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成熟和 AI 的崛起,很多原本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都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完成。于是乎,单个开发者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借助各种工具,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开发、测试、运维等整条链路上的工作,渡劫飞升成为真正的 “全干工程师”。
之前我们分享过一些入门级的 Hello World 教程。今天,我想通过一个实际的业务案例来展示 Devbox 并非只能开发玩具,而是一个真正的生产力工具。
Sealos 平台上有很多应用,其中很多管控层面的应用都是使用 Cursor + Go + Next.js 开发的。我们的开发环境直接使用 Sealos Devbox,上线也是通过 Devbox 一键完成。这种开发模式让我们团队拥有了非常高效的作战能力 - 大部分重复性工作都通过自动化或 AI 完成,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
以 Sealos 中的 AI Proxy 应用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前后端分离架构的应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 基于 Next.js 开发的前端应用和 BFF 层。BFF 层负责用户鉴权,并将经过验证的请求转发给后端服务。
- 使用 Golang 开发的后端服务,负责核心业务逻辑,包括 token 存储、日志记录和请求转发等功能。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高效地开发这样一个生产级别的系统。
Golang 后端
创建开发环境
首先在 Sealos Cloud 中打开 Debox 应用,创建一个新项目,选择 Go 作为运行环境,选择 1.23 版本。
Devbox 为开发者提供了几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 灵活的资源配置: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自由调整 CPU 和内存,选择合适配置既保证性能又能控制成本。
- 一键启用 HTTPS:系统自动分配安全域名,再也不用为配置 SSL 证书发愁。
- 全自动域名管理:从开发到测试环境,域名配置全程由系统处理,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代码本身。
创建完成后,几秒钟即可启动开发环境。
环境准备好后,我们直接用 Cursor 连接开发环境。在操作选项中选择使用 Cursor 连接:
首次打开会提示安装 Devbox 插件,安装后即可自动连接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