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存地址需要对齐的问题

最近有个项目,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在PC上调试完全正确,移植到ARM平台发现居然出错,报错"segment fault".比较郁闷,调试了将近两天,才终于跟踪到,发现居然是因为内存地址没有对齐,导致读取数据发生高16位和低16位发生对换,所以为了更好的记住这个教训,特意到网上搜索相关地址不对齐的解释,现摘录如下:

 

ARM程序由于字节对齐引起的问题深入分析

2007-10-27 14:53

    首先说说,什么叫对齐。如果一个数据是从偶地址开始的连续存储,那么它就是半字对齐,否则就是非半字对齐;半字对齐的特征是bit0=0,其他位为任意值。字对齐的特征是bit1=0,bit0=1,其他位为任意值。如果一个数据是以能被4 整除的地址开始的连续存储,那么它就是字对齐,否则就是非字对齐。举例说明四字节对齐: 对内存进行操作时,被访问的地址必须为4的倍数。如果分配到的地址的地址不是4的倍数时,CPU实际访问的地址还是按照字对齐的方式来操作。也就是自动屏蔽bit1和bit0.    

    用ADS的ARM C Complier下Optimization Level可能引起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字节对齐的问题。下面讲讲问题的现象及实质。

    当时问题的现象是:程序使用一公共变量Buf创建队列,如果ADS编译优化选项采用Minium则软件工作正常;源码不变,如果采用ALL优化,则不正常,数据紊乱且无法工作。为了发现问题,我们分别用Minium和ALL编译,在反汇编条件下单步跟踪程序,观察CPU寄存器和内存变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在Minium模式下,编译器把队列内存块Uart0TxBuf分配到的地址是0x400015cc,这个地址是一个4字节对齐的地址,而在ALL模式下,编译器把Buf分配的地址是0x400015c2,这个地址是一个非4字节对齐的地址。正是由于这个非4字节对齐的地址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问题发生在QueueCreate(void *Buf, uint32 SizeOfBuf, uint8 (* ReadEmpty)(), uint8 (* WriteFull)())这个函数里,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在了解问题发生的机理前,先了解QueueCreate这个函数的工作原理。QueueCreate工作原理是,首先把buf指向的内存初始化为DataQueue格式的结构体。   DataQueue的结构体格式如下:
typedef struct {
     QUEUE_DATA_TYPE     *Out;            /* 指向数据输出位置        */
     QUEUE_DATA_TYPE     *In;             /* 指向数据输入位置        */
     QUEUE_DATA_TYPE     *End;            /* 指向Buf的结束位置       */
     uint16               NData;          /* 队列中数据个数          */
     uint16               MaxData;        /* 队列中允许存储的数据个数 */
    
     uint8               (* ReadEmpty)(); /* 读空处理函数           */
     uint8               (* WriteFull)(); /* 写满处理函数           */
     QUEUE_DATA_TYPE     *Buf;            /* 存储数据的空间         */
} DataQueue;
从结构体可以看出,结构体字节类型在内存分配为: 4字节指针变量(*Out)、4字节指针变量(*In)、4字节指针变量(*End)、2字节变量NData、2字节变量MaxData、4字节函数指针变量ReadEmpty()、4字节函数指针变量(WriteFull())
    观察结构体起始地址放在非对齐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起始地址为0x400015c2时的由编译器分配得到的地址          实际操作地址
*Out        0x400015c2~0x400015c5                                                 0x40015c0~0x400015c3
*In          0x400014c6~0x400015c9                                                  x400014c4~0x400015c7
*End       0x400015ca~0x400015cd                                                0x400015c8~0x400015cb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际操作的地址按照4字节对齐格式得到。例如,当执行*Out进行操作时,自动屏蔽bit1和bit0,因此实际发生变化的是0x40015c0~0x400015c3,而不是0x400015c2~0x400015c5,由于实际操作地址和编译器分配地址互相覆盖,当对*In操作时,会导致*Out一起变化,对*End操作时,*In也跟着变化。正是由于非对齐的原因导致创建队列和对列操作完全错误。
      当内存起始地址为4字节对齐地址的情况时,编译器分配地址和实际地址一致,因此不存在上述问题。

结 论:

           在ARM嵌入式系统中,当把一个内存区域初始化为某个结构体时,必须注意字节对齐的情况。如果该内存起始地址为非对齐地址,不仅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还可能导致一些很奇怪的让人无法理解表面问题。在C层面上不太容易观察到这些问题的实质,只有深入到汇编一层去分析程序,才可能理解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

 

----------------------------------------------------------------------------------------------------------------------------------------

转:ARM平台的地址对齐问题

(2010-03-12 17:22:08)
标签:

杂谈

分类:嵌入式汇编、C语言

http://blog.chinaunix.net/u1/58640/showart_515769.html

前言

ARM流行已久,做嵌入式开发的不知道ARM不大可能。鉴于其所具备的较低功耗下的较高性能,也就成了大多数嵌入式设备的首选了。

不过对于刚上手的人来说,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毕竟大部分人都习惯了IA-32下的程序设计,虽然两者都是32位的处理器,但是体系架构完全不同,于是也导致了一些隐含的问题。这里想描述一下一个有点蛊惑的问题,即在ARM上访问非对齐地址内容,会出现所谓“不可预料”结果的问题。

ARM内存访问的对齐问题

按照ARM文档上的描述,其访问规则如下:

1. 一次访问4字节内容,该内容的起始地址必须是4字节对齐的位置上;

2. 一次访问2字节内容,该内容的起始地址必须是2字节对齐的位置上;

(单字节的没有这个问题,就不用考虑啦。 )

好,既然规则如此,那应该遵守。不过么,不安分的人往往喜欢破坏规则,喜欢看看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结果;另外么,即便遵规蹈距的人,有时也难免考虑不周,犯个错也是正常现象。好,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犯错的结果吧。例如下面的代码:

char      buff[8] = {0x12, 0x34, 0x56, 0x78, 0x9a, 0xab, 0xbc, 0xcd};

int        v32, *p32;

short     v16, *p16;

p32 = (int*)&( buff[1] );     //unalignment

p16 = (short*)&( buff[1] );    //unalignment

v32 = *p32;    //what’s the result?

v16 = *p16;    //what’s the result?

