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概述
一、网络相关术语
1.带宽
网络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一般指的是1秒钟)内能传输的数据量。网络和高速公路类似,带宽越大,就类似高速公路的车道越多,其通行能力越强。
1 MB/s = 8Mb/s
2.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和带宽的区别:
1、现在带宽一般单独形容你向运行商购买的带宽以及流量
2、吞吐量指的一般是设备的最大的处理速度
3、吞吐量一般需要大于带宽10倍以上
4、吞吐量需要计算内网的最大带宽
3.利用率
CPU利用率:根据cpu的总频率以及已经使用完的频率,可以得出利用率
内存利用率:根据内存的总大小以及已经使用完的内存大小,可以得出内存利用率
吞吐量利用率:根据吞吐量的总大小以及已经使用完的带宽,可以得出吞吐量利用率
4.丢包率
丢包率(Loss Tolerance或Packet Loss Rate)是指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计算方法是:“[(输入报文-输出报文)/输入报文]*100%”。
5.广播
广播消息是发送到该网段中所有设备的消息/帧。广播包中描述目的地址的数据全部设置为1:在网络第三层以IP地址255.255.255.255的形式出现,在网络第二层以MAC地址ff-ff-ff-ff-ff-ff-ff的形式出现。发送广播后,同一网段中的所有设备都会收到网络消息。请记住,交换机会转发广播消息,但路由器不会。广播用于通知整个网络设备一些信息,如ARP、DHCP等,都是通过广播报文传输的。
6.单播
单播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点到点连接。“点到点”指每个客户端都从服务器接收远程流。仅当客户端发出请求时,才发送单播流。单播(Unicast)是在一个单个的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通信。可以应用于
通信、计算机等领域,还可以利用多播单播混合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OSI七层模型与TCP/IP 四层/五层协议
1.OSI七层模型(理论模型)
为了使全世界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能够互联,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提出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简称OSI,即所谓的7层协议模型。数据在两台电脑之间传输,发送方由应用层依次向下将数据通过不同的协议进行包装,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从物理层依次向上拆分数据包,最终达到数据交互的目的。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服务是实现信号在两台相邻网络实体之间的传输。因此物理层协议需要定义通信的机械、电子和功能标准。比如二进制1和0在传输时的具体描述方法、物理接口每个针脚的作用等。 物理层交换单元的名称是比特(Bit)。
-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是为相连设备或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设备实现数据帧传输,并对传输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和控制。所以,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会定义如何检测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何向发送方确认接收到了数据、如何调节流量的发送速率等。数据链路层交换单元的名称是数据帧,即经数据链路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称为数据(Frame)
-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服务是将数据从源转发给目的设备。由此可知,这一层的协议需要定义如地址格式、寻址方式等标准。网络层交换单元的名称是包,即经网络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称为数据包 (Packet)。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服务是规范数据传输的功能和流程。因此, 这一层的协议会针对是否执行消息确认、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片和重组等制订标准。传输层的交换单元叫段, 即经传输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称为数据段(Segement)。
-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的服务是完成各方交互信息之前的会话建立准备工作,这里的工作包括确认通信方的身份,确认通信方可以执行的操作等,因此如AAA中的认证、授 权等功能皆属于会话层的服务。
- 表达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的服务是既保证通信各方在应用层相互发送的信息可以相互解读,也保证双方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是一致的,如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编码方式 转换等属于表示层的服务。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的服务是提供用户接口,因此,应用层中包含了各类用户常用的协议。
名称 | 功能 | 应用协议 |
---|---|---|
应用层 | 与用户进行接口,承载应用协议 | HTTP Telnet |
表示层 |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 | ASCII、EBCDIC JPEG |
会话层 | 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 | 操作系统/应用读取 |
传输层 | 提供传输的可靠性、传输前的错误检测、流量的控制 | TCP、UDP |
网络层 | 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路 | IP |
数据链路层 | 将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 | 802.3 / 802.2 HDLC |
物理层 | 设备之间的数据(比特流)传输、物理接口的特性等 | EIA/TIA-232 V.35 |
2.以太网(就是平时的局域网,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MAC子层和物理层)
3. TCP/IP四层/五层模型
从OSI模型与TCP/IP模型对比中可见,OSI的7层模型大而全,但是比较复杂,而且是先有了理论模型,没有实际应用。
TCP/IP四层/五层模型包含了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不过从实质讲,TCP/IP只有最上面三层,最下面一层网络接口层没有什么具体内容,TCP/IP四层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
三、初识协议
1.协议
数据从源地点传输到目的地点,网络上所有设备需要“讲”相同的“语言”。 描述网络通信中如何规范使用“语言” 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数据通信协议: 决定数据的格式和数据的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
2.协议分层
网络通信的过程很复杂,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分层设计。
3.网络层-IP-三层协议
定义了基于IP协议的逻辑地址,是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4.IP包头的格式
5.HTTP-应用层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otco,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响应协议,通常运行在TCP之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HTTP用于实现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它指定了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通信方式,即浏览器怎样向Web服务器请求消息,以及服务器怎样将响应回复给浏览器。HTTP是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交换的重要基础。
常见Web服务器组件:网站简单区分,可以分为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动态网站可以使用脚本语言进行计算,而一个动态网站,一般由操作系统搭载Web应用程序,然后联动数据库一起构成,一般我们把搭载了Web应用的计算器,称之为Web服务器。
6.FTP
File Transfer Protcol-文件传输协议,用于传输文件,端口号为TCP的21和20
四、TCP UDP协议建立方法
1.传输层的协议
TCP(Transmision Control Protcol)
• 传输控制协议
•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 传输效率低
UDP(User Datgram Protcol)
• 用户数据报协议
• 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
• 传输效率高
2.TCP的封装格式
3.TCP的连接-三次握手
4.TCP的四次断开
5.TCP的计时器
- 重传计时器-为了控制丢失的数据段
- 坚持计时器-为了防止零窗口死锁
- 保活计时器-防止两个TCP之间的连接长时间的空闲
- 时间等待计时器-连接终止期间使用的(在发送了最后一个ACK后,不立即关闭连接,而是等待一段时间,保证能接收到重复的FIN数据段。)