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收集阶段
- 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
- 合理设置问题形式:采用正反两面提问的方式。例如,对于一款智能手表的“睡眠监测功能”,可以问“如果手表有睡眠监测功能,您的感受是?”和“如果手表没有睡眠监测功能,您的感受是?”答案选项可以设置为“非常满意”、“满意”、“无所谓”、“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全面了解用户对功能存在与否的态度。
- 涵盖多种需求类型:确保问卷涵盖产品可能涉及的各种功能需求,包括基本功能(如手表的时间显示准确性)、期望功能(如运动数据的详细分析)、潜在的兴奋功能(如通过手表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等。同时,也要考虑可能的反向功能(如频繁的电量低提醒干扰用户)和无差异功能(如手表背面的特定图案设计)。
- 确定调查对象和渠道
- 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如智能手表的目标用户可能是健身爱好者、上班族、老年人等。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或者对不同群体分别进行调查,以确保收集到的需求反映真实的用户期望。
- 多渠道收集反馈:利用多种渠道发布调查问卷,如产品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电子邮件列表等。还可以结合线下方式,如在实体店铺、展会现场等邀请用户参与调查,以扩大样本范围,提高数据的代表性。
- 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
-
需求分类阶段
- 数据整理与清洗
- 检查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如回答不完整、明显随意作答的问卷)。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回答,可以尝试通过回访部分用户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 数据编码与量化(如果需要):如果可能,将用户的回答进行编码和量化,以便于后续的分析。例如,将“非常满意”编码为5,“满意”编码为4,以此类推,“非常不满意”编码为1。这样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来辅助需求分类。
- 根据KANO模型规则分类
- 基本型需求判断:如果用户对于“有该功能”的回答是“非常满意”或“满意”,且对于“没有该功能”的回答是“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则该功能可归类为基本型需求。例如,对于智能手表的时间准确显示功能,大多数用户认为这是必须的,没有这个功能会很不满意,有这个功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这是基本型需求。
- 期望型需求判断:当用户对“有该功能”的满意度评分高于“没有该功能”的满意度评分时,可将该功能归为期望型需求。以智能手表的运动数据详细分析功能为例,如果用户表示有这个功能会更满意,没有这个功能只是稍微有点不满意,那么这就是期望型需求。
- 兴奋型需求判断:如果用户对“有该功能”的回答是“非常满意”,而对“没有该功能”的回答是“无所谓”或“满意”,则该功能属于兴奋型需求。比如智能手表的通过手表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功能,用户在发现有这个功能时会感到惊喜,没有这个功能也不会觉得有缺失,这就是兴奋型需求。
- 无差异型需求判断:当用户对“有该功能”和“没有该功能”的回答都是“无所谓”时,该功能可划分为无差异型需求。例如手表背面的某种特定图案设计,用户可能对其存在与否不太关注。
- 反向型需求判断:若用户对“有该功能”的回答是“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而对“没有该功能”的回答是“非常满意”或“满意”,则此功能为反向型需求。比如智能手表上频繁且无法关闭的广告推送功能,用户很可能不希望有这个功能。
- 数据整理与清洗
-
产品设计与规划阶段
- 基本型需求设计优先
- 确保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在产品设计初期,将重点放在基本型需求的实现上,确保这些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例如,对于智能手表,要优先保证时间显示准确、手表正常佩戴舒适等基本功能,这是产品的基石。
- 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尽量简化基本型需求相关的操作流程,让用户能够轻松使用这些功能。如智能手表的时间调整功能,应设计得简单易懂,避免复杂的操作步骤。
- 整合期望型需求提升竞争力
- 优化期望型功能设计:根据用户对期望型需求的期望程度和重要性排序,优化产品设计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对于运动数据详细分析功能,可以在设计中考虑提供更丰富的图表展示、更准确的数据分析算法等,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 与竞争对手差异化设计:研究竞争对手产品在期望型需求方面的表现,寻找差异化设计的点。如果其他智能手表在运动模式自动识别方面做得不够好,而用户又比较关注这个功能,那么可以在这方面进行重点优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 巧妙融入兴奋型需求增加吸引力
- 选择合适的兴奋型功能添加: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兴奋型功能融入产品设计。例如,针对年轻、科技爱好者的智能手表用户群体,可以考虑添加一些新颖的功能,如手势控制、虚拟宠物养成(通过运动步数等数据)等。
- 控制成本和复杂度:在添加兴奋型功能时,要考虑成本和技术复杂度。确保这些功能的添加不会大幅增加产品成本或导致产品过于复杂而影响基本功能的使用。例如,添加一个复杂的健康检测功能可能需要增加很多传感器,成本会大幅上升,需要权衡其必要性。
- 避免反向型需求和合理对待无差异型需求
- 去除或优化反向型功能:对于已识别的反向型需求,在产品设计中要避免出现相关功能,或者对可能引起用户反感的功能进行优化。如避免在智能手表上添加过多用户无法控制的推送功能。
- 适当考虑无差异型需求:对于无差异型需求,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添加,但不应作为产品设计的重点。例如,如果手表背面的图案设计不会增加成本,且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可以考虑保留,但不要将主要资源投入到这类需求上。
- 基本型需求设计优先
-
产品迭代阶段
- 持续跟踪用户需求变化
- 定期开展KANO调查:产品推出后,定期(如每季度或半年)开展KANO调查,以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习惯的改变,原本的需求类别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用户对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可能从期望型需求转变为基本型需求。
- 结合用户行为数据:除了问卷调查,还应结合用户实际使用产品的行为数据来分析需求变化。通过分析智能手表用户对不同功能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数据,了解用户对功能的真实需求程度,为产品迭代提供依据。
- 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产品设计
- 重新评估需求优先级:根据新的KANO分类结果和用户行为数据,重新评估需求的优先级。对优先级上升的需求(如从期望型变为基本型的需求),在产品迭代中要优先考虑改进或添加;对优先级下降的需求,可以适当减少资源投入。
- 优化产品功能组合: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功能组合。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兴奋型功能已经被大多数竞争对手采用,成为了期望型需求,那么在产品迭代中要加强这个功能的优化,以保持竞争力。同时,可以考虑挖掘新的兴奋型需求,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 持续跟踪用户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