如果上面这段代码在IA-32上运行,那么结果应该如下:

v32 = 0x9a785634

v16 = 0x5634

即便非对齐地址上访问,IA-32也就是牺牲一点性能,但是结果保证是正确的。恩,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可是…… 换到ARM上呢?我们来看看在ADS1.2编译后,执行的结果如下:

v32 = 0x12785634

v16 = 0x1234

这个结果有点奇怪了吧。照理说指向0x34,那么如果是Big-Endian的话,v32应该是0x3456789a,如果是Little-Endian的话,就是前面IA-32的结果。可现在的结果呢?两者都不是,莫名地把更低地址的0x12给凑进来了…… 而如果看看编译生成的汇编code的话,这两个赋值很简单,分别用了ldr和ldrsh指令,指令没有问题,分别用于读取32位和16位数据,都是最基本的指令。嗯,嗯,这就是我们所要描述的访问非对齐地址的问题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67e2e0100hwah.html) - 转:ARM平台的地址对齐问题_月光疾风_新浪博客

问题的缘由(个人猜测,非官方资料……)

个人感觉呢,这是ARM体系架构实现的问题,或者说这本来就是By Design的。这样做简化了处理器的实现,IA-32实现的时候肯定会对读取地址是否对齐进行判断,然后转换为相应的操作,而ARM呢?没有做这个事情,默认认为大家都按照规矩办事,你要是胆敢破坏,俺就给你好看~~~

那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这个问题其实ARM自己也知道,所以呢,它在编译器里面,已经添加了部分支持。不过有人会问,那上面那个情况呢?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对呢?好像没有添加什么支持嘛……

嗯,其实ARM是做了一定的努力的,只是这个情况它没办法解决…… 它做的事情就是:在编译器能够的得知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访问内容的正确。这句话有点笼统,那么把具体情况一个个来看看吧。

编译器的努力(1)—— 所有局部/全局/静态等变量都放在4字节对齐的地址上

其实这个努力很常见,由于在32位平台上,一次访问4字节是效率最高的,所以大多数32平台的编译器都如此处理,ARM的ADS也不例外。

编译器的努力(2)—— 填充、填充、再填充

这个事情么,其实也是常见的。各类编译器上,对于某些结构定义中会产生不对齐的情况,自动填充,以提高访问效率(例如IA-32上访问非对齐的,会加1个周期的)。而ARM的编译器也一样操作,不过感觉这里不单单是为了提高效率,也能够顺带解决这个不对齐的问题。

编译器的努力(3)—— 产生特殊代码

嗯,这个就是关键了,也是ARM编译器的与众不同之处。先来看一段代码:

__packed typedef struct _test
{

      char a;

      short c;
      int d;
} test;

char      buff[8] = {0x12, 0x34, 0x56, 0x78, 0x9a, 0xab, 0xbc, 0xcd};

test      *p = (test *)buff;

v32 =    p->d;     //这里的v32借用上面的定义;

貌似多了个限定为__packed的struct,以此来造成不对齐的状况,看不出多大区别嘛。可是运行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里的结果是正确的。我们来看看ADS生成的汇编代码吧。

      v32 = q->d;
[0xe2890003]     add        r0,r9,#3
[0xeb000088]     bl         __rt_uread4
[0xe1a05000]     mov        r5,r0

看到这里的那条"bl         __rt_uread4"的指令了吧。对ARM指令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bl其实就是一个函数调用。所以,这里的代码其实是调用了ADS自己提供的__rt_uread4函数,该函数完成的操作就是读取四个字节。ADS提供了类似的一系列函数,针对signed/unsigned,以及4字节/2字节的读取/写入操作。

估计看到这里,大家会问,如果没有__packed限定符呢?猜对了,没有__packed限定符,那么编译器会对上面的情况pending,所以这个struct里面的d所在的位置是4字节对齐的(编译期信息,而非实际运行期信息)。所以就回到类似最初的例子了。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有__packed的情况下,而struct里的字段都是符合对齐要求的,那么生成的代码会是怎么样的呢?从实际生成的代码来看,和上面的这段汇编代码,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一条指令把#3改成了#4,而后面仍旧调用__rt_uread4函数。嗯,这样结论就出来了:

编译器会在使用__packed的情况下,自动对其中的4字节/2字节访问添加特殊代码,以保证其结果的正确。

好了,这个关于这个问题描述得差不多了,可能的话,尽量倚赖编译器的这些功能,而对于编译器无能为力的部分,就要靠万分小心了……

p.s. 其实这里有很多事情可以来尽量预防此类问题,比如嵌入式项目往往喜欢自己管理内存分配,那么自己写的内存分配函数就保证返回的地址都是4字节对齐位置上的……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