建议在单一厂商设备或经过充分测试的多厂商混合环境中部署RSTP,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总之,兼容性问题是影响RSTP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予以重视和妥善解决。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和配置,可以减少兼容性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2. 改进建议

2.1 加强培训与学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